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數據分析(1 / 3)

第五章 數據分析

本章將針對遠程培訓過程中所產生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驗證在遠程培訓中所設計和實施的在線幹預是否有效。我們將從遠程培訓中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表現,遠程培訓效果以及學習者對自己的評價等方麵來進行相關的分析,來檢驗本研究的理論假設和幹預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一節 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分析

基於網絡遠程學習一個主要特點是更強調參與性、分享性和貢獻性,是一種過程性的和參與性的學習。遠程學習不能夠像麵對麵學習或者麵對麵培訓一樣較為直觀地獲得學員的學習參與情況,從而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學員的學習參與情況,但是遠程學習本身的獨特性——所有的學習行為和日誌數據都會存儲在培訓學習平台上麵,這為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具體培訓過程中,作者設計了一個遠程培訓在線參與度的分析方法[ 李銀玲,張超. 教師遠程培訓中在線參與度分析與計算[J]. 中國遠程教育,2008.2],根據這個參與度分析方法,對培訓的不同階段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學習者的參與情況,也即可以表明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變化。學習者在遠程學習中的行為大體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點擊-瀏覽(Click-through)。這一類活動包括:學習者點擊登陸遠程平台,瀏覽培訓課程,瀏覽討論區發帖,瀏覽課程公告欄等。 這一類的活動表現的是一種最基本的參與,處於最基礎的階段,是最低層次的參與,可以不需要感情和認知的參與,然而這一階段又是進入到深層參與的必須階段。隻有經曆這個階段才會發生以下階段。而且有的時候,這類活動是同其他活動相伴隨而發生的。通常的網絡學習平台都能夠對這一部分活動日誌進行保存和記錄,所以這一部分學習行為可以通過數據統計分析獲得。

第二類,回複-創建(Response-create)。在這類活動中,學習者回複他人的帖子,或者是自己發起新的話題。這一回複和發起話題的過程是建立交互的過程,也是進入深度交互的轉折點。通常網絡平台數據庫也會對於學員回複和發帖情況存有記錄,所以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數據統計對學習者的回帖和發帖進行分析。

第三類,完成-提交(Completion-submit)。在這一類活動中,主要包括:完成調查問卷,完成作業,完成學習任務,完成測試等這類活動。這部分活動的數據一部分可以進行數據統計來獲得參與度,而還有一部分需要我們手工來統計和計算。

第四類,貢獻-分享(Contribution-share)。在分享和貢獻部分,學習參與主要包括:成果展示和作品分享,以及包括學員之間進行互動評價和作品的點評等活動。這一部分的參與度也可以通過網絡日誌進行數據統計獲得。

對於這四類活動,最能充分體現學習者參與遠程培訓活躍程度的是第一類活動和第二類活動,通過分析這兩類學習行為的前後對比,可以看出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轉變。在這四類活動中,第一類,第二類的行為可以通過培訓平台所存儲的數據來進行分析,而第三類和第四類行為則不能僅僅通過數據來說,而是要通過對發帖的內容等進行深入的分析。下麵我們將分別從以下幾方麵來分析我們所搜集的數據。

一、對發帖內容進行分析

(一)在分享和貢獻方麵

1.有部分學習者願意同大家分享學習資源

在培訓過程中,隨著學習者對於學習夥伴和培訓的熟悉了解,有一部分學習者願意與大家分享資源。培訓大約經過了兩周以後開始出現學習者向大家分享和貢獻學習資源的情況,此後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培訓結束,而其中所分享的資源多為相關學科資源。下麵是一些學習者們在培訓中與其它學習夥伴進行分享的發帖內容。

“由 薛振軍發表於2007年08月 22日 星期三 16:06

本人在曆史教學中用到的資源主要是曆史圖片、曆史影片、聲音文件,這些資源主要靠前幾年的積累(現在免費資源越來越少了)、加工(把曆史vcd片中需要的部分用豪傑超級解霸截取並轉換成avi格式,曆史聲音如偉人的聲音格式如果為mp3的,用mp3towav軟件轉換為wav格式),積累了超過50GB的各類資源。如果老師需要現成的課件資源,在此推薦中學曆史教學園地:http://www.zxls.com/index.html ”,

***********************

“由錢 毅發表於2007年09月2日 星期日 12:45 給大家一個生物學科的網站 http://cncell.cn/ 。內容很豐富,資料很多”.

