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實踐中的在線幹預設計
“人必須在實踐中學習,因為盡管你自以為很明白,但隻有在嚐試之後才能確定”
———————索福克勒斯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 中國古代諺語
第一節 在線幹預設計的界定
幹預從廣義來說無處不在,無論在自然界還是在社會中,幹預廣泛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幹預可以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行動,又可以看作是一種方法論。幹預最本質的涵義是有目的地進入到一種情境中來改變事態發展的進程和方向。當研究者的關注目標是人類社會係統以及係統中的組成要素時,或者當研究者運用係統思維方式來思考解決社會係統的問題時,設計有效的幹預來促進係統發展和轉變是必要的[ [英]邁克爾. C. 傑克遜(Michael C. Jackson)著. 係統思考—適於管理者的創造性整體論.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Kenneth D. Benne. Intervention Theory and Methods book review. http://www.jstor.org/view/00018392/di995435/99p0064h/[email protected]/01c0a8346400501cc1e20&dpi=3&config=jstor]。
一、幹預的涵義
1.從生態學角度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幹預可以看作是對生態係統的人工調控。生態係統具有生態平衡的特性,當生態係統本身出現了不平衡狀態,係統本身將會進行自我調解,使係統重新進入到平衡狀態。但是係統自身的平衡調解機製十分有限,根據這一特點,人類可以對生態係統進行人工調控,這樣在係統自身調解機製和人工調控的雙重配合下來保證係統的生命活力與和諧狀態,這種人工調控機製就可以看作是對生態係統的人工幹預。
2.從係統的角度
從係統的角度來看幹預的含義,幹預是指主體通過有意識的行動,來使係統發生變化[ 吳國林. 論產學合作的生成性係統幹預及其方法論原則.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作為一般的係統方法論,幹預是對係統施加一定的幹預影響,通過觀察被施加幹預的係統的信號輸出狀態,來研究係統中各個要素的狀態表現及係統平衡的維持狀況,幹預可以施加於係統的一個點或多個點,幹預後係統將會出現一定的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就是研究的關注點[ 申濟奎, 李辰, 葛琪. 醫學科學研究中的係統幹預法. 醫學與哲學. 1994,10]。可以說從係統的角度出發,幹預是行動研究的基礎,是幹預主體倡導變化的行動,係統幹預就是主體創造變化的有意識的行動。
3.從管理學的角度
管理學家克裏斯?阿吉裏斯(Chris Argyris)於20世紀60年代末,從社會科學家作為研究者與幹預者的角度上,來探討幹預的理論與方法。他認為研究者的關注對象如果是人類社會係統或者是社會係統中的組成成分,那麼對社會係統采取有效的幹預是十分必要的。從研究者和幹預者兩個角度來定位研究主體,他認為幹預就是進入到社會關係係統,為係統本身提供幫助。Argyris的理論主要是關注如何讓係統幹預明確、具體和可操作。他認為實施有效的幹預活動首先要明確三個主要任務,第一個任務是明確係統中人的基本情況以及人所處環境狀況,這個任務是實現係統中的人進行活動以及幹預者進行有效幹預的必要基礎;第二個任務是支持和幫助係統中的人自由地選擇自己要做什麼以及如何做,在幹預的過程中要給人一定得自主權,培養係統中的人更多地依靠自己來作出選擇;第三個任務是支持和幫助係統中的人實施自己的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進行評估。他的整個幹預理論圍繞著這三個首要任務而建構,他認為幹預者所需要的能力要根據任務的需要來確定。幹預者在實施幹預的過程中要能夠對新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和感情保持開放寬容的態度,也要努力幫助其他人,並對他人的觀點和情感保持寬容,使係統中人與人之間建構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良好關係。Argyris所提出的幹預理論是一種規定性的理論,而不是一個描述性的理論,幹預者的幹預策略要圍繞著三大基本任務而展開。
可以看出,以上三種對幹預的理解都是從係統的角度出發,而無論係統是否是生態係統還是人類社會係統,它們都表現為對係統進行動態的幹預調節,從而使係統狀態不斷發生轉變,實現係統的良好運行。作者認為幹預更應該從係統的角度出發,借鑒係統方法論的指導,從係統思維角度來思考係統中的幹預問題。
二、在線幹預設計
借鑒上麵對於幹預的理解和界定,作者認為,遠程學習係統本身是一個社會生態係統,具有係統的一切屬性和特點。對遠程學習係統進行恰當的幹預,可以促進係統朝著和諧穩定良好的方向發展。在遠程學習中,學習者是係統的活動主體,對學習者和環境本身進行分析了解,這是開展遠程培訓、做好在線幹預設計的必要基礎。具體來說,遠程學習中在線幹預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習者適應學習環境,推動學習者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習者盡快適應這種網絡學習環境,推動學習者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上接受、認同和適應這種學習環境。因為學習者隻有適應、認同並在思維上接受了這種遠程培訓形式,適應了這個遠程學習環境,才會使培訓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適應環境是實現培訓目標的一個重要基礎。所以,本研究的在線幹預目標是促進學習者盡快適應網絡學習環境,為遠程培訓取得好的培訓效果奠定一個重要的基礎。
用係統思維來思考遠程學習係統,對於一個遠程學習係統來說它是一個複雜多元的係統[ 申濟奎, 李辰, 葛琪. 醫學科學研究中的係統幹預法. 醫學與哲學. 1994,10],本研究將從全麵係統幹預[ 全麵係統幹預(TSI,Total System Intervention)是由Jackson和Flood於1991年提出的,並於1995年進行了改進。提出的背景是:係統科學的發展使人類開始用係統的思維來解決麵對的問題,係統思維認為,當人們在世界上進行有意識的行動是,是基於人們如何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而采取行動的。由於世界紛繁複雜,人類所麵對的問題情境也複雜多變,所以人類已經開發出多種解決各類係統問題的方法。但是每一種係統方法都具有各自的優點和局限,並且適用於不同的問題情境,為了探索一種對係統進行規劃、設計、問題解決及評價的新方法,Jackson和Flood提出了一個全麵係統幹預的方法論,希望係統實踐者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視角來檢查分析問題,綜合使用各種不同的係統方法來解決問題。本研究設計借鑒了全麵係統幹預的方法來進行設計規劃。]的角度來對遠程學習係統進行總體幹預設計。如下圖4- 1所示:遠程培訓全麵係統幹預過程包括三個階段:創造階段、選擇階段和實施階段。
圖4- 1 全麵係統幹預過程圖
(圖4- 1修改於:楊建梅,2000[ 轉引自:楊建梅. 係統隱喻、係統方法論的係統體係及全麵係統幹預. 係統工程,2000.3])
(1)創造階段
全麵係統幹預理論認為,在創造階段要根據研究的理論假設和研究者係統隱喻來確定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在本研究中,作者將遠程培訓係統隱喻為一個社會生態係統,並在此係統隱喻的基礎上假設遠程培訓過程是一個學習者逐漸適應環境的過程,然後根據這個環境適應的假設來分析確定遠程培訓環境適應中將會出現的問題和焦點。這一階段的工作是進行在線幹預設計的基礎。
