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遠程培訓係統是一個相對複雜的係統
一般係統理論認為一切係統問題都是諸多“變元”的相互作用問題。多元性和相關性是一般係統概念的最基本的規定性。係統中各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間相互聯係、相互作用關係共同構成了係統的整體性。遠程培訓係統由培訓平台、學習者、助學者、培訓者、培訓組織管理者等組成,這些係統元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聯係,共同構成了一個統一體,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習者的成長與發展。遠程培訓平台在這個係統中相對於其他元素是一個外部環境。一般係統理論認為係統的特性和行為由係統內部的元素、元素間相互作用的結構以及外部環境共同確定。任何現實的係統都持續運行在一定的環境中,係統與其環境之間存在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關係。在遠程培訓中,培訓平台是環境,係統中的元素是學習者和一些使用者,而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共同構成了遠程培訓係統的行為和特征,共同組成了一個係統。
由於遠程培訓係統是一個由多元素組成的係統,係統中各元素之間具有相互作用關係,這就會使得係統問題變得相對複雜。係統理論中有簡單係統和複雜係統之分,簡單係統通常具有較少的元素,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比較弱,或者具有大量相近行為的元素,以至於研究者們可以用簡單的統計平均的方法來研究個體的行為。而複雜係統則是由許多結構鬆散、相互作用的元素構成的基於局部信息做出行動的智能性、自適應性主體的係統。複雜係統具有以下幾個核心的特點:
(1)元素不能少,也不能太多。係統中元素數目很多,而且元素之間存在著強烈的相互作用;
(2)智能性和自適應性。這意味著係統內的元素的行為遵循一定的規則,各元素可以根據“環境”和接收信息來調整自身的狀態和行為,並且係統元素通常有能力來根據各種信息調整規則,產生以前從未有過的新行為規則。通過係統主體的相對低等的智能行為,係統在整體上顯現出更高層次、更加複雜、更加協調智能的有序性;
(3)去中心化。在複雜係統中,沒有哪個元素能夠知道其他所有元素的狀態和行為,每個元素隻可以從一個相對較小的集合中獲取信息,做出相應的決策。係統的整體行為是通過個體元素之間的相互競爭、協作等局部相互作用而展現出來的。個體元素常常會根據同伴的行為以及環境來調整自身行為。
遠程培訓係統是一個由多個元素組成的係統,係統中各元素之間相互聯係、相互作用,每一個元素都是具有獨特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類個體,他們能夠根據情況和環境來作出一定的決策來改變自己的行為,適應遠程學習,而基於網絡的學習形式為所有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的平台,一個去中心的學習氛圍,在這裏每一個學習者都能夠平等自由的學習和交流。所以,遠程培訓係統被看作是一個相對複雜的係統。
(二)遠程培訓係統是一個開放的係統
係統理論中係統有開放和封閉之分,開放係統的外部特征是整個係統存在輸入和輸出,係統同外部環境不斷進行物質能量交換,而內部特征是係統內部不斷破壞自身的舊有的物質組分,不斷組建新的物質組分。所以一個開放的係統要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才能保持係統本身良好運行和發展。遠程培訓中強調學習者利用網絡學習平台來進行學習,強調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而在具體過程中,學習者之間,學習者和教師之間,以及學習者與學習平台之間都發生了一定的交互聯係,發生了知識和信息的傳遞,情感和智慧的交融;同時培訓係統中的每一個人又都是外部世界的人,每個人都會與外界相聯係,培訓係統中的人不斷地進行著從真實世界中的人向虛擬世界中的人的轉換,使得網絡培訓係統同外部世界之間頻繁地進行著交流與溝通,使遠程培訓係統成為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開放係統;雖然遠程培訓係統不是一個物質實體,但是在學習發生過程中,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培訓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學習平台之間都會產生一定的交互結構和關聯,反映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結構,但是這種時間和空間的結構與真實世界中的結構是不一樣的,在這裏信息交流變得開放而集中,每一個人的知識和信息都會被統一到一個學習平台中,每一個人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同其他人交流與合作,這種時空結構打破了原有的時空關係,縮短了時空距離,延伸了時空讓世界變得更加平整。在這個虛擬學習世界中,世界是平的[ [美]托馬斯. 弗裏德曼. 世界是平的.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托馬斯. 弗裏德曼,2006)。
二、教師遠程培訓係統是人類生態係統的特殊組成部分
教師遠程培訓係統具有生態係統的特點,是人類生態係統的一個較為特殊的組成部分。由於教師遠程培訓係統的獨特性,它是人類生態係統中較為特殊的一個子係統,而同時這個係統也會具有一般生態係統的特點,具有人工可調控性,是一個可以進行人工幹預和調控的生態係統。
(一)遠程培訓係統是一個特殊的人類生態係統
生態學理論認為,生態係統是一個包括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所存在的全部物理環境的複合體。生命體之間,以及生命體與環境之間相互聯係、相互作用著,他們之間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相互聯結構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是生態係統。當生態係統中的主體是人的時候,這個係統則構成了一個人類生態係統。遠程培訓係統中,學習者和使用者是有生命的人,他們在遠程培訓環境中學習和生活,而遠程培訓平台則構成了生態係統中的環境,他們共同來實現統一一致的功能,也即實現學習者的發展與成長。
在遠程培訓中,學習者們是生態係統的主體,而遠程培訓平台則是他們所處的環境,這個環境是一個由人工設計開發的環境,學習者在其中不斷地進行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學習者之間相互作用,不斷地進行信息交流和溝通,最終實現知識的分享與構建、智慧的生成,從而推動遠程學習順利進行,實現學習者的專業成長與發展。
但是由於構成學習者學習存在的環境不再是以往的非生命的物理環境,而是由現代信息技術構成的非物質實體的環境,所以該生態係統又具有其自身獨特性。但是研究表明,除了物質意義上的地域性和虛擬性外,虛擬的環境與傳統社區並沒有根本性的區別,基於網絡技術而構建的網絡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它同我們以往的社會環境共同構成了當今社會合理存在的一部分。
