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數據分析(2 / 3)

(四)其它學習行為分析

在培訓的最初階段,學習者的行為類型主要集中在瀏覽課程、瀏覽資源、瀏覽論壇等方麵,同時參與在線討論是所有行為中最為核心的一個,而其他的類型的學習行為發生的頻率相對較低一些。可是隨著培訓的進行,學習者的其他類型學習行為開始逐漸增多起來,如圖5- 9和圖5- 10所示,學習者參與互動評價的活動隨著培訓的進行開始活躍起來,兩幅圖都呈現出,在培訓即將結束的時候,學習者參與互動評價的行為十分高漲。但瀏覽和觀看行為始終是學習者最為顯著的特征,當然學習者提交上傳作品參與互動評價的行為也逐漸增長起來。除此以外,網絡上的其他行為的頻率和次數也隨著培訓的進行而逐漸變得多起來,這種情況是學習者在對培訓環境和培訓本身熟悉之後所表現出來的對其他方麵的主動探索和發現。

圖5- 9 培訓一班互動評價階段圖

注:第一份作用的提交是在第二周開始的,所以從第二周開始學習者可以進行互動評價,所以在培訓的第一周裏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出現互動評價行為。

圖5- 10 培訓二班互動評價階段圖

通過分析學習者在遠程培訓過程中的學習行為轉變情況,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個培訓班級在這次培訓中大致經曆了一個相似的過程,也就是一個逐漸適應環境的過程。學習者在參與培訓的過程中逐漸熟悉和適應環境,隨著學習者對於培訓環境的熟悉,學習者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也在不斷增加,而越到後來學習者在在線討論方麵表現也越發頻繁,學習者從培訓之初對環境的不熟悉,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嚐試利用網絡進行交流和溝通,到逐步適應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學習和討論,再到學習者開始探索環境的其它額外功能。學習者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與其他學習夥伴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並願意與大家分享和貢獻,與大家進行反思和交流,逐步適應和認同遠程培訓中所蘊含的學習文化。可以說,前麵建立的環境適應階段框架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而且在實踐中也確實有一定的可參考性,但是如何劃分各階段的時間界限這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第二節 培訓效果分析

為了解本次培訓是否獲得預期的效果,以及明確有待改進的地方,在培訓結束後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針對本次培訓的各方麵進行調查分析。

一、對遠程培訓的滿意度調查

培訓結束時對培訓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其中涉及到學習者對於培訓的助學支持、助學導師以及培訓平台設計方麵的滿意度調查。

(一)對助學支持的滿意度

對於助學支持方麵的滿意情況,其中包括對於學習資源和技術支持方麵,有54.5%的學習者表示對助學支持比較滿意,而有大約31.8%的學習者感到非常滿意,也有13.6%的學習者表示一般,沒有學習者感到不滿或者稍微不滿的情況。如圖5- 11所示。

圖5- 11 學習者對助學支持的滿意度調查

(二)對助學導師的滿意度分析

在調查學習者對於助學導師的滿意度情況,從十個方向進行調查,這十個方麵也是此次培訓中助學導師應該做到的行為規範。經過對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獲得表5- 1:

表5- 1 學習者對於助學導師的滿意度調查結果

學習者對助學導師的評價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較差% 很差%

1.能夠幫助學員熟悉網絡學習環境 59.1 27.3 4.5 9.1 0.0

2.能夠對學員的質疑和困難給與及時的反饋 63.6 31.8 4.5 0.0 0.0

3.能夠與學員保持充分的交流溝通 77.3 4.5 13.6 4.5 0.0

4.讓人體會到一種友善、親切、信任的感覺 72.7 13.6 9.1 4.5 0.0

5.能夠與學員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夥伴關係 68.2 31.8 0.0 0.0 0.0

6.能夠鼓勵和激勵學員參與學習 63.6 18.2 13.6 4.5 0.0

7.讓學員可以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54.5 36.4 9.1 0.0 0.0

8.能夠友好地給以學員提示或提醒 77.3 22.7 4.5 0.0 0.0

9.能夠對自己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 63.6 9.1 27.3 0.0 0.0