(2)選擇階段
在選擇階段,根據上一階段所確定的問題來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法論,並根據所選擇的方法和方法論來設計合適的幹預策略。在本研究中,作者根據假設來分析和構建了一個係統幹預框架,並在框架的引導下設計具體的在線幹預策略,作者以遠程學習中交互的類型作為幹預設計的切入點,從三個具體的層麵展開設計。
(3)實施階段
在實施階段,將所選定的方法和方法論以及設計的幹預策略進行實施來引起遠程培訓係統的改變和發展。另外,隨著幹預的實施和觀察的深入,係統的問題也會不斷發生改變,這時有必要再重新回到創造階段來對係統進行重新分析和評價。在遠程培訓在線幹預設計中,作者要能夠不斷調整策略,不斷觀察,選取不同的方法和設計新的幹預策略。可以說,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動態過程。
三、遠程培訓中在線幹預設計的切入點
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遠程培訓環境中學習者的行為不斷發生著變化,而行為得以發生的真正原因在於學習者與環境之間的保持著一種持續相互作用的雙向關係(交互作用)。遠程培訓環境本身為行為發生提供了一個空間,而本身卻不會創造社會交互,恰當的設計和幹預能夠促進交互的發生[ Barker R. Ecological Psychology: Concepts and Methods for Studying human behavior.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Gilly Salmon. E-moderating: the key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2003. P33.]/[ Preece, J. (2000) Online communities: Supporting sociability and designing usability, John Wiley, Chichester.]。
隨著遠程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不斷實踐與發展,許多研究者們已經發展和探索了各種各樣的在線教學方法和策略。然而遠程學習要受到其所依附和寄生技術平台的限製和影響,因此不同的技術平台能夠為遠程學習提供的學習類型和學習體驗都會略有不同。但是無論遠程學習所寄托的技術平台怎樣,以及要實現的學習目標如何,交互是探討和思考遠程學習的一個關鍵要素(Lavooy and Newlin,2003[ Lavooy, M. J. & Newlin, M. H.(2003).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Online instruction and interactivity. 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earch, 14(2), 157-165]),Pallof和Pratt(1995)認為學習過程的關鍵就是發生在學習者之間、學習者和指導者之間的交互,以及促成這些交互產生的協作學習。Garrison和Shale則把所有形式的教育都看作是學習者、教師以及內容之間的交互。無論是遠程學習還是傳統形式的教育,交互都是教與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遠程學習中的交互不同於傳統的麵對麵交互的主要特點是遠程學習中的一些社交線索缺失[ 劉黃玲子,黃榮懷. CSCL的交互研究. 電化教育研究,2005. 5],由於視覺、聽覺和觸覺的社交線索的缺失,使得遠程學習中的交互更多地需要基於文本的交互來實現。
在遠程學習中,所存在的主要交互包括以下四種:
圖4- 2 遠程學習係統交互模式圖
(圖4- 2修改自Garrison,2003[ 修改自:D. R. Garrison, Terry Anderson. E-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RottledgeFalmer,London and Newyork,2003, pp43])
從圖4- 2中可以看出,遠程學習係統中的交互包括:師-生、生-生、學生-內容、教師-內容四種交互。而這四類交互可以歸結為兩大類,“人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交互和“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人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交互包括學習者與學習內容之間、教師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交互,而“人與人”之間的交互包括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交互。
1.人與內容之間的交互
(1)“學生-內容”交互。在任何學習中,學習者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交互上,在傳統的學習中,學習者與內容之間的交互意味著使用書本教材或者圖書館資料進行學習。在遠程學習中,學習內容以文本或者其他形式在遠程環境中呈現,學習者將利用這些內容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內容和信息相對於學習者來說是一種閱讀性的信息,而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作用則是發生在學習者內部心理過程。
(2)“教師-內容”交互。無論在遠程學習中還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於學習內容的開發和應用已經成為教師的一項重要的任務。教師對於學習內容的選取、利用和創建,以及利用遠程培訓技術平台將這些內容向學習者的發布和分享都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
以上的兩種交互存在著一種“教師——學習內容——學習者”之間的關聯,教師設計規劃學習內容,並將這些呈現給學習者,讓其與學習者發生相互作用。在學習者與內容的作用過程中學習者對於信息內容都是一種接受,閱讀,選取,利用的過程,而內容信息本身會對學習者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在線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常常會接受到一定的提醒或者告知信息,使得學習者明確學習時間進度和重要事件。雖然這些信息是一係列閱讀性信息,看起來沒有與學習者發生任何關聯,可是卻為學習者營造了一種心理學習環境,讓學習者感到安全和親切。針對這一類型的交互,我們將設計一種基於人與內容交互的類型而設計的幹預策略。在這裏我們將培訓者學習者設計提供的信息稱為一個個事件[ “事件”受到加涅的“教學事件”的啟發,並參考借鑒了我國學者閆寒冰的博士論文中的“助學事件”思想,但對本研究中的遠程助學事件進行了一些限定,將會在後麵加以說明。]。
2.人與人之間的交互
(1)“師-生”交互。“師-生”之間的交互無論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還是在基於網絡的遠程學習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恰當的交互有利於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和溝通,有利於促進學習的順利進行,並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麵對麵交互,而遠程學習本身由於其特殊性,非麵對麵的,非實時的師生交互成為遠程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如何利用網絡技術所具有的功能來設計高質量的遠程學習中的師生交互將會促進和推進遠程學習的有效開展。