***********************

“http://www.xingyun.org.cn/blog/index.html 專業地理博客——地理學科教育平台。這是江蘇省常州市的一名地理教師間的博客,很不錯的!”。

2.有部分學習者願意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

當培訓進行到第三模塊時,時間大約為第二周的時候,就有學習者願意同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教學經驗或者關於運用媒體技術的經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其他學習者,也豐富和擴展了培訓本身。

“輕鬆製作手機鈴聲 由王 蕾發表於2007年09月1日 星期六 14:36

mpTrim.exe這次培訓教我們如何使用金山影霸剪切視頻資料,忽然想起來,我自己常用的一個剪切音頻資料的軟件,使用方法和金山如出一轍,可以很方便的製作手機鈴聲。現在大家就可以完全免費,隨意將自己心儀的歌曲片斷放入到手機中了。

注:剪切的音頻資料須為MP3 格式。

軟件中“裁剪範圍的起始位置”為從歌曲開始算起的時間,“結束位置”為到歌曲終止位置的時間”,

*********************************************************************

“數碼菜鳥的“魔戒”----光影魔術手 由朱 益蘭發表於2007年09月 14日 星期五 14:59

(電腦愛好者)第16期上介紹的光影魔術手軟件,筆者一直在使用。這個軟件相對於PhotoShop等專業圖像軟件而言,顯得十分小巧易用,大部分功能都是針對數碼照片的後期處理的,很有特色。近日,筆者在網上發現光影魔術手又推出了升級版,試用之下,感覺新版本功能十分強大,特為讀者搶先介紹一下。。。。。。。。。。除了上文介紹到的新功能以外,光影魔術手中還有了手機LOMO效果模擬、人像去黃等一些比較獨特的功能。有了這枚“魔戒”,普通的數碼菜鳥即使不會PhotoShop,也能很輕鬆地製作出專業的攝影作品了”。。。。。。。

3.絕大多數學習者願意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成果

在培訓過程中,學習者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或作業,如果能夠將這些作業同大家進行分享將會有利於同伴之間進行交流,也會從同伴那裏獲得評價和反饋。我們通過電子郵件與學習者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是否願意與大家分享,調查結果表明,幾乎絕大多數學習者願意將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同大家共享。他們表示願意將自己的作業或者作品同大家分享,也有部分學習者表示如果作業質量好可以同大家分享,但也有極個別的學習者表示不願意同大家分享。

4.絕大多數學習者願意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思想觀點

在培訓經過大約一周左右,學習者已經熟悉了彼此、熟悉了培訓環境,這時學習者開始關注在線學習本身,開始注重與其他學習者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而在培訓後期,學習者開始分享自己的培訓心得體會,願意更加公開自己的情感體驗。

(二)在合作和溝通方麵

1.學習者願意就某一問題來進行共同探討

“教學設計所預設的方案,在實施的過程中能夠保證百分百地完成嗎?

由 李銀玲發表於2007年09月8日 星期六 22:38

回複: 由 胡陽華發表於2007年09月 11日 星期二 21:01

不一定。我曾開過一次語法公開課,講一般現在時,在我自己學校開課的時候效果不錯,就算全堂用英語,學生也基本沒問題,能理解並完成學習任務。後來去一個縣市級學校開,雖然之前了解到學生程度要低一點,把一些學習任務改做了改動,盡量調整的簡單,但是畢竟在開課前沒有與學生接觸,現場的情況很出乎我的意料,如果隻聽我的英語指令,學生幾乎不能理解要做的任務是什麼。可想而知,那一節課的方案是設計的很好,但不合學生的胃口,在那個班上的就不是一節成功的課。

回複: 由 田明亮發表於2007年09月 12日 星期三 20:36

意識、觀念的原因不是一時形成的,這可能與你們的設計無關。

回複: 由 李琴發表於2007年09月 16日 星期日 18:39

教學設計所預設的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不能保證百分百完成,因為這涉及到好多因素.就像本次培訓老師們精心設計而學員們不夠積極主動的情況較多,當然無法保證百分百完成啦.

