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災後新校園教學重建與發展研究2
二、提升教學業務水平,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災後重建,使一所所嶄新學校的教育教學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一
流的硬件設施需要一流的軟件條件的支持,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構成學
校軟件的重要部分,直接關係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影響教育跨
越式發展。如何縮小差距,提升教師整體水平,這一現實問題擺在災後
學校教育發展麵前。
災後由於各種原因,學生不同程度出現了厭學情緒。教師要主動應
對震後學生凸顯的厭學狀況,就必須善於打造魅力課堂,以熱情樂觀的
情緒感染學生、以輕鬆和諧的氛圍溫暖學生、以開放互動的形式展示學
生、以自主合作的學習組織學生、以充分信任的態度激發學生、以機智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巧妙的技能吸引學生、以不斷更新的教學方式刺激學生、以才情與智慧
贏得學生,同時,以更大的愛心與耐心包容學生。要做到這些,都必須
強調教師隊伍素質的大力提升。我們認為,教師隊伍素質建設應著重從
以下五方麵入手。
(一)修煉職業精神,培養教書育人事業心
教師的勞動,就其本質而言是完善和優化人的素質的勞動,需要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更需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高尚的職
業道德和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每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教師愛
崗敬業,對本職工作具有強烈認同感、責任感、使命感,是實現其無私
奉獻、教書育人、勇於探索、不斷進取的原動力,是教師贏得成功的力
量所在,引領著其專業素養的提高和發展,更通過其積極的人格魅力對
學生人格成長產生積極影響。由良好師德派生出來的師能、師風,對勤
奮的學風、優良的校風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具有高尚的師
德、出色的師能、優良的師風,學生就會尊重他、愛戴他、信服他,自
然就能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說,高尚的師德是一名教
師的靈魂,也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更是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實現教
育跨越式發展的保證。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悄然改變著人們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
念。一方麵,災難發生後許多教師參與了一線救災,目睹親人、學生、
同伴的離世,在承受巨大傷痛的同時深感生命的脆弱和自我力量的薄
弱,使許多教師產生負疚、自責、悲觀等不良心態,無法走出災難的陰
影。另一方麵,許多教師自身也是受災人員,家中親人離散、房屋垮
塌,經濟、生活壓力增大,生存狀態與心理狀態同時出現危機,使他們
感到不堪重負。同時,社會上存在的重業務、輕政治,重能力、輕品
行,重私利、輕公益等傾向,以及救災過程中部分傷亡學生家長悲傷絕
望中出現的對教師不理解行為,社會輿論對教師的過高要求等,使一些
教師的思想產生了困惑,心理失去了平衡,出現了對職業責任倦怠和對
理想前途迷惘等現象。為此,一些教師工作熱情降低了,責任感和事業
52 心缺失,甚至僅僅把教師職業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僅僅滿足於完成任
務,得過且過。這些不健康情緒,勢必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影響
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教育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新的時代,新的學
校,新的起點,對教師職業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有一種新的
風貌、新的精神。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塑造別人的靈魂,首先要塑造自
己的靈魂。教師的師德修養引領著其專業素養的提高和發展,教師的
德性、學識、能力決定著教育的效果。而教師的思想道德觀念則規範著
他們自身的行為,形成與師德水平相一致的校風、學風;教師的師德狀
