區學校的學生,因為通過激勵學習成功,才會對他們產生良好的心理效
應:成功會產生積極、興奮、愉快的情感體驗;成功會提高學困生的學
習信心,激發成就動機,進一步追求新的成功;成功會改善師生關係;
成功會改變學困生在班級中的地位和人際關係。他們成功了、自信了,
在與同學交流合作過程中才能消除自卑心理,愉快地進行合作。
【案例】解除合作學習心理障礙的建議與方法——成功激勵
北師大什邡附屬外國語學校⊙李祥芳
學困生之所以差,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學習上經曆了過多的失敗,
很少有甚至根本沒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和體驗,嚴重挫傷了學習的信心,
缺乏成就動機。要改變這種學習現象,就必須改變學困生的失敗狀況,
76 創造條件,使學困生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和體驗,增強學習信心,激發起
成就動機,形成如下所示的良性循環。
創設成功的機會→成功的體驗→增強成就動機
↓ ↓ ↓
師生評價 → 學習有進步 → 學習積極性提高
具體措施是:(1)教師對學生要求要恰當,引導學生對自己提出適
宜的要求;(2)對學困生布置的課題任務可適當降低難度,多階梯、小
步子,以便促使成功;(3)學生失敗時,多鼓勵、少訓斥,挖潛力、找
長處,因勢利導。
4.關注當前家庭教育的特點,為學校教育奠基
調研中,不論是數據統計,還是與教師座談,以及與學生的交流
中,我們發現當前學生的家庭教育與地震前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災
後,家庭教育更側重安全教育,更側重於孩子的健康教育。家長忙著掙
錢,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的比例大為上升;對孩子疏於管理,溺愛
甚至放縱的也大有人在。2008年冬季,部分小學一些班級學生全勤天數
幾乎為零,隻要有一點小病,學生家長就會讓孩子放棄學習,這可能是
地震災難發生後的一種必然現象,這與當前學校教育的需要呈現出明顯
的反差。調研中有75%的教師認為,學生當前成長的最重要因素應該是
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這也是當前教育的客觀需要。如何解決好這一矛
盾,應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一要正確
引導,災難已經成為過去,一定要麵向未來;二要適當開展家長培訓,
加強家長教育,從家長入手,讓抗震救災精神、帳篷下的艱苦奮鬥精
神、板房環境中的團
結友愛精神,繼續成
為我們當前乃至今後
一個時期的重要精神
食糧;三要有耐心,
在引導的同時,相信
學生的自我教育意
識、自我發展意識;
四要重建家訪製度,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學生,使教育更具個體針對性。
(二)加強學法指導,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進入新校園以後,學生的學習有了動力。70%的學生希望老師激發
自己的學習熱情,指導學習方法,以開放互動的形式展示學生,以自主
合作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以充分信任的態度激發學生,以機智巧妙的
技能吸引學生,以不斷更新的教學方式刺激學生,以才情與智慧贏得學
生,同時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生的參
與程度。師生在教學中參與度高,就能獲得充分的教學體驗,掌握靈活
的教法和學法,從而感受成功的喜悅,進而走向成功,達到教學相長的
目的。我們認為,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是關健。
1.教師教學觀念是否符合現代教學思想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學校的發展與學生的發展息息相關,學生的發展取決於學校的教育
教學方式,而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師能否以切實的課堂改革彰顯
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又是關鍵。我們要求教師在新課改中把“課
堂”變“學堂”,把“教法”變“學法”,把“教案”變“學案”,把
“先教”變“先學後教”,把“個人”變“小組”,減輕學生課業負
擔,向45分鍾要質量,教會學生自主與合作,激發學生潛能,立足於學
生一生的發展。教師感慨頗多,每節課後他們交流、作記錄,寫課後反
思,爭取把課改做得更完善一點,對學生更適用一點。
2.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每一節課,既有一些非常積極的參與者,也有一些被動的參與者,
或者還有不參與者。我們指出:要特別關注那些沒有參與的學生在幹