10.能夠及時地對作業進行評分和總結概括 45.5 31.8 18.2 4.5 0.0

圖5- 12 學習者對助學導師的滿意度調查

1.在助學指導方麵。有59.1%的學習者表示助學導師在幫助他們熟悉遠程學習環境方麵做得非常好,有27.3%的學習者表示做得比較好,而有大約9%的學習者表示在熟悉環境方麵做得較差;在對學習者的質疑和困難給予及時地反饋方麵,將近64%的學習者表示助學導師做得非常好,也有31.8%的學習者感到比較好,也有很少的學習者表示做得一般,但沒有人感到不滿;也有將近78%的學習者表示助學導師在給予學習者們友好的提示和提醒方麵做得非常好,大約23%的表示做得比較好;在鼓勵和激勵學習者方麵,63.6%的學習者表示做得非常好。此外,分別有63.6%和45.5% 的學習者認為助學導師在對自我進行反思和對作業進行總結評價方麵也做得非常好。

2.在與學習者進行情感培養和交流溝通方麵。有將近78%的學習者表示助學導師能夠與學習者保持充分的交流和溝通,而且72.7%的學習者感到助學導師讓人感到友善、親切和信任,超過半數54.5的學習者表示助學導師給予他們極大的自由可以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自己;在與學習者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夥伴關係方麵,68.2%的學習者表示助學導師做得非常好。

可以看出,學習者對於助學導師助學指導工作總體是比較滿意的,調查的十個方麵中幾乎每一項都有超過的半數的學習者表示做得非常滿意,隻有在對作業進行評分和總結概括方麵沒有超過半數,在這方麵助學指導方麵確實存在不足之處,而且在這方麵學習者的意見比較分散,這是因為在培訓過程中,對於作業提交期限沒有嚴格控製,收到的作業不集中,批改作業不集中,所以導致有些學習者的作業得到了及時的反饋,而有些學習者的作業遲遲未給予評分,這是在進行助學指導方麵的不足之處,將在以後改進。另外,在幫助學習者熟悉學習環境、與學習者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方麵、給人親切友好信任的感覺方麵、以及鼓勵和激勵學習參與學習方麵均出現了較差的評價,而表示一般的也有一定的數量,這表明在此次培訓中的在線助學方麵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助學導師們還沒有關注到每一位為學習者,在培訓過程中有一小部分學習者沒有得到應有的幫助與支持,在幫助學習者熟悉學習環境、在與學習者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在營造一種舒適親切的學習環境等方麵都需要進一步的給與關注和進行改進。

(三)對培訓平台的調查

為了給學習者提供各種不同的活動空間,我們在培訓平台上開辟了多個功能區域,在討論區中我們為學習者提供了主題討論區——這是與培訓內容相關的主題討論空間,學習資源分享區——隨著培訓的進行學習者開始願意為大家提供可供分享的資源或者學習材料等,在線活動區——除了正常的學習討論以外,為學習者開辟了在線活動區,是讓學習者如同麵對麵學習一樣可以開展一些其他的學習活動,課程公告欄——一個簡單但又非常重要的區域。通過對這幾個區域空間在學習者心目中的影響力進行調查,可以看出(請看圖5- 13):

圖5- 13 學習者對培訓平台的評價調查

如圖5- 13所示,根據數據統計的結果:主題討論區是學習者最經常訪問的地方,其次是課程模塊和前後測部分;主題討論區也是學習者最喜歡的地方,其次是學習資源分享區;在遠程培訓中學習者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主題討論區,其次是在線活動區;課程模塊成為學習者心目中的中心地帶,在線活動區和主題討論區位居其後;對於遠程培訓來說具有象征意義的地方,學習者們普遍認為是主題討論區,其次是在線活動區和在線實時答疑係統。另外,學習者普遍認為在線實時答疑係統是建設最欠缺的地方,超過半數的學習者表示從未使用過這個係統,有將近15%的學習者認為此係統可以將其去除,學習者建議今後可以對主題討論區和學習資源分享區進行重點建設。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題討論區成為學習者最喜歡,最經常訪問、印象最深刻以及象征和代表遠程培訓的環境空間,其次備受關注的地方是在線活動區和學習資源分享區,此外課程模塊也受到了普遍的關注,成為培訓的中心。主題討論區中是開展在線討論、進行交流溝通、分享思想觀點的重要地方,所以受到了學習者的青睞。而學習資源分享區是學習者相互共享自己的資源和經驗的好地方,它也吸引著學習者的關注,而在線活動區是為學習者提供學習之外的活動場所,幫助學習者熟悉彼此、相互認識、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的活動空間,所以在遠程培訓中將“在線活動的設計”和“在線討論的主持”,作為在線幹預切入點是比較恰當的。此外,通過對學習者的活動完成情況和在線討論的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在線幹預設計是比較有效的。

