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災後新校園教學重建與發展研究2(2 / 3)

5%~59%的人會在災後產生重大創傷壓力疾患”,這種心理創傷如果得

不到及時有效幹預,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因此,心

理救援與生命救援同等重要。為了讓我校師生盡快走出地震陰影,重獲

信心與勇氣,將災後心理疾患降到最低比例,我校在震後很短時期內就

建立起心理援助機製,外求援助、內積經驗,內外結合,全麵輔導,很

快恢複了學校正常的教學工作。

【案例2】什邡雙盛中學構建校園休閑文化,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學校的特色就本質而言是教師的特色,教師的特色莫過於教師

能夠充分享受自己的職業化生活。

……2010年2月,我們搬進了新校園。雙盛中學開始逐步規範和拓

寬師生的文化活動,為已具規模的進益讀書會、樂群書社、女子書藝沙

龍、《天雨流芳》校刊、教師羽毛球隊、校舞蹈隊、校籃球隊、校田徑

隊、校武術隊、校書法方隊尋找陣地,落實各組織的負責機構,製訂活

動規劃,形成製度。學校給予經濟上的充分支持,確保各組織的各項活

動順利有效地開展。學校支持新生的白漁河篆刻組、女子十字繡組、雙

盛學生書藝沙龍、女教師舞蹈隊的活動,並漸次引領其走向規範,納入

雙盛中學文化活動版圖。

……雙盛中學以豐富的校園群眾文化,引領著、凝聚著、寧靜著、

純化著每一位教師,處其厚,居其實,心靈的壓力得以釋放,藝術的

魅力逐步提升,教師在職業化生活中充分享受著精神家園的充實與幸

福。

(三)倡導終身學習,夯實專業理論基礎

教育要發展,教師隊伍素質是關鍵。為在災後打造出一支與一流硬

件相匹配的一流師資力量,我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采取多種

措施,利用各種資源,強化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

58 業務能力的培訓。

1.發揮培訓機構職能,建立教師培訓長效機製

充分發揮各級教科所、進修校的培訓職能,積極深入災區基層學

校調研,全麵了解災區基層學校在教師培訓上的所需、所急,建立

教師培訓長效機製,開展有針對性的師培工作,通過專題講座、教

學視導、研究課例等形式,切實提高廣大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

力。

比如,德陽市教科所從2008年下期到2010年間,要求各學科每學期

到什邡、綿竹開展全市的學科教研,針對災區學校的實際解決教學中的

問題。同時還將一些學校作為長期教學研究的定點學校,對學校的教學

管理、教師業務、教育科研等進行長期的指導,切實提高廣大教師的教

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2.加強與教育發達地區的溝通聯係,對全市教師進行培訓

我們積極與北京、上海和江蘇、浙江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各類學校聯

係,邀請大批教育專家到我市各級學校支教。近幾年中,北京、上海和

江浙等外地來我市支教、講學、講座的各類教育專家、知名學者達50多

名,支教內容涵蓋學校教學管理和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物、政治、曆史、地理等科目,采取巡回報告、聽課視導、座談交流、

辦學指導等多種形式,使我市3000多名中小學教師接受了係統培訓,全

麵提升了我市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案例】章鼎兒到我市培訓小學科學教師

全國小學科學教育專家章鼎兒兩次參與對我市小學科學教師的培

訓,親自講學、評課,指導教師使用小學科學實驗工具箱,與參培教師

同吃同住,並對培訓活動提出建議。以下是章鼎兒老師在培訓活動前與

我市小學科學教研員在網上通信討論的培訓安排。

小學科學培訓時間為三天(兩地共六天),具體時間可以安排在6月

4日至6日及8日至10日。前移或後推1~2天。

三天的培訓方案:

