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災後新校園教學重建與發展研究2(3 / 3)

施時,許多教師往往感到力不從心。任何教學資源的應用都要求教師能

夠熟練使用相應的設備,而本次調查表明,很多教師在這方麵存在很大

的不足,因為一些教師還不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一些學校的設

備管理方式也不便於教師使用,有的學校教學資源庫的管理人員課時安

排多,其他教師使用時找不到人,久而久之這些教師就很少去。有些學

校對教學資源庫的管理沒有跟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既沒有管理和

使用細則,又沒有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培養激勵機製。我們將其定

義為:現代教育技術在使用上出現三對矛盾,即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

“配備多與使用少、高端配置與初級使用、精密設備與粗放管理”,造

成物質資源的極大浪費。

麵對教學物質資源的改變,我們積極配合各教研部門、技術裝備部

門和學校,通過積極引導,采用專項培訓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校外培訓

與校內研修相結合、專家培訓與同伴互助相結合等多種方式,開展分階

段、分學科、分類別的培訓研討活動。通過加大課堂運用研討、成立電

子備課組和以賽促練等方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提升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

術的基本技能,改善教育教學方式,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切實解決

好現代教育技術使用上的三對矛盾。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1.分類別培訓,全麵提高培訓的效率

為提高培訓效率,在培訓方式上,采取了分層次和分類別兩種方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式。首先,通過問卷等形式的調查了解,根據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不同

程度,把教師分成兩組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操作水

平較低的教師,從計算機基礎開始培訓,由本校部分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水平較高的教師輔導;現代教育技術水平較高的教師,則直接進行電子

白板技術的深入學習,聘請專門的電子白板教學專家授課。其次,分不

同年級組的不同學科開展培訓,使培訓內容相對集中,更具有針對性。

2.以電子白板為中心,大力開展互動教學的培訓研討與應用

電子白板這一新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首次在我市裝備是在一所

農村學校,這所學校過去一般電腦運用不多,很多老教師沒有用過電

腦。全校每個教室都裝上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係統後,他們既是“幸運

兒”,同時也措手不及,無所適從。各級教研部門、技術裝備部門配合

學校認真製訂教師的培訓計劃,並以電子白板為中心,大力開展互動教

學的培訓研討與應用,從讓教師了解電子白板的性能到初步使用,再到

靈活自如地使用。相同教學內容,發揮年級組的優勢,集結眾智,共同

完成教學設計;分班教學,再共同進行教學反思,交流白板運用經驗,

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也加大課堂應用研討,突出課堂運用重

點,安排各學科中電子白板運用較好的教師上研討課,讓其他教師觀摩

評課,重點看如何運用電子白板技術突破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達到有

樣板、有研討,最終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後在教學實踐中熟練運用

它,這所學校走出了艱辛而堅實的每一步,同時也為我市其他學校的培

訓和運用積累了經驗。

3.大膽改革,大力開展以年級組為單位的電子備課

電子白板教學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教學設計、製作課件也需要教

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根據電子白

板教學需要課件的特點,有的學校大膽改革,要求教師進行電子備課。

電腦不夠,就一個年級組一台,由年級組長負責管理,組內教師共同使

用。備課進行分工合作,可以由一人備好,其他人根據個人特點加以修

改後使用;也可相同內容不同的人尋找不同的資源,再集體討論優化組

合,最後形成個人的教案。為加強管理,避免直接下載複製,教導處還

66 統一備課格式,每位教師要有自己的備課文件夾,每科要有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學期、單元、課時計劃,課件準備、課後反思等。