回複: 由 單劍蓉發表於2007年09月 19日 星期三 15:00

我也多次和同事們討論過這次網絡培訓的事情。其實,導師們的計劃是很好的。但是任何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多少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資料的丟失等。另外,正如我們在探討教學目標設計的時候一樣,我們的助學導師們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學習者分析這一環節呢?有沒有充分考慮到所有教師在網上學習的接受情況呢?

回複: 由 單劍蓉發表於2007年09月 19日 星期三 15:02

另外,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可以影響教學計劃的實現,那就是計劃本身是否可行。

。。。。。。。。。。。。。。。。。。。。。”

2.隨著培訓進行,出現了少數的學習者可以主動引導討論的現象

本次培訓在進行到第七模塊的時候,有個別學員開始代替助學指導者主動發起討論話題,引導和帶領其他學習者開始學習。這時已經不需要助學指導者作出過多地幹預,在線討論就可以順利開展和進行。此外有個別學習者能夠自覺主動地進行反思和回顧。例如:

“單元綜合教學的優點 由 薛振軍發表於2007年09月 13日 星期四 12:34

單元綜合教學最大的優點就是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利於從宏觀上理解把握知識,從而有利於知識的識記。歡迎老師們補充,謝謝!”,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理解 由 薛振軍發表於2007年09月 12日 星期三 10:11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就是在學科教學中把信息技術當作粉筆、黑板等工具一樣自如的使用,來達到改善教學,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等能力的目的。希望老師們積極參與討論。”,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弊端 由 薛振軍發表於2007年09月 12日 星期三 22:13

現在我們可能過分強調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勢了,有沒有考慮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有哪些弊端呢?特別是它可能會阻礙學生哪些能力的發展呢?”,注:(在第七模塊開始,這名學員開始主動發起討論,引領其它學習者們開始學習,雖然有時討論問題的發問方式有些需要完善,但是可以看出這名學習者已經成為了本次培訓的一個骨幹學員,具有一定的帶領作用)

****************************************************

培訓體會 由 葉莉發表於2007年09月 17日 星期一 18:44

以前因各種因素與網絡一直保持著一定距離,僅僅是有時做做課件而已。這次參加網絡培訓與學伴們在網上一起思考教育、交流看法、碰撞思想,汲取知識營養,在虛擬而又真實的網絡世界享受教育,感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視線延伸了,視野拓寬了,教育視點也提升了。同時也深感自己教育信息技術水平太淺薄可憐了,比如在線答疑的那個晚上,我愣是搗來搗去折騰了幾個小時也沒能搗進去現場感受一下與專家教授們麵對麵的溝通、學習。唉~想想都作孽。不過好在每當我勇敢地與學伴、導師們陳述看法時,我總會看見有光照了進來;每當我忐忑不安地交上自己深感弱智的作業時,我也總能驚喜地看到助學導師的熱情鼓勵。我想此次培訓的最大收獲便是喚醒或者說強化了我的教育信息技術的意識吧——或許我與網絡的親密接觸從此開始,我相信。

回複: 培訓體會 由 田明亮發表於2007年09月 17日 星期一 21:28

我們才剛上路也

回複: 培訓體會 由 徐晶發表於2007年09月 20日 星期四 19:27

確實我們都有著同樣的感受,第一次通過網絡進行遠程學習,收獲自然不少,使自己在教學中有逐步滲透教育技術的意識.但其中也有不乏遺憾之處,服務器的幾次故障,丟失了很多有價值的精華帖,有時想把自己以前寫過的帖子重新寫出來,結果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有點找不到當初那種即興發揮的靈感了.