二、學習者的自我評價分析

培訓結束後,希望學習者能夠對於自己在此次遠程培訓中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麵的表現給與客觀的評價,以此來了解學習者的環境適應情況。所以本研究設計了一份問卷,讓學習者對自己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在認知、行為和情感方麵,作者參考借鑒了布盧姆的學習目標分類中關於認知、情感等方麵的方法。這份問卷的科學性還有待檢驗,但是至少涵蓋了學習者在網絡學習中的各個方麵。同時由於本研究希望能夠探索學習者是否對於基於網絡的遠程學習環境是否會形成一種環境意象,所以也希望能夠借此問卷進行一些探索。

(一)認知方麵

這一部分設計了16個題目,每一個題目設計了5個水平,請學習者根據自我感覺為自己劃出比較客觀的評價。這幾個等級分別為:5=很好;4=較好;3=一般;2=較差;1=很差,具體問卷請見附錄。

如圖5- 14所示,在對16個項目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學習者在多個方麵都有很好的表現,選擇評價自己表現較好和很好的總數達到或超過了90%以上,但是也有幾個項目選擇評價為一般的總數卻超過了20%-60%以上,這幾個項目分別是:第5項,第8項,第9項,第10項,第12項,第13項和第14項。通過分析學習者對於自己在認知方麵的評價,可以看出:經過整個培訓以後,學習者已經比較好地熟悉和了解了培訓平台的結構和組成,掌握了平台的各部分功能和使用,能夠利用平台所提供的技術工具來進行學習和交流,並且可以在平台中以文本的形式發表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也在培訓中逐漸理解和接受了網絡學習行為規範。同時,學習者們也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基於網絡的遠程學習和麵對麵學習之間的不同,也能夠從遠程培訓中吸取有益的知識,利用培訓來獲得發展。但是學習者們也認為,他們在培訓中除了熟悉了解學習平台的常用功能以外,大部分學習者沒有主動探索平台的其他額外的功能和使用,有將近40%的學習者表示他們在利用平台與他人建立合作關係,通過交流溝通來共同解決問題方麵做得不是很好,在為他人提供支持和幫助方麵做得更是很少,有近60%的學習者表示他們做得一般,而在與學習夥伴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建立相互信任的真誠的關係以及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控製和反思方麵,有將近30%的學習者表示做得一般,同時也也有一小部分學習者對於基於網絡培訓本身的利弊方麵思考的很少。

圖5- 14 學習者對自我認知方麵的評價

(二)行為方麵

在學習者對自己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價方麵,設計了16個項目,每一個項目也是提供了5個等級,詳見附錄。如圖5- 15所示,學習者對於自己在培訓中的行為表現的評價不是很集中,為自己劃分的等級也比較分散,認為自己表現得較好或者很好的總數達到65%以上的有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10項、第12項、第13項、第14項和15項。