(2)“生-生”交互。學習者之間交互是教與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者之間的深度交流將會有利於知識的建構,將會使交互雙方受益。遠程學習中,雖然缺少了麵對麵的交互,可是技術本身為學習者之間進行交互創造和提供了多種交流溝通渠道。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將會培養學習者形成集體歸屬感,將會促進學習共同體的建立。
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構成遠程培訓環境中最具生命和活力的一部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互可以是同步進行,也可以異步發生,通過交互,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信息,溝通思想,推進討論,合作解決問題,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正如Ari Leino 所說,交談對話能夠增加歸屬感[ Leino, A. Virual United: Online course to 22 countries by an international team, proceedings of online Educa, Berlin, 1999]。在遠程培訓中討論區中的異步在線討論是遠程學習中最為核心學習活動,有研究表明,在遠程學習中在線討論是遠程學習的中心活動,是遠程學習的中心所在,也是遠程學習的象征。在線討論是實現其它學習技巧的基礎,利用討論可以開展交流,討論,娛樂,學習和工作[ Zane L. Berge. Electronic Discussion Groups. http://www.emoderators.com;Lin Muilenburg. 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questions for online learning. http://www.emoderators.com;Paulsen, M. F. The online report on pedagogical techniques for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http://www.studymentor.com
Black, A.(2005). The use of asynchronous discussion: Creating a text of talk. Comtemporary Issues i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http://www.citejournal.org/vol5/iss1/languagearts/article1.cfm]。在線討論是一種雙向的交互活動,它涉及到雙方的互動和響應。如何組織設計在線討論,如何管理在線討論,如何設計在線活動也受到了近來一部分研究者的關注,通過設計一係列的在線活動,讓學習者參與其中,在參與中體驗、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 Watkins, Ryan. 75 e-learning activties: making online learning interactive. San Francisco:Pfeiffer, 2005
Salmon, Gilly. E-tivities:the key to active online learning. Lodon:Kogan Page;Sterling, VA:stylus Pub, 2002]。
在遠程培訓中,作者將以前麵所建構的環境適應模型為指導框架,以遠程培訓中在線交互作為在線幹預設計的切入點,從在線助學事件,在線討論和在線活動三個層麵來展開設計。根據環境適應每一個階段的特點,設計相應的事件、活動和討論,從而促動學習者積極參與到培訓中來,盡快適應遠程培訓環境。
第二節 遠程培訓係統環境介紹
一、遠程培訓環境概況[ 本章節所描述的培訓環境的確切日期是2007年12月25日]
本次培訓是蘇州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遠程培訓,該培訓平台放在蘇州市電教館的服務器上。地址:http://218.4.157.21/moodle/login/index.php,通過這個網址可以進入培訓平台的登陸頁麵(見圖4- 3)。
圖4- 3 遠程培訓登陸界麵
本次培訓將培訓平台放在蘇州電教館的服務器上,當學習者登陸到蘇州電教館的服務器上可以找到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的培訓課程,點擊鏈接將進入到圖4- 3所示的登陸界麵,這時學員或者助學者可以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進入到培訓的主界麵(如圖4- 4)。
圖4- 4 遠程培訓登陸後的界麵
本次的培訓平台是基於開源學習管理平台Moodle而建構的學習環境,在本次培訓中我們選擇了Moodle的一部分功能來支持我們的培訓。進入到主頁麵後,頁麵的上端將會顯示登陸者的姓名,而頁麵分為三大塊,頁麵的左側包含以下一些欄目:
人物——師生名錄:這裏可以向學習者呈現本次培訓中的所有成員信息,讓學習者們和指導者能夠了解培訓班級的成員情況。
活動——互動評價:這裏可以讓學習者能夠相互分析各自的作品和學習成果,並可以相互進行點評。
活動——作業:這裏可以為學習者呈現出作業任務信息,學習者可以了解作業的具體要求和提交的截止日期,並可以上交作業以及修改、重新提交作業。
活動——測驗:在這一部分學習者可以進行自我測試,在學習每一模塊的時候,培訓平台都為學習者提供了前測和後測,學習者可以進行自我測試來了解自我的學習者掌握情況。
活動——資源:這一部分為學習者提供了與培訓相關的一些資源,供學習者下載和參考。
活動——討論區:這一部分是遠程培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裏包含了主題討論區,這是與培訓主題緊密相關的討論區,此外,這裏還包括了課程公告區和一些根據實際需要而後來添加的討論區。具體如下:
課程公告區:這裏為學習者提供與培訓相關的最新消息和提示信息。
問卷調查:這裏將附有需要學習者參與回答的調查問卷。
學習資源分享區:這裏是後來根據學習者需要而設置的一個區域,包括各學科的學習資源,供大家分享,是助學者和學習者共建的區域。
學習平台使用答疑區:這裏為學習者提供了與學習平台使用相關的指導性說明,也是學習者針對於學習平台的提出各種質疑的區域。
學習反思專區:這裏為學習者提供可以進行反思和交流的空間。
在線活動專區:這裏是一些與培訓內容沒有直接關係的在線活動,這些活動是由助學者設計的,並需要學習者參與的活動區。
精華集錦區:這個空間收集了學習者在培訓學習過程中所形成各種好的觀點和思想火花,供大家分享和彙集。
中間的部分是本次培訓的主要部分,包含了培訓中的主要內容,這部分內容可以全部列出,也可以選擇折疊顯示。此外,還包含了討論區中的所有項目。
主頁麵的右側包括:
最新新聞:這裏是公告區內容的顯示區,顯示助學者所發布的最新信息和公告,便於提示學習者注意。
消息:這是一個小小的功能,它能夠實現簡單的個人之間的私密性的實時交流的功能。
在線用戶:這裏可以呈現出當前在線的學習者人數和名字
二、學習者一般特征分析