第一天上午:當地教師上2~3節課;下午:課堂教學研討,工具箱使用培

訓。

第二天上午:培訓教師上2~3節課;下午:課堂教學研討,工具箱使用培

訓。

第三天上午:培訓講座;下午:培訓講座,結束。

大體上是一天的課,一天的工具箱使用培訓,一天的科學教學講座。

需要什邡與青川的教研員與教師準備幾節公開課。這幾節課很重

要,培訓活動的起點、重點與大家的共同語言都將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章鼎兒

3.建立教育智力援助長效機製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災區教育要實現軟實力的

跨越式提升,需要引入教育較發達地區的優秀管理及教學經驗,災後

援建為此提供了契機。災區學校與教育部門要抓住這一契機,與援助省

(市)積極協調商議,在硬件援助基本完成後繼續構建、落實好長效智

力援助機製,為廣大災區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盡快恢複並提

升自我造血功能,實現災區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為了增強我市教育自我

發展的“造血”功能,全力幫助我市災後教育,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

升管理水平、增強發展後勁,我市各級教育機構和眾多學校與大批教育

較發達地區的教育機構和學校建立了各類長效援助機製,引入優秀教育

教學及管理經驗,為德陽教育內涵提升、健康發展鑄造了持續穩定的平

台。

(1)促進學校結對,構建智力援助的長效機製。

如我市什邡35所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小學已全部與北京相關學校結成

共建對子,這標誌著京什“手拉手”學校結對工作已全麵完成。在京什

學校“手拉手”結對共建的框架下,什邡35所中小學校與北京對口支援

學校,積極深入地在教育教學科研、學校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麵展開

合作、交流,為建立對口支援長效機製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學校結對共

建過程中,什邡學校能深入全麵地從北京學校學習校園文化建設、學校

管理模式、教育教學技能等,此舉對增強災後什邡教育的發展後勁有著

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案例1】以京什教育智力援助為依托,提升什邡教師隊伍素質

2009年3月25日下午,什邡金橋酒店會議廳氣氛莊重熱烈。經過京什

兩地多方努力,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利民與什邡市人民政府市長李卓鄭重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簽訂了《京什教育災後恢複重建智力援助實施方案》,此舉標誌著北京

對什邡教育智力援助的正式啟動。根據此方案,在兩年中,北京市教委

從“專家教師支教”、“教育管理人員、骨幹教師培訓”、“學校手拉

手結對共建”和“建立京什遠程教育培訓平台”四個方麵,對什邡教育

進行智力援建,這標誌著京什兩地智力援助的橋梁正式貫通。

“北京對什邡教育的智力援助工作,為加強我市教師隊伍培訓搭建

了寶貴的平台,這對全麵提高什邡教師隊伍素質,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推

動任用。”什邡市教育局副局長劉祖國說,“我們今後還要在深化教育

智力援助內涵,構建京什教育長期合作交流機製上狠下功夫,不僅把平

台搭好,更要把平台搭牢,為什邡教育發展增添持續動力源。”

【案例2】什邡實驗中學:抓住北京對口援建契機,全麵提升學校辦

學水平

2009年11月,實驗中學與北京市西城區三帆中學建立手拉手災後共

建結對合作關係。合作主要以北京市西城區三帆中學的優質資源、先進

的辦學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模式為什邡實驗中學提供強力支撐,力求把實

驗中學建成德陽市示範學校。共建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①全麵引進三帆中學先進管理理念。

②災後的智力援建與災後基本建設同樣重要。經過2010年3月與北京

市西城區三帆中學李永康校長洽談,三帆中學與我校的共建合作特別是

智力援建期延長為3~5年;什邡實驗中學的災後發展規劃、辦學水平的

提升,三帆中學將作具體指導。

③三帆中學將派出特級、名優教師到實驗中學舉辦講座,實驗中學

教師將到三帆中學進行跟進培訓、影子跟蹤培訓。目前,此培訓已成行

兩批12人次。

④三帆中學將幫助實驗中學培訓打造名優教研組。

⑤實驗中學與三帆中學的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⑥實驗中學的圖書館建設將得到三帆中學支持。