通過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有65%以上的學習者表示他們在培訓中能夠比較好地堅持每天訪問網站,瀏覽培訓課程,緊跟培訓進度,也能夠瀏覽論壇中發表的所有帖子,及時了解別人的觀點,並能夠在理解和領會別人的思想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習者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主動向學習夥伴或者助學導師請教,也會常常對自己的學習表現進行反思和評價,並能夠監控和監督自己的學習,也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資源和成果,並且能夠積極地參與和完成所有的在線活動。而35%的學習者表示在以上幾方麵做的一般或較差。另外,有超過50%以上的學習者表示他們在針對主題展開深度討論、主動發起和建立新話題、認真思考和組織自己的發帖內容等方麵做得一般,還有一小部分表示做的較差,尤其在進行深度討論和認真組織發帖內容方麵做得不好。在對學習者在培訓過程中是否表現出一定的領導或者組織能力方麵的調查中,有超過82%的學習者表示他們在這方麵表現得一般或者較差,而隻有4.3%的學習者表示做得很好,8.7%的表示做得較好。可以看出學習者在培訓中的行為表現是多樣的,這同每個人的學習風格,學習時間和自身的特點和自身的情況有關聯,而沒有一個固定統一的標準,但是總體來看學習者都在處於努力和參與之中,隻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他們或者是積極的參與者,或者是內隱的旁觀者,但是他們都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學習。

圖5- 15 學習者對自我行為表現方麵的評價

(三)情感方麵

對於學習者的情感方麵,研究參考借鑒了布盧姆的情感目標分類方法,設計了19個問題項目,期望能夠獲得學習者對於遠程培訓方麵的情感體驗,也希望能夠嚐試探知學習者在培訓過程中的情感轉變。通過對19個問題項目的評價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果如下圖5- 16。

圖5- 16 學習者對自我情感方麵的評價

在經曆了整個遠程培訓以後,所有參與調查的學習者們均表示非常願意或者比較願意接受這種基於網絡的遠程培訓,他們相信遠程培訓能夠為他們帶來收獲和提高,同時他們也願意參與和完成遠程培訓中的各項活動和任務。此外,將近90%以上的學習者表示願意嚐試將這種網絡學習經曆遷移到日常的教學之中去,他們也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本次網絡培訓。將近80%以上的學習者表示他們願意遵守網絡在線學習規範,並主動去適應這種學習,他們也喜歡瀏覽論壇中的帖子,喜歡分享和欣賞學習夥伴的作品和成果,願意與其他人建立一種夥伴關係,並且能夠有意識地對自己進行反思和評價,並能夠自覺地控製自己的學習。有61%的學習者表示他們在經曆一段時間的培訓後,逐漸喜歡每天登陸平台進行學習了,而且有70%的學習者表示他們是在不知不覺中願意參與網絡學習和討論的。也有60%以上的學習者表示他們願意為其他人提供支持和幫助,他們在與學習夥伴進行交流溝通中感到很快樂。看來,遠程培訓或者遠程學習這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學習者經曆一個逐漸體驗和適應的過程以後,學習者一定會逐漸適應和喜歡的,由最初的陌生到最後的熟悉,學習者在學習中感受和體驗著學習的樂趣和學習中所蘊含文化。

(四)環境意象方麵

由於受到環境心理學和城市環境的方麵的啟發,本研究將遠程培訓環境隱喻為一個新的環境空間,學習者在環境中會逐漸對環境形成一種環境意象,所以研究參考借鑒對於城市環境意象方麵的研究來調查遠程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者最後是否會對遠程培訓環境形成一種意象,特設計了相關調查問題。如下圖5- 17所示。

圖5- 17 學習者對遠程培訓環境意象方麵的調查

經過整個培訓後,所有參與調查的學習者都感覺到網絡培訓環境的結構清晰可辨、容易導航,有90%以上的學習者表示他們在這個網絡培訓環境中活動目標和方向都很明確,而且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非常安全,並每天都會有新的體驗和新的收獲,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一種滿足感,也感覺到這種培訓形式蘊含著一種新的文化,他們在網絡環境中享受著學習。有超過60%的學習者表示他們在培訓中並不感到孤獨,同學習夥伴之間也相互信任、相互幫助,並有一種共同的意識存在心理,也渴望從他人那裏獲得真誠的幫助,隻是在學習夥伴那裏不能取得及時的聯係。總的來說這個學習環境很親切,吸引著學習者參與其中。凱文. 林奇認為一個環境的意象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個性,同時又蘊含一定的意蘊。在遠程培訓環境中,環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而本身也蘊含著一定的文化內涵,參與其中的學習者能夠對感受和體會到這種結構和功能,也能夠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文化意蘊,經過遠程培訓的學習者將會對環境產生一種環境意象。