什麼。因此,要提高參與度,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真諦。從被動
參與或不參與的學生入手,想辦法改變其參與狀態,讓每個學生都能成
功。首先,要從情感的投入開始,如平時多與他們接觸,與他們談心、
交朋友,溝通師生感情,了解其需要類型,使他們在民主、平等、愉悅
的氛圍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其次,不斷地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抓
78 住他們的閃光點,適時鼓勵、表揚,幫助他們逐漸產生學習的熱情和自
信,從而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再次,要為他們每個人建立參與檔案,
請他們評價自己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況,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進步,提出
明天的小小新目標,使他們在教師的關注下,在教師提供的機會中,不
斷地體會成功。
把學習權、話語權還給學生,教會學生學習。在設計教學方案時,
教師要想學生所想,幫學生所需,站在學生的角度,充分考慮當代、
現階段的學生將通過什麼學習方式來獲取知識,學生可能會出現什麼狀
況,教師要怎樣導課、創設什麼教學情境、運用什麼教具或課件;課堂
提哪些問題,提問哪些同學,補充什麼習題等,進而設想怎樣相應靈活
地組織教學。
我市很多災區學校要求教師在編寫自己的教案時,也要編寫學生學
習的學案。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它與教案不同,主要在於指導學生
學習方法,提前明示學習內容。但每一學科有每一學科的特點,理科重
在練習與實驗,文科在於閱讀理解提升。根據學習的感悟,教師們構建
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曆史的各學科學案模式,各有特色。大致
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課前預習、學習過程(這是重要部分,包
含學習內容與學習方法)、自我檢測、課後反思等,雖實施結果與想象
存在差距,但畢竟和以前相比有所突破,學生學得更快樂,課堂形式更
多樣。
當然,在平常的教學中難免有失敗和挫折的經曆。適度的挫折,暫
時的退步,是師生進步的起點;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再努力,是為了爭
取明天的成功。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體驗文化學習、享受成
功喜悅的過程中,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自己也正在享受
成功的喜悅。
【案例】課堂教學探究的第一主題:觀察與思考(片段)
綿竹實驗學校生物組
A.準備適量的適用圖片、實物、模型(a.教材上有的;b.學生自
己收集或采集或製作的;c.教師網上查尋到的;d.其他渠道收集的)。
B.小組內展示,選出可行的圖片實物或模型。
C.仔細觀察所選用的實物、圖片、模型,發現了什麼問題。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D.教師提問,讓學生有目的地去觀察。可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如果時間不足,可指定每小組討論某幾個問題)。
E.全班針對所提出的問題,提出解決方向或具體方法並進行交流。
F.教師評價。
【案例】生物的特征
學習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
什麼是生
物?
1. 播放植物教學影片。
2. 為什麼我們居住的地球有別於宇
宙中的其他星球?
3. 為什麼我們的家園生機盎然、鬱
鬱蔥蔥?
欣賞美麗的大自然
思考問答:為什麼大自
然有生命的存在?
生物的特征
1. 指導學生觀察枯枝、石頭,裝有
水、小魚的燒杯和盆栽花卉。
2. 指導學生用對比法比較生物的共
同特征。
3. 把學生總結的生物特征寫在黑板
一側。
4. 指導學生觀察掛圖,閱讀課文。
5. 結合學生回答,總結歸納生物的
共同特征。
1. 區分哪些是生物,哪
些是非生物。
2. 據已有的生活經驗,
以小魚為例進行小組
討論:生物具有哪些特
征?
3. 對照課本內容進行比
較,哪些已總結出來,
哪些沒有想到?
4. 說出生物的其他特
征。
鞏固練習
問:
1. 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
人是生物嗎?(指導學生分析)
2. 珊瑚是生物嗎?
討論回答
角色表演(表演出生命
的某些特征;觀察珊
瑚,討論珊瑚與珊瑚蟲
的關係。)
反思:
A.通過情景的創設,學生自然想到生命的存在,引出生物的定義。
B.學生通過對實物、圖片的觀察,培養觀察能力。教師一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