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災後新校園教學重建與發展研究1(3 / 3)

麵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圍繞教學重建重點抓了以下三方麵的製度建設。

1.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學常規管理製度

提高和保證教育質量的基本措施和根本手段就是落實教學常規。這

一認識,既是廣大教師的基本觀點,也是多年來教學實踐的基本、成功

的經驗。教學重建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教學常規的落實。我們在全部搬遷

入新校園後,重新啟動教學常規示範學校評估工作,並要求各縣(市、

區)各級各類學校抓住契機,完善教學常規管理製度,狠抓教學管理的

落實,把教學常規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之中。同時加強教學“六認真”的

檢查督促,以製度來規範教學行為,以製度來成就質量,確保教學過程

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能符合教育的規律,符合學生的需要。

2.加強教學過程的管理與落實

教學重建的關鍵在細節與過程,教學管理應落實在具體的細節中,

加強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估,強化教學管理的過程化、人性化,

把更多的信任歸還教師,充分培養廣大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3.完善考核評估機製,提倡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結合的激勵方式

教師作為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作為一種崇高而神聖的事業,曆來

被人們所頌揚。對教師隊伍的管理和激勵機製,一定要把精神世界的激

勵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式。課題組通過調研發現,僅有1%的教師認為,增

大績效工資的差距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最好辦法;僅有9%的教師認為,

教師職業精神的構建過程中應以物質獎勵為主。這比較充分地反映了廣

大教師的精神世界,也比較充分地反映了廣大教師真實的精神追求,與

過去一味強調物質獎勵有明顯的變化。基於此,學校的獎勵激勵製度

中,應特別注意對教師職業精神的鼓勵和肯定,把製度管理與人文關懷

緊密結合起來,把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緊密結合起來,以人為本,實現

真正意義上的人性化管理。這既是教師的職業需要,也是教師的人格特

征;“辛苦不痛苦,身累心不累”,這既是一種起碼的職業需要,也是

一種起碼的職業幸福感。

【案例1】什邡鎣華八一學校災後山區現代學校製度建設方案

總體目標:用2~3年時間,構建先進的教育理念,突破現有製

災後教學重建問題與對策研究研究報告

德陽市災後教學重建

問題與對策研究

度,形成現代學校製度基本框架。基本理順新時期家校關係、社校關

係,基本形成學校自主辦學、社會積極支持、師生教學相長的辦學格

局,促進我校教育內涵發展、科學發展,全麵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

具體目標:

(1)構建先進的製度觀念基礎。

形成現代民主與法製理念,形成現代教育觀、師生觀、課程觀、教

學觀、質量觀等,使現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為災後山區現代學校製度

建設奠定先進觀念基礎。

(2)部分重大製度有實質性突破。

製定學校中長期辦學規劃,健全學校決策製度,形成決策、執行、

監督相對獨立、相互支持的新型學校治理結構;推進校本評估,建立健

全學校民主管理製度、文化建設製度、校長與教師專業化發展製度、現

代課程製度等關鍵性製度,全麵激發學校活力,規範師生教、學關係,

推進依法治教,全麵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案例2】什邡國人小學:抓好常規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1)抓住常規、強化管理。

搬進永久性的校舍,麵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麵對兩校合並的

複雜情形和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學校著力教師資源的整合利用,

建立健全教師業務檔案,對每位教師的教學情況、教學業績,教研、教

改論文和出勤等方麵的情況如實記載,為正確評價教師和評優、選模、

評職、晉級等提供準確依據。

(2)逐步加強和完善教學管理製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學校先後收集、整理、補充和完善了教學管理、教學研究等教學規

章製度,並彙編成冊,力爭教學管理製度化、規範化、科學化和係統

化。

(3)牢牢抓住提高教學質量主渠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新時代的文盲

不僅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在課堂教

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做到事半功倍,充分利用課堂這一

50 教學主渠道,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

(4)創新常規管理辦法。

要求教案編寫體現課改要求,班級建立學習討論小組,課堂教學注

意師生互動,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過程。加強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

合,最大化使用教育資源網資源,拓展延伸知識。作業分層設計、分層

要求,正確對待個體差異,“培優補差促中間”,堅持紮實“雙基+能力

培養”的理念不動搖。

【案例3】什邡實驗中學:完善考評製度,優化激勵機製

自2009年1月開始,我校利用績效工資改革這一契機,將過去學校沿

用多年的管理製度與獎勵性工資掛鉤,適當拉開分配差距,調動全員工

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確保災後重建後教育教學質量不下滑,努力把學

校打造成德陽市乃至四川省示範學校,用實際行動回報國家和社會的關

愛、關注。

目前,我校已出台了《績效工資、崗位津貼發放辦法》、《教職工

年度考評及獎勵辦法》、《教研組考核及過程管理獎實施方案》、《班

主任考核及津貼發放辦法》、《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壇新秀考核

方案》、《校級骨幹教師評選辦法》六個方案,擬出台《教師職稱評定

辦法》、《教師特殊貢獻獎勵辦法》、《畢業班目標管理實施意見》等

方案,確保學校工作目標明確、開展有序、爭優創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