通過對以上四個方麵的調查分析,作者認為學習者在認知,行為和情感方麵都表現出了對於遠程培訓一定程度的環境適應。培訓結束後,學習者能夠熟悉了解環境,能夠熟練運用環境進行學習,能夠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合作,也能夠進行積極的反思和總結,能夠為他人提供幫助,能夠從學習中受益,能夠體會到環境本身的蘊含的文化意蘊,這些都顯示了學習者已經達到所預設的環境適應的理想狀態。

三、學習者在遠程培訓前後轉變之分析

本研究認為在培訓結束後,學習者在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麵一定會發生一定的轉變,所以本研究分別在培訓之初和培訓結束進行了兩次調查,通過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對回收的材料進編碼,然後在初級編碼的基礎上對編碼進行歸類,在此基礎上建立各編碼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分析結果。

(一)培訓前後遠程學習經曆和感受之比較

1.培訓之初

為了便於在培訓前後對學習者做前後對比分析,所以在培訓之初,設計了下麵幾個題目:

① 您以前曾參加過網絡培訓或者網絡課程的學習嗎?如果你參加過,那您能說說您在論壇中的表現以及您的經曆和感受嗎?

② 您曾經加入過網絡論壇嗎?如果你參加過,那您能說說您在論壇中的表現以及您的經曆和感受嗎?

③ 您如何看待本次網絡培訓?

對學習者的回答進行了彙總和整理,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和編碼,得出如下一些信息:

學習者具有網絡學習或者網絡培訓經曆的學習者所占比重非常少,有將近80%的學習者從未經曆過網絡學習或者遠程培訓,而參加過網絡論壇的學習者多達53%,但是這些有過類似經驗的學習者們表示,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更喜歡做一名潛水者、一名看客,他們會瀏覽別人的發帖,吸取別人的觀點和思想精華,從中獲得知識和經驗。有些學習者表示他們很少發起話題,或者從不發起話題,有的人也會偶爾跟貼,但是跟貼的時候多是對討論話題或者內容感興趣,或者有相應的經驗背景時,才會參與討論。總體來看他們不是積極地參與者,他們更喜歡瀏覽和觀看,但是他們都普遍認為網絡學習或者網絡論壇是可以給人更多機會自由發表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習者認為網絡學習或者論壇形式新穎、靈活、自由,在那裏可以發表多種觀點,博采眾家之長,遇到問題會很快得到解決。

對於這次培訓學習者普遍願意接受,同時也感到新奇,此外個別學習者在心理上感到這種形式的培訓有一些麻煩。雖然如此,學習者們還是對這次遠程培訓有所期待,希望在體驗中感受學習效果。並希望自己有所收獲。隻是感到有些無從下手,目標不明確。許多學習者是初次體驗這種學習方式,所以希望獲得老師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另外,學習者感到自己在獨立地進行學習,所以他們不免有一定的擔心和恐懼。

2.培訓之後

在培訓結束後,也相對應地設計了一次調查,設計問題如下:

① 您能說說您在這次網絡培訓中的行為表現以及您的學習經曆和感受嗎?

② 經過了培訓以後,您如何看待網絡培訓?

經過對文本進行編碼分析,得出如下結果:

在培訓結束後,學習者對於遠程培訓過程經曆的感受是:整個學習過程靈活自由,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在培訓中通過與同行學習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受益匪淺。有部分學習者感到這種形式的學習信息豐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娛樂性,在學習中體會快樂,遠程培訓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生成和創造的學習過程。此外,隨著培訓的進行學習者們對於培訓內容本身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他們將這種嵌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培訓所得遷移到了教學工作之中,並且在課堂教學中獲得比較好的效果。同時學習者們在參與培訓的過程中也發現了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是十分必要的,許多學習者提出遠程培訓中組織和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因為學習者們提到了許多他們在日常學習中所遇的障礙,學習和工作、家庭事物之間的矛盾,對遠程培訓的時間安排和持續進度都提出了自己的願望,看來遠程培訓的時間和過程的安排也是今後進行培訓的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