4.以各類賽課和技能大賽為契機,積極培養學校的知名教師

重視各類賽課和技能競賽活動,並以此為契機,動員全體教師參

與,讓教師在活動中得到提升。在各種初賽、複賽中,充分發揮教研組

的集體智慧,對參賽選手的課件及電子白板的有效使用加以反複錘煉,

達到全員練兵的效果。如綿竹市已連續兩年進行全市的小學教師能手賽

和中學教師技能大賽,大批教師從原來的現代教育設備使用無知,到現

在的現代教育設備使用能手。

通過近兩年的培訓和改革措施,我市大多數教師的現代教育設備的

使用技術迅速提高。現在所有具備電子白板設備的學校教師都能熟練運

用電子白板進行課堂教學,大部分教師能自己設計、製作課件,教師的

教學水平進一步得到了提升。

【案例1】綿竹市遵道學校:有效利用電子白板,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2008年12月31日,由萬科集團捐建的遵道學校一期工程——永久性

教學樓竣工。該教學樓按照高標準、高質量設計施工,教學樓內配置了

36套以電子白板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數字化教學設備。為學校建立了覆

蓋全校園的有線與無線網絡,這些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為孩子們提供

了優良的學習條件。但如何管好用好這些現代教育設施設備,不斷提高

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在實踐中使用和推廣現代教育技術,我校作了一些

嚐試,並取得一定的成績。

通過近一學期的培訓使用,從讓教師了解它的性能到初步使用再到

喜歡使用,最後在教學實踐中熟練運用,我校邁出了艱辛而堅實的步

伐。

首先,強化培訓計算機基礎知識;其次,初步掌握電子白板的使用

功能;最後,自主熟練運用電子白板進行互動教學。

培訓隻是讓教師掌握電子白板的性能及技術,在實際運用中,每位

教師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都有自己獨特的困惑。要解決教師運用中的

個別問題,分享運用中的成功經驗,我們主要采用了三種研討形式:白

板教學沙龍、個別輔導、年級組研討。

2010年4月,四川省教學重建研討現場會期間,到我校現場觀摩的專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家對教師熟練使用電子白板技術,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給予了充分的

肯定。認為運用電子白板技術、整合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是災區學校教學重建的新課題,遵道學校的做法值得學習和推廣。

【案例2】什邡朝陽小學:合理利用多媒體,師生教學顯成效

在北京市朝陽區慈善協會、朝陽區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為新學校配

備了多媒體設備22套,學校自配4套,使各教學班都有了多媒體設備,並

與學校自建的校園網絡組成了全校多媒體教學資源平台;自建了閉路電

視係統,為各學科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為讓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得到充分的運用,切實服務教學、服

務學生的成長,我校在入住新學校之前的暑假就開始安排教師係統培

訓操作,負責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師精心設置了操作培訓課程,對教師進

行分期分科的培訓。新學期開學後,學校對所有教師進行了操作過關考

核,確保人人會正確有效地使用並懂得簡單的維護處理。

目前,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我校得到了廣泛的運用,教師備課、上

課、布置評價作業,組織學生閱讀、觀看電視電影、召開家長會等都離

不開多媒體平台了,各班各科使用率達100%。多媒體教學的充分運用,

使我們的課堂增色不少,使我們教育教學活動增效不少,使學生和教師

的視野開闊不少,使家長對“幸福新學校”的感慨不少。“現在的學校

真先進,現在的孩子真幸福!”

