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從“編輯學者化”向“學者化編輯”的演變(2 / 2)

“學者化編輯”能夠更好地提高學術類期刊和其他圖書的質量。如果編輯處處依賴專家審稿,不僅增加了很多經費,而且容易造成稿件遺失等不必要的損失,畢竟專家的主要工作是鑽研學問,而不是專門審稿,所以他們對於編輯的工作不是很清楚,極有可能造成損失,而如果實現“學者化編輯”,不僅可以提高學術期刊和其他圖書的質量,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提高出版質量。

“學者化編輯”的提法能夠使人們更準確地理解它的深層含義,是我國學術發展的要求,也是編輯學研究發展的要求。中國學術的發展具有開放性和前沿性,這對整個知識階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隻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夠滿足學術發展的要求。編輯學研究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出現的,所以至今為止都不是特別完善,這也導致很多人對編輯這一行業缺乏正確的認識,編輯自身也存在著知識構成不完整等的問題,“學者化編輯”的提出給現代編輯提供了一條道路,強調編輯不再隻是做複製、粘貼、添加、刪除的簡單工作,而要進行編輯學研究,提高出版質量,找到編輯行業的新出路。

三、實現“編輯學者化”向“學者化編輯”的途徑

1.努力學習編輯學知識,爭取成為一名出色的編輯學家

編輯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已經迅速地崛起了,和其他很多新興的學科一樣,正在日趨成熟。學者化編輯首先要掌握編輯學的基本理論,並且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完成大量的選題、組稿、審稿、編務等工作,從而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另外還要熟悉相關的出版學和發行學等領域,隻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自己的編輯能力。

2.編輯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成為某一方麵的“專家”,並把它運用到編輯工作當中去,繼而成為編輯學的“專家”

編輯工作者應該在編輯學之外成為某一個學科的“專家”。作為一名編輯,固然是要懂得和掌握編輯出版技術的,但是最關鍵和最難的還是要過審稿關。人們都說編輯不需要有很專業的知識,隻要有整合加工的能力即可,其實不然。編輯隻有成為某一方麵的“專家”,才能做出某一專業的係列圖書、提高加工製作能力。

3.編輯應該在學習編輯學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其他各科知識,成為“雜家”

學者化編輯應該有廣博的知識,成為一個‘雜家’,要既有學者的豐富學識,又有編輯學家寬闊的眼界。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學科之間的交叉點越來越多,這些交叉點又往往成為創新成果的多發地帶,所以學者化編輯應該在精通一個學科的同時,對各個學科都有一定的了解,以應對各種情況。

總之,“學者化編輯”的實現離不開編輯的努力。如今進入了新的時代,而新的時代必然有新的要求,為此,我們必須共同努力,肩負起曆史的使命,為編輯學理論建設和編輯隊伍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許海麗.從“編輯學者化”到“學者化編輯”的新思考[J].山東教育學報,2007(5).

[2]張建鄉.從“編輯學者化”討論看編輯職業發展的幾個方向[J].新鄉學院學報,2010(6).

[3]龍愛良.關於“編輯學者化”活動的反思[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5(4).

[4]許海麗.對“學者化編輯”的再思考[J].山東教育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