本次遠程培訓的對象是來自於江蘇省蘇州市的11所學校的中小學教師。其中大部分來來自於蘇州中學,蘇州市立達中學,蘇州市第一中學以及蘇州市橫塘中學等學校。參與者均是初中或者高中的一線教師,他們的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學科。學習者的平均年齡是34周歲,其中最大的年齡是56周歲,而年齡最小的是23周歲,隻有一年的教學經曆。如下圖4-5:年齡在20-25歲年齡段的學習者人數占總人數的11.4%,而年齡在26-30歲之間的學習者占總人數的25.4%,而年齡在31-35歲之間的學習者占18.2%,可以看出參加培訓的學習者中年齡偏年輕化,年齡小於35歲的學習者占總人數的大約65%。而有許多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他們有很好的信息技術基礎和學習熱情。另外,還有個別的年齡偏大一些的學習者,大約有不到1%的學習者年齡超過了50歲,還有大約20% 左右的學習者的年齡在40-50之間。整體來說,參與培訓的教師學員們是偏於年輕化的學習者(如圖4- 5所示)。
圖4- 5 遠程培訓學習者年齡結構調查
從學習者的教齡來看,大約有75%以上的教師具有5年以上的教學經曆,具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學曆上,學習者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曆所占的百分比女性略高於男性;學習者們所具有的學科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但是以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政治和體育居多,而像美術,音樂的等小學科所占比例相對比較低。如下圖4- 6:
圖4- 6 學習者學科背景調查
作者在開始培訓之初,對學習者的學習準備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分析發現(如圖4- 7所示):參與此次培訓的學習者中有超過77%的學習者從未經曆網絡學習或者網絡培訓,缺少相關的學習體驗和經驗,而有大約23%的學習者曾經體驗過或者經曆過網絡學習或者網絡培訓,有一定的經驗,但是學習者表示他們參與網絡學習的過程中多數隻是作為旁觀者,或者是瀏覽者,很少參與其中;而還有大約53%的學習者曾經參加過網絡論壇,有過類似的經曆和體驗,但是也多是被動的參與者,很少主動發言或者回複別人的話題。所以從學習者總體情況來看,學習者對於網絡學習或者網絡培訓還是初學者,還是新手,他們還不具有豐富的網絡學習經驗,網絡培訓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形式對於學習者來說還是新的事物,如何幫助學習者盡快熟悉這種培訓方式,適應這種學習文化是我們助學指導者在設計和開展遠程培訓的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
圖4- 7 學習者的學習準備狀況調查
三、學習者需求和特點分析
為了了解學習者對於本次培訓所具有的期望和學習需求,作者在培訓之初對學習者的學習期望進行了簡單的調查。通過對學習者的學習期望和需求進行調查,可以看出學習者對於這次培訓具有以下幾方麵的期待。
1.通過此次培訓,希望獲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從而遷移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有助於工作績效的提高;
例如:“希望獲得能在教學實踐中能用到的知識、實用的知識,增強專業技能”,“希望能在學習中養成一種習慣,即,多媒體是一種手段,學會用這種手段來提高課堂效率,所以手段要用,要更新,最終的效率更要注重”,“希望通過學習能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平時的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希望能學到一些新東西,真正將教育技術和教學結合起來,使前者更好地為後者服務,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
2.希望能夠借這次遠程培訓來提升和擴展自己的原有教學方法或者學習方法,為未來做準備;
例如:“期待從他人對網絡教學的方法經驗中汲取新東西”,“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途徑,畢竟網絡學習將成為一種新趨勢,為將來在網絡培訓奠定基礎,“希望通過學習能深入了解網絡培訓的意義,利用這次機會獲得一些技能,已便於將來能更好的把這些技能用於工作中去”,“希望通過這次培訓活動,能對網絡學習有一定的了解,並通過它獲得一些知識”。
3.希望能通過遠程培訓與更多的同行進行交流和切磋,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視野,積累經驗;
例如:“希望能激發自己的自學熱情,能培養自己堅持不懈的毅力。能從學員的討論中得到啟發。”,“希望能夠與同行交流切磋”,“得到與以往培訓不同的新體驗,能更便利地與同行交流,豐富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因為是新教師,所以希望能通過這個平台學習到更多的教學經驗”,“希望會認識很多新朋友,當然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教育水平也要有提高啊”。
此外,絕大部分學習者表示願意接受這次基於網絡的遠程培訓,他們期待著能在體驗中獲得驚喜和收獲。但是也有部分學員表示他們對於這種形式的培訓還是感到有一些恐懼的,也有的學員感到有些怕麻煩,學員也同時期待著助學者能在培訓中給與更多的幫助和指導。
基於對學習者們進行調查和了解,作者接下來將要開始進入遠程培訓中的具體設計階段。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作者根據學習者對遠程學習方法的認知情況和他們的學習準備情況會在環境適應的不同階段設計相應的幹預策略,來推進學習者適應和接受遠程培訓。接下來作者將會介紹三個部分的幹預設計,第一部分是提供學習者與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的事件的設計,第二部分是設計學習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在線討論的設計與主持,以及第三部在線活動的設計等三個層麵的設計。
第三節 基於事件的幹預設計
在遠程培訓中,助學者為學習者提供一係列的助學事件,來幫助學習者熟悉培訓內容和培訓環境,幫助學習者消除身處新環境所產生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為學習者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提醒,使得學習者盡快地熟悉和參與到培訓中來,從而更好地適應遠程培訓環境。這一層麵的在線幹預設計不是遠程培訓係統中最重要的,但是卻是不可缺少的。它為遠程培訓正常順利地進行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與保證。對於任何遠程培訓係統來說,這一層麵的常規性設計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遠程培訓係統在開展培訓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借鑒。這裏我們使用基於事件的幹預設計來進行。
一、遠程培訓中的助學事件
(一)助學事件的說明
基於事件的幹預設計受到加涅的“教學事件”啟發,同時參考借鑒其他相關研究來重新設計和組織遠程培訓中的在線助學事件。對於“教學事件”,加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套事件涉及並作用於學生,這就使得學生由某一時刻到另一時刻之間都會發生進步。一節課中的教學事件可以呈現多種形式,學生在進行自教或自學的時候,任何一個或者所有的教學事件都會對學生產生作用。加涅認為“教學事件”是一套外在於學習者的、設計用於支持學習內部過程的事件。教學事件是同學習者內部心理相互關聯、相會作用的。教學事件必須由教學設計者或者教師來進行認真細致的安排[ R. M. 加涅. 教學設計原理.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11,第186-209頁]。對於教學事件,我國也有學者對其進行了擴展研究提出了“助學事件”[ 閆寒冰. 信息化教學的助學事件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2003屆博士學位論文]。在遠程培訓中,培訓者的作用和角色更多體現的是一名助學者,而不是教學者,遠程培訓中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是實現遠程培訓的基礎,而培訓者在學習培訓過程中,更應該給學習者以輔助和支持,而傳播和授遞的功能已經弱化。在本研究設計中,作者將參考借鑒“助學事件”相關研究來進行幹預設計。