這一次的網絡學習給我的印象很深,學員們積極的發揮、討論,導師的嚴格認真,使得培訓能夠圓滿結束,我想在今後類似網絡學習中我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去學習、探討.

心得與建議 由錢量 發表於2007年09月 12日 星期三 19:28

教育技術培訓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認識到課堂上要把教育技術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此次培訓唯一的不足就是先前“停電事故”,做好備份尤其重要。

回複: 心得與建議 由 田明亮發表於2007年09月 12日 星期三 20:20

希望不要伴隨培訓的結束關閉這個交流的平台,這樣培訓才永遠不會結束,我們才能更深入交流。。。。。。。。。

通過觀察分析學習者的發帖內容可以看出,學習者在經曆了一定階段的遠程培訓以後,已經開始在學習行為上表現出一定的環境適應和文化適應,他們已經能夠與其它學習者開展交流對話、合作討論,並且願意與他人進行分享和貢獻。從學習者們的討論發帖內容來看,學習者們由最初的簡單發問和回複到後期進行深入交流,學習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願意同學習夥伴們進行交流、溝通、分享、合作和貢獻,學習者們逐漸克服了心理上的陌生感和恐懼感,開始信任彼此,產生了一種集體的情感意識。另外,通過對學習者發帖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女性學習者能夠更好的適應遠程學習環境,而且發表的帖子語言表達流暢,富有感染力,而男性學習者則表現為更加積極地完成作業,完成任務,而在討論上也表現得更加言簡意賅,缺乏女性學習者的感染力,這一發現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二、學習者在線參與情況分析

在實際培訓中由於參與者人數比較多,所以將學習者分成了兩個班級,雖然在培訓過程中參與人數沒有達到實際那麼多,但是大約每班各50人左右。這樣我們在培訓中對這兩個班采取了同樣的在線幹預設計。

(一)學習行為總體變化趨勢一致

通過對這兩個班級的學習數據進行初步的統計,形成兩份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趨勢圖,如圖5- 1和圖5- 2所示,圖中橫軸表示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類別,縱軸表示次數,圖中的曲線表明培訓過程中的每一天裏某一類學習行為發生的次數。可以看出這兩個班級總的學習行為變化趨勢整體上是一致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學習者對於培訓環境和培訓本身的熟悉,學習者們對於平台的登陸和訪問,參與在線學習和討論,以及瀏覽課程、瀏覽資源的學習行為都變得越來越頻繁。各類型的學習行為在最初的階段裏,發生的頻率不是很高,參與情況也比較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者們的參與度變得越來越高。雖然每一類學習行為的增加頻率有所差別,但是總體趨勢都是在不斷上升的。通過對圖5-1和圖5-2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兩個培訓班級的變化趨勢基本是一致的,學習者的行為變化趨勢極其相似,可以說遠程培訓中學習者的學習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

圖5- 1 培訓一班學習行為變化圖

圖5- 2 培訓二班學習行為變化圖

(二)學習參與情況分析

為了能夠更加細致地了解兩個班級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對數據進行了一些篩選和處理,篩選出一些可以表明學習者學習情況和說明參與情況的數據,來分析學習者的培訓參與情況。根據網絡學習行為的幾個分類,選出學習者參與前後測、提交作業、瀏覽作業、瀏覽課程、瀏覽資源、瀏覽論壇以及發起討論和回帖等行為的數據。

如圖5- 3和圖5- 4所示,從總體上看,這兩幅圖的總體趨勢大致相同,學習者最慣常的行為是瀏覽,學習者更願意做一個旁觀者和觀察者,瀏覽論壇、瀏覽作業、瀏覽資源以及瀏覽課程是學習者行為發生最頻繁的。而其中瀏覽論壇討論更是最高。相比於瀏覽類的學習行為,主動發起討論和回複論壇發帖的行為發生頻率相對比較低。但是這類行為也在隨著學習者對環境的熟悉而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隨著培訓的進行,學習者參與論壇討論和交流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學習者的總體參與情況也逐漸上升,這表明學習者對於培訓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了,從心理上也逐漸接受這種培訓學習。

