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無罪

文化語言

作者:付簫然

【摘 要】2014年5月,100隻“藍胖子”,即日本著名的卡通形象哆啦A夢將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進行展出。2013年4月5日日本宣布將哆啦A夢作為日本申辦2020年奧運會的特殊大使。日本的“可愛”文化外交對中國又有什麼樣的啟示?本文通過闡述日本的可愛文化外交,對比中國現在的文化外交策略,試圖闡釋對中國的文化外交的啟示,並提出建議:我們的文化外交也可以可愛一點,親切一點。

【關鍵詞】可愛;可愛文化外交;啟示

一、日本的可愛文化外交

1.日本的可愛文化

1.1“可愛”的定義。在日語中,“可愛い”有:可愛的、心愛的、討人喜歡的、小巧玲瓏的、小型的等意思,“可愛”不隻可以用來形容小孩,也可以用來男生、成年人,且隻要是被人們接受的事物都可以被稱為可愛,可見日語的“可愛”適用範圍更廣。

1.2可愛文化。19世紀70年代以來,“可愛”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要素,舉凡大眾文化、娛樂、衣著、飲食、玩具、打扮、行為與禮節等等,無不受其影響。外國觀察家發現日本的可愛文化很有趣,但有時又顯得怪異,因為日本人把這種文化運用在幾乎所有的生活領域中,甚至是人口統計學也是如此。日本的可愛文化已經不孔不入,在日本,甚至取款機上也會印有卡通人物的形象,而政府出版物、公告牌、廣告中出現這些卡通形象的頻率更大。而對可愛文化接受最深的是中國大陸、香港以及台灣地區,韓國等,其中以台灣最甚。

2.日本的可愛文化外交

2.1日本的文化外交。要想了解日本的可愛文化外交,必須要從整體上了解日本的文化外交,從大體上了解日文化外交的特點及相關信息後能更好的理解可愛文化外交對於日本的意義。

2.1.1定義。文化外交是指以文化傳播、交流與溝通為內容所展開的外交,是主權國家利用文化手段達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對外戰略意圖的一種外交活動。日本的文化外交定義為:日本政府為了維護日本的文化以及實現日本對外傳播的目的,提高日本的文化傳播力進而提高日本在世界上的影響地位的一係列舉措。

2.1.2特點。日本的文化外交有以下特點:第一,主體多元。日本的文化外交通過外務省、文化省、國際交流基金會、民眾例如學者、藝術家以及普通民眾等來進行。第二,傳播內容豐富,並針對年輕人。日本在進行文化外交上,非常注意將傳統與時尚結合。日本更注重時尚文化的傳播,重視對年輕人傳播本國文化。第三,形式多樣。日本會通過演出、大賽、講座、影像、展覽等方式來展現本國文化。推廣日語、關注留學生是日本文化戰略的重要措施。

2.2日本的可愛文化外交

2.2.1表現。日本的可愛文化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原宿風的蘿莉裝、暴走漫畫、日本特有的萌潮族、大頭貼拍照、玩偶等等。日本的可愛文化特別的一點是迷你化,一切小的東西都會讓人不由自主的覺得可愛與溫柔。2007年日本政府選出了三個“可愛大使”,三個“大使”於3月12日在日本外務省召開的外國記者招待會上亮相。這三個女孩的打扮分別是:穿著校服裙的“高中生”型、“公主型”、原宿常見的“小太妹”型。大多數國家都會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外交政策,這種基調一般都是嚴肅的,可是日本政府這樣的舉措確實令人眼前一亮。日本的可愛文化已經在全世界收到歡迎,其他國家也開始紛紛效仿這一行為。2006年德國世界杯時的吉祥物就是一隻特別萌特別可愛的小獅子,這隻小獅子在世界杯期間為全世界的球迷帶去了不一樣的歡樂。作為外交工具,可愛的東西也許更容易得到共識。

2.2.2影響。首先,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雖然推行可愛文化外交是為了政治層麵上的考慮,但是不得不說日本的可愛文化的次生品,例如音像、玩偶等產品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其次,日本文化在不經意間被傳播的更為廣泛。日本政府明確提出了日本可愛文化的對象是青少年,而我們一直提倡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到日本的良苦用心。最後,可愛文化在無形中淡化了日本之前的形象。二戰以後,日本想方設法的要改變自身的形象,硬實力的軍事、武器都不再是日本想要向世人展示的部分了,日本想要以一種更自自然的方式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