1.作者之所以將其稱為“基於事件的幹預設計”是受到加涅對於“教學事件”的定義“一套外在於學習者的、設計用於支持學習內部過程”的事件和教學事件是“同學習者內部心理相互關聯、相會作用”的啟發。因為在遠程學習係統中,人與內容之間的交互就是存在於一種“教師——學習內容——學習者”之間的交互關聯關係,也即教師設計規劃學習內容,並將這些呈現給學習者,讓其與學習者發生相互作用。在學習者與內容的作用過程中學習者對於信息內容都是一種接受,閱讀,選取,利用的過程,而內容信息本身會對學習者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正表現出“外在於學習者,設計用於支持學習內部過程”的特點,也表現出與“學習者內部心裏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特征。所以作者將其稱為基於事件的幹預設計。
2.在遠程培訓的過程中,助學者將根據學習者的特點和需要,以及環境適應階段特點來為學習者設計和安排相應的助學事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習者盡快適應遠程培訓環境,熟悉培訓項目和內容,消除陌生感,建立安全感,促進學習者積極參與培訓。
3.遠程學習更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設計的每一個助學事件將會通過學習者自身而起作用,作者希望這些事件將會以一種靜默的方式與學習者發生聯係和作用,而這種作用將會幫助學習者更好地體驗和參與學習,使得學習者有所改變和進步,這一套助學事件我們在研究中將其界定為與學習有關的信息內容,而不完全是具體的學習內容;
4.由於遠程培訓的特殊性,不同於麵對麵的學習,主要是基於平麵媒體的和非麵對麵地交流,所以在培訓過程中,所設計的助學事件將限定為一些作用於學習者的可讀性信息,而不強調必須建立雙向交互;
5.遠程培訓中的助學事件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嚴格限製的,助學事件雖然是由助學指導者提前設計和編排得,但是有時也可根據情況進行及時調整和變化,助學指導者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反應和培訓中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及時的調整和修改。
(二)遠程培訓中助學事件設計
在遠程培訓中,助學指導者將設計和安排助學事件來支持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熟悉培訓環境、適應培訓環境,吸引學習者積極參與到培訓中來。培訓過程中,助學者根據培訓係統中學習者和培訓環境的特點來設計相應的助學提示性信息,在恰當的時間點上向學習者呈現,從而讓學習者獲得相應的支持與幫助。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助學者選擇、設計、組織相關學習內容的過程,也是助學指導者與學習內容發生交互的過程,而助學指導者將所設計的助學事件向學習者呈現以後,學習者將會同這些信息內容發生交互,將會間接幫助學習者進行學習,並在學習者內部發生相互作用,這一過程也就是學習者與內容發生交互的過程。研究表明,學習者對於遠程培訓環境的滿意程度將會影響學習者的在線參與度和學習質量的保證[ Andreatta, P.B. (2003). The effect of affective corrective feedback variation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on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n Francisco University, California]。而人際之間的交互和助學指導者的積極並帶有一定的感情的反饋都會影響到學習者的滿意度,從而間接影響學習參與度[ Graham, C., Cagiltay, K., Lim, B.R., Craner, J., & Duffy, T.M. (2001). S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A practical lens for evaluating online courses. The Technology Source, March/April, 2001.]/[ Andreatta, P.B. (2003). The effect of affective corrective feedback variation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on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n Francisco University, California]。
圖4- 8 遠程培訓中在線助學事件促進學習者適應環境
在助學支持學習者進行學習是,助學者的主要任務有:助學者:調查反饋,告知說明,總結概括,提示提醒,展示呈現;而這些助學事件旨在幫助學習者實現:自主學習、熟悉培訓項目、熟悉培訓環境、消除陌生感、建立安全信任。圖4- 8中說明了助學指導者設計相應的助學事件來幫助學習者適應環境。具體的助學事件有以下幾類:
1.調查反饋:在培訓中通過設計在不同的階段對學習者進行調查和訪問,了解學習者的真實需求,給學習者發言權,了解學習者的真實想法,這樣既可以體現一定的民主和尊重,促進學習者願意參與進入培訓中來。也能夠促進學習者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從而獲得最真實的信息,進而改進和提升培訓幹預策略。
(1)需求分析
(2)學習者準備狀況分析
(3)滿意度調查
(4)其他各種相關調查和訪談
2.提示提醒:為學習者設計和提供一係列的提示和提醒信息,提醒學習者注意最新信息,了解最新動態,使得學習者可以跟上學習的步調和時間進度,同時也讓學習者感到不孤獨,由於遠程學習的自身特點,學習者相互分離,沒有物理意義上的共同體感覺,為了比年產生不安全感,通過一定的提示和提醒有利於幫助學習者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同時也對學習者的學習起到督促和關心的作用。
(1)作業提醒
(2)學習提示
(3)其他任務提醒
3.告知說明:遠程學習也要像傳統的課堂教學一樣,要讓學習者明確學習目標,了解學習任務,讓學習者了解培訓本身,熟悉了解平台使用,了解評價方式和準則,從而潛在地起到監督和規範學習者的學習作用,讓學習者盡快熟悉和適應環境[ Beasley,N.&Smyth,K.(2004).Expected and actual Student use of a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A Critical Analysiy.http://www.ejel.org/volume-2/vol2-issue1/issue1-art21-beasley-smythe.pdf]。
(1)平台使用介紹
(2)評價方式說明
(3)培訓項目介紹
(4)學習目標和任務說明
4.展示呈現:遠程學習也要像傳統的課堂教學一樣,為學習者提供一定的資源和學習材料,讓學習者利用提供的資料進行學習。要讓學習者明確學習目標,了解學習任務,讓學習者了解培訓本身,熟悉了解平台使用,了解評價方式和準則,從而潛在地起到監督和規範學習者的學習作用,讓學習者盡快熟悉和適應環境