圖5- 3 培訓一班學習參與情況

圖5- 4 培訓二班學習參與情況

對這兩幅圖進行一下比較可以發現,雖然這兩者總體情況大體相同,可是在絕對值上,培訓一班的培訓情況更好一些,學習者的在線參與程度也相對較高,培訓平台上的人氣也相對比較興旺,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也相對較高。而事實上情況確實如此,培訓一班的學習者參與熱情和人氣都比較高,總體參與情況好於培訓二班。

(三)學習行為階段分析

本次培訓曆時50天,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習者的培訓適應情況,本次培訓分為幾個階段,對每一階段中行為的總體平均情況來進行分析。如圖5- 5和圖5- 6所示,從培訓開始到培訓結束,學習者對於培訓平台的訪問和瀏覽量都是非常高的,遠遠高於其他學習行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中間兩個階段瀏覽量有所下降,這一階段是由於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培訓平台出現了問題,所以影響了學習者的瀏覽和訪問量,第二個原因是9月初正值新學期開學,學習者們要麵臨新的學期繁重的工作任務,所以該階段訪問量和瀏覽量有所下降。而在課程瀏覽和作業提交等方麵則表現出逐步增加的趨勢,這是因為培訓初期階段還沒有作業任務,而且有些學習者還不是很喜歡這次培訓,而隨著培訓的進行學習夥伴之間進行交流相互影響,使得課程訪問量逐漸升高,特別是在開學之後,學習者們很多是同一所學校的同事,他們在課下進行交流,吸引了更多學習者訪問課程,從而促進了培訓課程訪問量的提高。而作業方麵,由於培訓後期,有些學習者積壓了作業,到培訓中後期要及時補上漏交的作業,所以變得訪問量提高。而對於前後測則保持平穩狀態,學習者按照進度來進行學習,對自己進行前後測試。

圖5- 5 培訓一班學習行為階段分析

圖5- 6 培訓二班學習行為階段分析

在遠程學習過程中,參與在線討論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階段中學習者的在線討論參與程度,請看圖5- 7和圖5- 8,這兩幅圖都表現出在中間階段學習者在線發帖回複的次數降低了,這裏是有一部分原因的,在8月16日-8月25日這期間出現了一些事故,所以影響了學習者的遠程學習參與度,而在9月初各個學校開學,由於教師學習者們要忙於新學期的工作,課下時間變少了,所以學習者的在線發帖和討論有所降低,到後期隨著教師工作的適應,教師學習者們又開始有時間參與學習和討論了,所以在線發帖和討論又開始複蘇。

圖5- 7 培訓一班在線論壇參與情況分析

圖5- 8 培訓二班在線論壇參與情況分析

在發起討論話題方麵,在培訓最初的時候,學習者更喜歡自己發起話題,而不喜歡根據別人的話題而深入進行討論這樣在初期的時候發起話題的行為較多,但是討論卻很少能夠深入下去,而且話題回複發生很少。而隨著學習的進行以及助學者的幹預(對討論話題進行設計,以及推動討論),學習者開始認真關注他人的討論話題和別人的觀點和思想,並能夠發表自己的看法,將討論深入下去,這時才出現了真正的交互。所以從圖上可以看出,在培訓初期,學習者的發起討論話題的平均次數也是較高的。此外,這兩個班級在發起話題方麵呈現的狀況是不一致的,在培訓一班,我們采取的幹預策略更為自由一些,而且有的時候,助學指導者並不發起話題,由學習者自己來根據討論和學習主題來自己發起話題,所以在圖5- 7和圖5- 8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學習者主動發起話題的數量要高於二班,而二班由於助學者在每一專題模塊的學習都為學習者設計和發布相應的討論話題,學習者就根據這些話題進行討論,所以就很少自己主動發起話題了,圖5- 8中顯示發起話題的數量較少。這啟示我們在主持和管理在線討論的時候,可以調整策略,給學習者更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