態不僅廣泛影響在校學生,而且會通過學生影響家長乃至整個社會。
因此,提高教師師德修養,促進廣大教師自覺增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
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課題、新任
務、新要求。
災後教學重建,要把重塑教師職業信念、理想、價值觀放到提升教師
素養的首要位置,增強教師職業道德情感,重新培養和增強教師對職業的
認同感、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使教師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勤於進
取,實現對自我素養的不斷提升和對教育事業的不懈追求。災後師德重塑
與提升,不能僅靠說教,要按照具有人文關懷的思路,因地製宜,突出重
點,貼近教師需求,去營造氛圍,構建讓教師幸福、快樂從教的環境;創
造條件,凸顯特色,提供讓教師自我提升,感受成功的機會;正確導向,
合理評價,幫助教師實現獲得認同、體現價值的職業成就感。
【案例1】提升教育軟實力 重建校園精氣神
——什邡市災後師資重建工作總結
精神文化是教師職業文化的核心,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和促進
自己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推動力量,它是教師在長期教育教學實
踐過程中積澱起來的。因此,我們著力推進教師精神文化建設,不斷提
升教師的精、氣、神。
1.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加強師德建設的一條有效措施,是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培訓。工作
中,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組織全市教職工認真學習新修訂的教師法、中
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明確職業道德建設的內容和目標,並自覺踐行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於日常工作。強化典型引路,加強對優秀教師良好師德修養案例的學
習,對抗震救災中湧現出來的先進教師感人事跡學習等。利用優秀、典
型的先進思想和感人事跡,誘導和激發教師的師德情感,幫助其形成堅
定正確的師德信念,提高其師德修養。
2.開展有效的師德教育活動
紮實開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引導性的師德教育活動,對提升教
師人文修養、道德素養具有突出的推動作用。什邡教育主管部門堅持把
師德建設納入具體的活動之中,率先在全省開展了教育行風建設活動,
以“正行風、樹形象,強素質、上水平”為目標,分階段著力對學校辦
學行為、教師從教行為和行政管理行為進行規範,促進師德師風建設,
全麵樹立風清氣正、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行風;開展“學習英模、弘揚
師魂,做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滿意的人民教師”係列活動,以先進事例
教育、感化、提升教師的思想情操和精神意境;開展“紅色經典”歌詠
大賽,豐富教職工業餘生活,激發其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時
代情懷。
3.建立機製保障
建立師德宣傳機製,加強師德的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
形成人人講師德、人人重師德的良好風氣;完善師德評估激勵機製,將
師德納入對教師的考核評估,形成激勵機製,促進教師自覺提高其師德
修養。
【案例2】修煉職業精神 抒寫靚麗人生
——綿竹市大西街小學教師職業精神重建紀實
1.職業道德修煉,建設有品格的教師隊伍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職業
精神的核心在於具有高尚的師德,而師德的靈魂和本質就是愛。教師具
有崇高的師德修養,才會有坦坦蕩蕩的君子胸懷,才會愛崗敬業、無私
奉獻,才會愛事業、愛同事、愛學生,在教學征途上才不會懈怠、不會
迷失。我校教師職業道德修煉不說教、不喊口號、不唱高調,從愛開
始,以愛為核心,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
一個深情的吻朱永瓊老師是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兼數學教師。在
她的班上,有一個叫李鑫的男學生,人很聰明,但調皮貪玩,學習成績
不好,習慣也很差,愛拖欠作業。朱老師經常把他叫到自己的辦公室教
導他,但是效果並不好。一天,朱老師又把他叫來,耐心地為他輔導,
沒想到,這次李鑫竟然一下子把所有的題都做對了。朱老師很激動,當
著辦公室很多老師和同學的麵,在李鑫的額頭上輕輕地一吻,對他說:
“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李鑫有些愕然,紅著臉跑出了辦公室。從
那以後,李鑫像變了個人似的,上課特別的認真,再沒有拖欠過作業。
朱老師也一如既往地在李鑫同學有點滴進步時都會輕輕吻一下他,用自
己發自內心的真愛,換來了一個孩子童真的心。
一個糖的價值……
一個老教師的心願……
2.職業素養修煉,培養有品質的教師隊
伍
…
…
【案例3】什邡市馬井學校教師職業素養十項修
煉
1.修煉自己的儀表:儀表端莊,高雅和諧,自然大方,符合教師職
業特征。
2.修煉自己的語言:語言親切,邏輯嚴密,聲情並茂,讓語言有感
染性和啟迪性。
3.修煉自己的氣質:氣質超凡,器宇軒昂,溫文爾雅,體現師者自
信與聖潔的魅力。
4.修煉自己的神態:神態自然,和藹親切,淡泊寧靜,讓微笑成為
孩子心中的太陽。
5.修煉自己的德行:德行為本,理解寬容,為人師表,把教書與育
人有機融合。
6.修煉自己的學識:學識廣博,讀書親賢,終身學習,讓自己每天
都有進步。
7.修煉自己的心靈:心靈聖潔,陽光健康,童真和暢,擁有詩意的
教育情懷。
8.修煉自己的情感:情感真摯,熱情浪漫,平等尊重,成為情感豐
富的教師。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9.修煉自己的智慧:智慧生成,睿智深邃,通濟敏悟,在教育實踐
中積澱智慧。
10.修煉自己的專業:專業精湛,與時俱進,教學相長,成為一個
學者型的專業教師。
(二)舒緩心理壓力,增加崇高職業幸福感
地震造成的災難,給我市教師造成了極大的心靈創傷。進入新校
園,身臨高起點的校園環境、高規格的配套設施,教師們雖然感受到祖
國的強大,感恩援建者,認為應該好好教書育人,報效祖國,回報社
會。但是,麵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複雜情況,以及社會和家長對新學校
的期待,災後教育教學的新特點、新情況,學生安全壓力、教學質量壓
力、社會期盼值等,教師深感自身工作、生活的壓力巨大。
我市一教研部門在“災後學校問卷調查”中了解到,災後學校教師
身體健康狀況的認同度大大降低,有6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一般
或者有些問題。調查中,我們發現災難對教師的隱形影響是深遠的,在
一些學校這種影響比我們的預料要嚴重得多。教師對自己的健康評價也
比較低,這與筆者曾看到的一份權威機構的調查結果比較相仿,但是在
災區調查的參數更高。教師的工作壓力比以往明顯增加,這些壓力,來
自於學校安全、教育質量、社會評價等方麵,很多問題教師稍有疏忽,
便會對教師的職業前途、政治前途帶來重要影響。
雖然進入了新校園,各種壓力還是有增無減,這樣勢必使廣大教育
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正如錢昭平老師所講,
教師這一職業目前正在成為高危職業。針對這一現狀,我們認為,關注
教師群體的健康水準應成為教育重建的根本。在加強學校管理的同時,
一定要結合學校實際、結合教師實際,給予廣大教師更多的人文關懷;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既要有專業發展的研修活動,也要有各種有益於
身心健康的活動,讓廣大教師感受組織的關懷,體會更多的職業幸福
感,保持愉悅的身心,真正理解和體現“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的內涵。
撫慰教師心靈,幫助其走出陰影、快樂生活和工作,是擺在我們麵前
的迫切任務。我市各級教育職能部門高度重視教師心理重建,成立並完善
心理健康組織機構,加強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斷提升心理健康
教研水平,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專業素養,實施了由學校分管校長為
主要負責人,統一管理心理健康工作的工作機製;落實了校校都建立一個
專門的心理谘詢室、配齊一名以上的專兼職心理教師。同時邀請北師大、
西南師大、華東師大等著名心理學專家為全市災區學校教師進行心理教育
培訓。全市先後選送近百名優秀教師到北京進行心理骨幹教師培訓,選送
300餘名教師到俄羅斯、北京、西安、成都、德陽等地培訓學習,開展教師
心理輔導係列工作。在各中小學及幼兒園中,每個學校選送了一名專兼職
心理教師參加德陽市教育部門和北師大心理學院聯合舉辦的心理健康教師
崗位培訓,組織了全市的德育及心理教師參加了由北師大、西南師大、華
東師大心理專家組成的心理健康培訓,實現了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
全員培訓,以提高教師自我心理輔導和實施心理輔導的能力。
【案例1】什邡市實驗中學災後心理重建工作報告
心靈重建篇
“5·12”汶川大地震所帶來的災難,使包括我校師生在內的災區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財產損失與心理創傷。有關心理創傷研究表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