(1)提供學習資源
(2)展示範例作品
(3)提供相關學習材料
(4)呈現學習線索
5.總結概括:學習者所參與的任何學習任務或者完成的作業,助學指導者要能夠適時地做出總結概括,及時地向學習者作出反饋,因為作為學習者都有一種希望獲得反饋和關注的心理,適時地總結和概括,會讓學習者感到受到關注和重視,也會促進學習者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1)學習總結
(2)作業總結
表4- 1中列出了遠程培訓或者學習中設計使用的助學事件類別,而每一類助學事件中又包含了更加詳細的事件,並指出每一種助學事件設計的目的、遵循的原理以及支持的技術平台。
(三)關於設計在線助學事件的說明
1. 遠程培訓中的助學事件是由培訓者來設計和安排的,是由培訓者根據培訓特點和培訓目標以及具體的培訓情況來設計安排的,它是針對培訓者來設計使用的,由培訓者來負責實施。
2.以上所列的這些事件並不是適合於所有的培訓,培訓者要根據具體的培訓目標來設定。但是這些事件可以提供一個參照集合,可以作為培訓設計過程中的一個檢查表,便於培訓者根據這個表格來檢驗和調整自己的設計。
3.此外,這些事件也沒有標準、固定的順序,培訓者可以根據具體的培訓和具體的情況來進行設計規劃,同時,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也不是一定要包括所有的事件,這些事件隻是一個參照,培訓者可以根據具情況來選擇需要的事件,編排所選擇的事件。
4.在具體設計某一培訓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來編排,從而有條不紊地進行。當然,有時這些事件可以同時進行和編排。
表4- 1 遠程培訓中助學事件一覽表
事件類別 助學事件 設計的目的 平台支持 遵循的原理
調查反饋 需求分析 了解學習者的真實需求和學習者的特點 使用平台本身的公告欄,並利用E-mail進行收集和彙總 幹預理論是一個規定性的理論,了解起點狀況和目標才能設計有效的幹預,了解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和所處狀況是設計有效幹預策略的首要任務;
學習者準備狀況分析 了解學習者當前的認知狀態,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對培訓設計進行調整和改進 利用E-mail與學習者進行聯係,了解相關信息
滿意度調查 通過調查學習者的滿意度,來提升培訓設計本身,改進今後的培訓設計方案 平台本身的公告欄,並利用E-mail進行問卷的回收與彙總 這是設計領域的一種改進後續設計的方法-後評價原理。培訓本身就是具有設計的特點,探索和提升學習者的訓後滿意度將會有助於了解學習者的滿意和需求,從而設計和改進更加符合學習者高滿意度的培訓計劃,從而設計一些烈的培訓活動
相關調查和訪談 了解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態度。 通過E-mail發放問題,讓學習者自由回答 使用輕鬆自由的形式,由學習者在下線後獨立回答,給一定的思考空間,這有利於收集真實的信息和反饋
提示提醒 歡迎致意 歡迎問候會讓學習者體驗到親切自然的感覺,促進參與進入學習 培訓平台公告欄 在環境心理學中,這是一種“打招呼”方法,通過友好的話語和邀請會讓學習者感受到親切關懷,從而獲得一個良好的開始
作業提醒 提醒學習任務,各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 培訓平台公告欄 及時地提示和提醒幫助學習者緊跟學習進度,縮小時空距離,消除孤獨和不安全感
學習提示 跟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同時也讓學習者做好準備 培訓平台公告欄 及時地提示和提醒幫助學習者消除時空距離感,幫助建立共同體的安全意識,消除孤獨和恐懼
其他任務提醒 根據具體情況來設計 同上 同上
告知說明 平台使用介紹 了解和熟悉培訓平台的組成和功能 在培訓平台上開辟專欄 每一個新環境對於學習者來說都是全新的,都需要一定的熟悉和適應,提供必要的指導和說明有利於做學習者的參考
評價方式說明 讓學習者了解評價方式,有利於規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表現 通過電子郵件和培訓平台公告欄 告知學習者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了解學習行為約束和行為準則,評價標準,讓學習者更好地參與學習。
培訓項目介紹 讓學習者了解培訓項目,對培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培訓平台的公告欄中
學習目標和任務說明 讓學習者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 在公告欄和使用E-mail告知每一個學習者
總結概括 學習總結 對學習進行階段性總結,讓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行為表現,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 在公告欄上 適時地對學習者的學習表現做出總結概括,給學習者提供及時的反饋,有利於滿足學習者心理需求,同時也能強化學習者的優點,改進不足,及時地反饋也會間接地吸引學習者積極參與到培訓中來
作業總結 對學習者作業進行及時總結概括,有利於改進學習者的不足和強化優點 在公告欄上
其他總結概括 為學習者提供一定的反饋,抓住學習者的心理,促動學習者積極參與培訓 公告欄或者電子郵件
展示呈現 提供學習資源 為學習者提供學習內容之外的資源,擴展學習 在討論區或者分享空間 為學習者提供一定的資源和學習指導,幫助學習者更好地進行學習
展示範例作品 分享好的作品,表揚鼓勵學習者,也同時激勵其他學習者 在分享空間
提供相關學習材料 提供與學習本身相關資料,讓學習者更好地深入地學習 在相關學習討論區上發布
呈現學習線索 為學習者學習提供指導性信息,讓學習者了解學習方向和路徑 在公告欄上或者電子郵件
二、遠程培訓中助學事件設計
接下來作者將介紹在本次遠程培訓中,所設計的各種助學事件。根據前麵所建立的環境適應階段框架,以這個框架為指導,針對每一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和要實現的理想狀態,設計相應的助學事件。
(一)“知覺-探索”階段
本階段是學習者參與培訓的初期,這個階段學習者初步了解和認識培訓環境,也會試探環境的結構和功能,了解環境的使用和特點。學習者在這一階段對遠程培訓環境所形成的認知和了解將會影響和決定學習者接下來的學習和參與,將會影響學習者對環境的初步認知和感受。由於學習者在剛剛接觸新的環境時候不可避免會遇到技術使用上的問題,如何幫助學習者盡快克服培訓初期對技術環境的不適應以及對學習內容的不了解,而幫助學習者盡快地克服這些障礙,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習上來?作者設計了如表4-2所列一些助學幹預事件,希望能夠讓學習者盡快適應培訓環境,了解了培訓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克服了培訓初期的一些問題,順利地渡過這一階段,而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表4- 2 “知覺-探索”階段的助學事件
事件類別 助學事件 設計的目的 平台支持
調查反饋 需求分析 了解學習者的真實需求和掌握學習者的特點 使用平台本身的公告欄和E-mail
學習者準備狀況分析 了解學習者當前的認知狀態,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對培訓設計進行調整和改進 利用E-mail
提示提醒 歡迎致意 歡迎問候會讓學習者體驗到親切自然的感覺,促進參與進入學習 培訓平台公告欄
作業提醒 提醒學習任務,各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 培訓平台公告欄
