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1 / 2)

後 記

拙著再版之際,雖然我有很多話要說,提起筆以後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思來想去,我決定還是先說說為什麼要再版。原因如下:

第一,拙著早已脫銷,很難買到。盡管第1版印刷不少,但是圖書市場上早就買不到了。我從出版社、書店等渠道購買的數百冊書早就用完了。這些書都送給了前輩、同事、同學、朋友、學生。我發現人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的。有些親友是學理工科的,有些親友是機關幹部,他們也找我要這本書。甚至還有一些素不相識的中學教師、新聞記者找我要這本書。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數年前,我跟出版社聯係購買事宜,那個時候出版社就已經沒貨了。通過孔夫子舊書網查詢,有些書店雖然聲稱有這本書,但是聯係購買時又沒有;有些書店雖然有,但是隻有一、兩本。沒有別的辦法,隻好再版。

第二,第1版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修訂、補充。拙著雖然是一部學術著作,但是我力圖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以便讓更多的讀者讀得懂、容易接受。原稿是按照教材體例、分章節撰寫的,第1版卻把“第×章”、“第×節”等字樣全部刪掉了,這樣眉目不請,不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原稿第四章第二節有些內容也被刪掉了。在出版過程中,還出現了一些錯別字,令人痛心和惱怒。第1版出版後,我又有一些相關成果,可以補充進去,使拙著趨於完善。

第三,今年是龍年。1988年和2000年是龍年,都出版了不少龍文化方麵的圖書。今年是龍年,也應該出版一些龍文化圖書。因為人們對於龍文化是很感興趣的,渴望了解。以往出版的龍文化圖書大多數已經漸行漸遠、銷聲匿跡了,被無情的歲月吞噬。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迫切需要我們不斷地開拓創新、大力推陳出新,及時為人們提供營養豐富、綠色環保的精神食糧。

第四,學術發展的需要。隻有嚴格遵守學術規範,學術研究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取得令人信服、經得起實踐檢驗和時間考驗的成果。拙著就是遵循這個原則寫成的。它所運用的材料,它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觀點是沒有問題的。正因為如此,拙著才能得到學術界的認可,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是有目共睹、有案可查的。拙著屬於民俗史專著,它不僅跟民俗史研究關係很密切,而且跟美術史、思想史、文化史等領域的研究關係十分密切,其影響並非僅僅局限於龍文化領域。將拙著修訂、補充、再版,滿足各方麵人士的需求,這是學術發展的需要。

對於自己確實有把握的觀點,我們還是要堅持;如果不堅持,那就等於沒有,對學術發展是不利的。這樣說來,堅持錯誤的觀點是不道德的,不堅持正確的觀點同樣是不道德的。

《民俗研究》2000年第1期發表了拙作《龍崇拜起源新論》,全文13400餘字。該文從弗洛伊德《圖騰與禁忌》一書揭示的禁忌所包含的兩種相互矛盾、相互對立的情感出發,提出:在崇拜中也包含著這樣兩種相互矛盾、兩種相互對立的情感,隻是兩種情感各自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崇拜與禁忌是一對矛盾範疇,兩者既對立又統一,互為存在的前提,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是一個重要理論突破。在這個理論指導下,拙作對龍崇拜起源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並且論證了這樣一個觀點:龍崇拜是由蛇禁忌轉變而來的,撒灰除蟲習俗和毒蛇禁忌習俗最終演變為崇龍習俗。這就妥善地解答了長期困擾學術界的一道難題:龍的原型是蛇,而蛇崇拜(包括蛇圖騰崇拜)為什麼不能發展為龍崇拜?從此,龍崇拜起源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個觀點很快就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2001年7月,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萬建中著《禁忌與中國文化》一書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第十一章第二節在論述“禁忌向其他文化形態的轉化”時就采納了這一觀點,他說:“在我國所有的崇拜對象中,‘龍’大概是最普遍最顯眼的了。而龍崇拜恰恰是由毒蛇禁忌衍進而成的。對此衍進的過程,吉成名作了詳盡闡釋。此節以下的內容,皆是對他這一成果的引述。”(第483—484頁)接著,該書引用了《龍崇拜起源新論》一文主體部分4800餘字,9個版麵(第484—492頁),並且用區別於他自己的論述文字的另一種字體表示出來。萬建中教授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幾位專門研究禁忌的學者之一,成就斐然。該書就是一部專門研究中國文化中禁忌現象的專著,40餘萬字。上述有關龍崇拜起源問題的觀點得到他們的充分肯定,說明這個成果已經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這篇論文是我撰寫這本書的重要基礎,有關龍崇拜起源問題的觀點是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後來很多論著涉及龍崇拜起源問題時都采用了這一觀點。

龍崇拜的性質也是筆者重點探討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是在有關起源問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我認為龍崇拜屬於靈物崇拜而非圖騰崇拜,並且進行了充分的論證。這個觀點也得到了一些學者的認可,他們在撰寫有關論著時便采用了這一觀點。但是,也有一些學者至今仍然認為“龍崇拜是圖騰崇拜”,並且對圖騰崇拜津津樂道,以為圖騰崇拜是一種多麼了不起的信仰,這樣做是很不妥當的。圖騰崇拜是一種非常落後的民間信仰,圖騰觀念是一種十分愚昧的東西。我強調:從世界各民族曆史來看,盛行圖騰崇拜的民族其社會發展速度都是非常緩慢的,越落後的民族越是盛行圖騰崇拜,圖騰崇拜對於社會發展具有明顯的阻礙作用;把龍崇拜說成圖騰崇拜,把龍說成中華民族的圖騰,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這些錯誤觀點將對民間信仰產生誤導作用,從而影響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應該予以擯棄。(第1版第219頁)可見,研究龍崇拜的性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