(五)聚焦校本研修,營造學術立校氛圍

我們在分析收回的學校問卷中發現,43%的教師最強烈的願望就是

“加強學習,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這說明,教師能夠感知自己的欠

缺,學習意識、自我完善意識很強。而學校的管理者則應該賞識教師這

一可貴的品質,想方設法為教師學習創造條件。還應與專家一道,研究

本校的師生狀況,確立合適的校本研修內容,指導教師學習什麼,怎麼

學習、如何實踐,大力營造重建課堂的聲勢,以多樣的方式為教師搭

建學習、交流的平台。綿竹實驗學校全麵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從教學方

法、學習方式上深刻變革,將學習主動權徹底交給學生,學生願學、樂

68 學、愛學,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

學校是教師工作實踐的主要場所。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後所獲得的新

理念、新方法、新措施,需要在學校中探索、實踐,需要同伴的互相交

流、研討,需要學校領導的認可與支持。災後重建,要真正實現教師的

專業發展,必須立足於學校,建立以校為本、以師為本的良好校本研修

生態環境,由“外來輸血”轉化為“自我造血”,借助於學校教師間持

續不斷的互動學習與實踐,大麵積提高教師專業修養水平。

我市各級教育、教研部門在積極開展教師培訓的基礎上,要引導學

校重視校本研修,幫助學校積極調研,針對學校實際和學校、教師、

學生的教育發展需求,因校製宜製訂校本研修的方案、計劃,建立和完

善校本研修的管理製度、評價製度、激勵機製;多角度、多方麵整合力

量,開展豐富、有效的研修活動,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發揮教師個體

創造力和群體合作力,形成一種彌漫於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讓教師在

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體反思實踐中積極探索交流;改善教育行動,

最終將外援輸入式培訓研修學習轉化為學校內部教師自我研修學習行

動,積極投入到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打造魅力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

量,促進教育跨越式發展。目前我市許多學校在各級教育、教研部門的

引領下,積極深入開展了校本研修的實踐與探索,營造了濃鬱的校本研

修氛圍,掀起了校本研修的熱潮。

【案例1】什邡龍居小學:完善製度,落實管理,奠定校本教研基礎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學校在災後重建中意識到,常規教學工作的規範管理、有效實施是

校本教研開展取得成效的基礎,是校本教研目標實現的前提。

學校立足校內開展係列教研活動,完善了龍居小學“四課活動”的

要求,即新崗教師合格課、中青年教師優質課、骨幹教師示範課、學

習觀摩教師彙報課。還完善了《教研工作月度公示總結製度》、《龍居

小學集體備課製度》。教學研究係列製度的製定,為校本教研提供了製

度、後勤方麵的保障;對校本教研活動的要求、形式作出明確要求,

為活動的開展、成效的取得提供保障;為教師提供了參與研究、互動交

流、提升自我的時間和空間保障。

學校修訂了《龍居小學災後課例研究實施要求》、《龍居小學課題

研究工作管理條例》。圍繞農村小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從“易於創新的

學科活動課程—利於研討的課堂教學實例—具備研究性質的科研課題”

三個層次的提升,循序漸進地改變教師的研究觀,增強教師的研究意

識,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

【案例2】綿竹大西街小學:以豐富的研修活動營造濃厚的研修氛圍

學校每年花費大量經費,派出大批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外出學習,

中老年教師外出參觀考察,回來後通過教研活動、業務學習等平台,將

自己的見聞和收獲與大家交流分享,使很多好的方法、理念悄然地在大

西街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同時,學校通過

新教師見麵課、老教師示範課、骨幹教師風采展示課、各類專題講座、

學月工作交流等一係列常規性活動開展校本教研;開辦讀書沙龍、心理

健康指導、電腦操作、聲樂器樂培訓,書法、繪畫、舞蹈等多個培訓

班;還布置了特殊作業——每期讀一本教育專著,讀一本自己喜歡的其

他書籍,並作好讀書筆記,營造出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全體教師都行

動起來,引領大家走校本研修和自主學習之路。

【案例3】綿竹實驗中學: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魅力課堂

進入新校園,站在新起點,如何在新理念的引領下尋求發展的途

徑,彰顯辦學特色,各學校正在實踐中探索著。從2009年11月開始,一

場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話語權”交給學生的課堂改革在綿竹實驗中學

70 展開了。新課改力求把“課堂”變“學堂”,把“教法”變“學法”,

把“教案”變“學案”,把“先教”變“先學後教”,把“個人”變

“小組”,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向45分鍾要質量,教會學生自主與合

作,激發學生潛能,立足於學生一生的發展。

從學習到借鑒,從局部試行到全麵展開,從備課組研討到大文科

組、大理科組互動,從聽課、評課到評比論文,編輯課改簡訊……時間

雖短,但是綿竹實驗學校的課堂教學卻呈現出開放、自由、平等、靈

動、智慧的生命之美。一項項舉措,引導著我們的課改行為向理性的深

度發展,具有綿竹實驗學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