學習提示 跟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同時也讓學習者做好準備 培訓平台公告欄
告知說明 平台使用介紹 了解和熟悉培訓平台的組成和功能 在培訓平台上開辟專欄
評價方式說明 讓學習者了解評價方式,有利於規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表現 電子郵件和公告欄
培訓項目介紹 讓學習者了解培訓項目,對培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培訓平台的公告欄中
學習目標和任務說明 讓學習者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 公告欄或使用E-mail
展示呈現 呈現學習線索 向學習者提供本階段中所涉及到學習內容和相應的學習指導 公告欄或者電子郵件
根據表4- 2所列的一些事件,作者挑選一些在培訓過程中所設計的一些事件來與大家分享。由於空間有限所以許多文字性信息隻能截取一些片斷來呈現。
(1)歡迎致意
任何一個學習活動或者培訓活動最開始的時候對學習者表示歡迎和問候是必要的,這樣可以拉緊與學習者之間的距離,促進情感的培養,所以在培訓之初要向學習者表示問候,在培訓網站上發布表示歡迎問候的信息。例如在本次培訓中作者在培訓網站上發布歡迎致意的帖子(這種表示歡迎和問候的帖子,在培訓中發布了多次,期望能拉近距離,增進親切感):
(2)培訓項目介紹
在培訓開始的時候,許多學習者不了解培訓項目以及培訓的目的和相關背景。為了讓學習者了解培訓項目,知道培訓項目的背景,讓學習者們能夠從心裏接受培訓項目,促進學習者參與培訓,培訓者在培訓之初要向學習者介紹培訓項目,在遠程培訓的公告欄上發布相關介紹信息。
(3)評價方法介紹
對於遠程學習過程,如何做好評價是十分重要的,過程性評價是其評價的一個特色。在培訓開始一段時間以後,向學習者介紹培訓中的評價方式,讓學習者知道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如何做才會表現得更好。這會間接地幫助學習者規範自己的行為表現,引導學習者開展遠程學習[ 胡勇,王陸.在線學習者的自我評價與反思研究. 開放教育研究,2006.4]。
在向學習者公布培訓評估的具體方法時,助學指導者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發給每位學習者,以示提醒,也可以在培訓平台上發布,供學習者們參考學習。在製定評價方法上,我們主要從三個部分來評價學習者,分別是:作業,麵對麵出席情況,在線參與度。在線參與度的評價方麵,作者將其分成表層參與度和深層參與度[ 李銀玲,張超. 教師遠程培訓中在線參與度分析與計算[J]. 中國遠程教育,2008,2]兩個層麵,並分別賦予一定的權重,最後可以為學習者評價出相應的參與度分值。實踐表明,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評價方法會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習者的參與度和規範學習者的行為表現。
(4)學習平台介紹
無論技術平台的設計者在進行平台設計中考慮得多麼完善,當學習者接觸這個新的培訓平台的時候,他們永遠無法像設計者那樣了解平台[ [美]唐納德. A. 諾曼著,海瓊譯. 設計心理學.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0,第147-192頁]。要向學習者介紹培訓平台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讓學習者了解培訓平台,能夠引導學習者更好地使用培訓平台。我們會在培訓平台的公告欄中和討論區中為學習者提供相應的指導和介紹信息。
(二)“運用-綜合”階段
學習者在經過了第一階段以後,已經克服了技術使用上的障礙,也對學習本身有了了解,這時學習者應該進入到了培訓的平穩順暢階段,這時學習者將會在此基礎上對環境進行深入地探索和運用,將會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充分探索和使用培訓環境所提供的功能,與學習夥伴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進一步地發掘和利用環境。而同時,學習者們也開始正式進入到了學習階段。這時要為學習者提供必要的學習提示和提醒,為學習者提供明確的學習指導和路徑,明確學習進度和安排, 同時也會麵臨第一次作業任務。在這一階段,我們設計了相應的助學事件來幫助學習者開展學習。
表4- 3 “運用-綜合”階段的助學事件
事件類別 助學事件 設計的目的 平台支持
提示提醒 作業提醒 提醒學習任務,各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 培訓平台公告欄
學習提示 跟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同時也讓學習者做好準備 培訓平台公告欄
告知說明 學習目標和任務說明 讓學習者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 在公告欄和使用E-mail
總結概括 學習總結 對學習進行階段性總結,讓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行為表現,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 公告欄和E-mail
作業總結 對學習者作業進行及時總結概括,有利於改進學習者的不足和強化優點 公告欄
展示呈現 提供學習資源 為學習者提供額外的學習資源,擴展學習者的視野 討論區中相應空間裏
展示範例作品 在爭得學習者同意的情況下,將培訓中學習者完成的作業同大家分享 討論區中的相應空間裏
提供相關學習材料 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習者進行深入的學習 在主題討論區中提供
呈現學習線索 為學習者學習提供指導 公告欄或者E-mail
表4- 3列出了第二階段將會發布的一些助學事件,各類助學事件會在環境適應的每一階段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出現。在這裏作者將選擇幾個助學事件與大家分享。
(1)學習提醒
根據學習進度安排,在每一個模塊開始學習之前為學習者發布提示信息,提醒學習者更好地參與學習,明確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所以助學指導者將會在每個模塊開始之前提醒參與者接下來要進行得學習任務,使學習者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開始下一模塊的學習。
(2)作業提醒
在每一模塊學習結束的時候,將會為學習者布置作業任務。每當有作業或者任務的時候,助學指導者都要給與學習者一定的提示,告知完成作業的要求和提示作業提交截止時間,以便於促進學習者按時完成作業,跟上學習進度。
(三)“反思-評價”階段
在環境適應中,這一階段的表現是學習者在充分認識、熟悉和運用環境之後,對環境進行反思和評價,而同時,學習者在對環境和培訓方式進行反思和評價的時候,也要對自身的學習表現進行反思和評價,助學者可以針對這一階段的特點,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一定的總結從而促動學習者開始對自己的學習表現進行反思和評價。
表4- 4 “反思-評價”階段的助學事件
事件類別 助學事件 設計的目的 平台支持
調查反饋 訪談 了解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態度。 通過E-mail發放問題,讓學習者自由回答
提示提醒 作業提醒 提醒學習任務,各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 培訓平台公告欄
學習提示 跟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同時也讓學習者做好準備 培訓平台公告欄