我校已於2010年4月5日至4月26日、5月3日至17日共派出兩批12人次

到三帆中學進行影子跟蹤培訓,收到明顯實效。同時,三帆中學也將在

圖書館建設、辦學特色打造、學生夏令營等方麵繼續支持實驗中學。

【案例3】借力“芳草”:什邡市朝陽小學與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

際學校合作

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是教育部西部教育開發顧問學校,以

“名師薈萃,開放時尚,教育優質,治校有方”享譽海內外,被譽為

“小小聯合國”和“世界小窗口”,有著豐富、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管理

經驗。我校無比珍惜與芳草地國際學校結對共建的機遇,迅速與芳草地

國際學校就“學校發展、學校管理、學校製度建設、學校品牌、幹部和

教師隊伍建設”達成合作共建協議,並迅速將協議付諸實施。

2009年10月,芳草地國際學校派出校長助理和老師一行五人千裏送

課到朝陽小學。本次活動中,兩校還成立了由芳草地國際學校學科帶頭

人、骨幹教師與我校青年骨幹教師組成的教師“師徒”幫帶小組。

2010年1月,芳草地國際學校再度邀請我校參加該校第七屆教學科研

年會暨北京市教育學會第二屆教學科研年會活動。我校迅即派出分管教

學的業務副校長和另外兩名骨幹教師前往學習,並帶回寶貴的心得、資

料組織全校教師學習。

2010年4月,根據協議,我校一名德育幹部(兼語文教學)、一名數

學教師、一名英語教師到芳草地學校參加為期一個月的管理和學科教學

工作培訓。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可以預見,隨著合作協議的全麵實施,在京城名校資源的有力幫助

下,我校教育理念更加先進,教學技能更加高強,師德水準更上台階,

工作質量更加優異的幹部和教師隊伍將迅速成長起來。

(2)開通與教育發達地區的遠程教育培訓資源網,充分利用優質資

源。

麵對全國一流的教育教學設施以及全社會的期望,相比過去,約有

80%的教師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約有77%的教師渴望提高自己的教育

教學水平,迫切希望外出學習培訓或請專家到校內示範講座,以提升自

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需要正在被激活。我市各級教

育行政和教研部門十分重視教育智力援助工作,主動積極與教育發達地

區教育行政、教研和學校溝通聯係,著力推進智力援助各項工作。

目前我市有一大批學校與教育發達地區的學校建立了學校間的遠程

教育培訓資源網,實現了學校間的教育資源共享。如什邡市與北京市

教育部門共同努力,實現了“京什遠程教育培訓資源網”完全開通,北

京—什邡遠程教育培訓資源網,整合了首都優質網絡教育資源,根據我

市教育的實際需求開設了“精品課程”、“教學設計”、“特色資源”

等欄目。遠程教育培訓資源網的開通,極大地方便了我市教育係統廣大

管理人員、教師的進修學習。正如什邡外國語學校吳俊老師所說:“以

前,我們要想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很難,機會很少。除

了時空方麵的原因,還在於外出學習費用高,教師耽擱不起落下的課程

等。現在,我們教師隻要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方便、快捷的獲得北京

的優質教育資源了,這對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案例】京什遠程教育培訓資源網開通

2009年11月27日,在京什兩地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下,通過兩地

教育部門的溝通協調,“京什遠程教育培訓資源網”正式開通。教育部

民族教育司副司長張強、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利民、什邡市人民政府市長

李卓共同觸亮了象征京什遠程教育培訓資源網開通的感應球。

京什遠程教育培訓資源網,整合了首都優質網絡教育資源,根據

什邡教育的實際需求開設了“精品課程”、“教學設計”、“特色資

64 源”等欄目。什邡中小學3500名專業教師憑借網絡學習卡,可免費登錄

網站,進行在線學習和交流,接受專家指導。遠程教育培訓資源網的開

通,極大地方便了什邡市教育係統廣大幹部教師的進修學習,對探索對

口支援工作的新途徑具有深遠意義。

(四)強化教育技能,催生現代高效課堂

災後重建的永久性學校,硬件設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許多學校教

室還配備了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設備設施。一流的硬件配備,對現有

的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實中部分教師的教學缺乏新意和時

代氣息,教學方法比較陳舊,不常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我們在對基層學校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的調研中發現,災後

重建的永久性學校的教師,麵對目前學校中一流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