告知說明 學習目標和任務說明 讓學習者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 在公告欄和使用E-mail
總結概括 學習總結 對學習進行階段性總結,讓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行為表現,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 公告欄和E-mail
作業總結 對學習者作業進行及時總結概括,有利於改進學習者的不足和強化優點 公告欄
展示呈現 提供學習資源 為學習者提供額外的學習資源,擴展學習者的視野 討論區中相應空間裏
展示範例作品 在爭得學習者同意的情況下,將培訓中學習者完成的作業同大家分享 討論區中的相應空間裏
提供相關學習材料 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習者進行深入的學習 在主題討論區中提供
呈現學習線索 為學習者學習提供指導 公告欄或者E-mail
如表4- 4中所示,我們在這一階段依舊設計了總結概括的助學事件,這裏選擇兩個事件與大家分享。
(1)作業總結
當每一份作業在提交結束後,助學指導者要及時批改作業,及時發布處對作業的反饋和評價,為學習者提供關於作業的總結信息,幫助學習者明確作業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鼓勵和強化學習者的學習熱情。而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每當作業完成以後,學習者們也都期待著能夠盡快看到助學者對於他們作業完成情況的反饋和總結。所以在培訓中,每一份作業都要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同時也會在作業批改完成以後,對作業的總體情況進行總結,說明作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也對一些表現特別突出的給以表揚。
下麵是我們總結第六次作業時向學習者們發布的反饋總結信息。
(2)遠程培訓階段總結
在培訓的過程中,助學指導者對學習者的學習參與情況進行了觀察和分析,並分階段地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總結。在具體培訓中,我們分別通過在公告欄發布總結信息和通過電子郵件向所有學習者發送信函,向他們說明自己的階段學習情況。下麵是通過課程公告欄向學習者發布關於學習者的培訓階段總結的信息。
(四)“意象-文化”階段
“意象-文化”階段可以說是在經曆以上三個階段以後,學習者對環境的一種情感體驗和環境本身所蘊含文化的認同,這時遠程學習環境已經在學習者心中形成了一個他所感知到的環境,這也就是“意象-文化”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作者依舊設計如前幾階段的助學事件,保證學習者正常完成學習。同時也開始對學習者進行訪談或者調查,了解學習者的反應情況。為學習者發出溫馨的提示和提醒,讓學習者感受到親切感,並且也渲染情感氣氛。
表4- 5 “意象-文化”階段的助學事件
事件類別 助學事件 設計的目的 平台支持
調查反饋 滿意度調查 通過調查學習者的滿意度,來提升培訓設計本身,改進今後的培訓設計方案 平台本身的公告欄和E-mail
相關調查 了解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的轉變。 通過E-mail
提示提醒 作業提醒 提醒學習任務,各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 培訓平台公告欄
學習提示 跟上學習進度,保證培訓順利開展,同時也讓學習者做好準備 培訓平台公告欄
告知說明 學習目標和任務說明 讓學習者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 在公告欄和使用E-mail
總結概括 學習總結 對學習進行階段性總結,讓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行為表現,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 公告欄和E-mail
作業總結 對學習者作業進行及時總結概括,有利於改進學習者的不足和強化優點 公告欄
展示呈現 提供學習資源 為學習者提供額外的學習資源,擴展學習者的視野 討論區中相應空間裏
展示範例作品 在爭得學習者同意的情況下,將培訓中學習者完成的作業同大家分享 討論區中的相應空間裏
提供相關學習材料 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習者進行深入的學習 在主題討論區中提供
呈現學習線索 為學習者學習提供指導 公告欄或者E-mail
在培訓中,我們給全體學習者寫了一封信,目的是為了給學習者們在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鼓勵他們堅持完滿地完成學習任務,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幫助學習者回顧和思考整個培訓過程。希望能夠間接地促進他們梳理自己的收獲和情感發展。
第四節 在線討論的設計與主持
這一部分既要保證實現培訓的目標,讓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發展,同時也要能夠讓學習者逐漸適應遠程培訓環境,真正感受和體驗遠程培訓環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對於一個具體的遠程培訓來說,促進遠程培訓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而其中最為常用的一個方法,同時也是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討論。討論不僅是在線學習中最好的方法之一,討論也是在線學習的一個最主要的活動,它能夠促進人的思維發展。已經有相關研究指出,討論是在線學習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方法[ Collins, M. &Berge, Z. L. The moderators’ homepage: Resources for moderators and facilitators of online discussion, http://www.emoderators.com/moderators.shtml(2007/9/20)],有效的討論能夠幫助人與人之間更好的建立聯係,讓人們在討論之中獲得樂趣,還能夠實現人與人之間知識的共享和創造,讓人們之間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通過討論還能夠幫助人們減少陌生和恐懼的感覺,使人感到親切,願意貢獻和分享[ Howard Rheingold. The Art of Hosting Good Conversations Online. http://www.emoderators.com/moderators/artonlinehost.html(2007/7/21)]。而在線討論中如何設計有效的話題和問題來激發學習者討論是實現有效的在線討論的重要因素[ Lin Muilenburg, Zane L. Berge. 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questions for online learning. http://www.emoderators.com/moderators/muilenburg.html],如何更好地組織討論、設計討論和推進討論是實現有效的在線討論的重要工作。
在線討論中最重要的兩項工作就是討論的分組和討論話題的設定。接下來我們將探討遠程培訓中討論分組和討論話題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