(二)遠程培訓係統是一個可幹預調控的人類生態係統
生態係統具有一定的空間結構和時間變化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自動調控功能,可以被人工幹預調控。遠程培訓係統中也體現了一定的時間變化和空間結構,在這個係統中空間結構以學習者為中心,展開了一個網狀的空間結構,而這種空間結構還具有一定的跨地區的特點。此外,遠程培訓係統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和推移不斷發生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認知和情感方麵不斷發生改變,同時學習環境本身也會不斷改變,這種改變更多是文化內涵上的豐富和累積。這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者將會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表現出一定的適應性,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是遠程學習生態係統的獨特之處。
生態係統自身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對於人類生態係統來說,社會的存在是有一定目的性的。一個有著特定目的的生態係統要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緊緊依靠自身的調節是遠遠不夠的,進行必要的人工幹預和調控是十分必要的。遠程培訓係統作為社會生態係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實現參與其中的學習者的自身發展與成長,對其進行必要的幹預和調控更是十分必要。所以,如果把遠程培訓係統看作是人類生態係統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那麼這個特殊的社會子係統也一定是一個可以調控和幹預的生態係統。
三、教師遠程培訓係統是一個人工設計的環境空間
遠程學習本身是一個學習過程,而它更應該是一個學習環境。正如有學者(Miltiadou,2001)所說,遠程學習的真正潛力不在於它作為一種技術工具,而在於它創造了一種學習環境[ Miltiadou. M. (2001).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the Online Classro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教師遠程培訓係統中,借用信息技術工具為學習者們人為設計搭建了一個學習技術平台,這個技術平台不僅僅是一個工具,它與身處其中的學習者們相互作用、相互適應,在其中不斷分享知識、創造文化,實現了對遠程學習環境在技術層麵和文化層麵的雙層適應,共同構架了一個學習環境空間。
(一)遠程培訓係統是一個學習者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環境空間
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對學習環境進行過研究和分析,美國學者Wilson.B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是指學習者可以利用資源生成意義並且解決問題的場所或空間[ Wilson, B.(1995). Metaphors of instruction: Why we talk about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5(5), 25-30. http://carbon.cudenver.edu/%7Ebwilson/wils95]。我國學者何克抗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和人際關係的組合[ 何克抗. 教育技術學.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另外,我國學者祝智庭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者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 祝智庭,鍾誌賢主編. 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展.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第170頁]。對於遠程學習環境來說,遠程學習環境既是一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場所,又是一個提供學習資源和進行人際互動的空間,它是原有的學習環境的延伸和發展,這種新的學習環境必將承載新的學習方式,豐富和延伸人們已有的學習方式。在遠程學習中,學習者是學習環境中的主體,學習者不僅僅要在認知、行為和情感等方麵同網絡技術環境之間發生相互協調和適應的相互作用關係,學習者還會在學習中同遠程培訓中所蘊含的文化環境之間發生相互協調和相互作用,使得自身在認知、行為和情感等方麵發生不斷的改變,使自身在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上都表現出對文化環境的適應和協調。遠程學習的整個過程將會是學習者與遠程學習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和相互協調的動態融合過程。
(二)遠程培訓係統是一個具有技術和文化雙重屬性的學習環境空間
遠程培訓環境是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學習環境,它不是由物質實體來體現,而是由現代信息技術來建造的一個虛擬的環境。這種環境改變了我們以往的交流和溝通的方式,打破了時空界限,廢除了過去的等級結構,網絡環境中的個體都是平等的人,在這裏沒有權威,沒有霸權,每個人都可以發出聲音,都是一個主體,每個人都可以貢獻智慧,創造價值,作出貢獻。這是一個要求大家參與,分享創造,開放平等的環境。適應性思維理論的提出者吉仁澤,認為每一種新的技術和工具的應用,都會影響使用者的思維,新工具和新技術本身就是新思維和新理論的源泉。學習者在網絡學習平台中的進行學習以及對網絡平台逐漸適應必將帶來學習者思想、觀念以及價值觀的轉變。學習者在利用網絡平台進行學習的過程,首先接觸的網絡環境是平台本身的技術層麵的環境,使用者在學習使用這種技術環境的過程中,技術本身的思維方法,結構和功能將會影響人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從而推動人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轉變和延伸,按照人類學的觀點,這就是一種文化的變遷,這就是一種文化的涵化過程[ 孫秋雲主編. 文化人類學教程.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所以,教師遠程培訓係統可以被隱喻為一個環境生態係統,它具有一般係統的特點複雜、開放、多樣性和整體性,同時它也表現為一定的生態環境特性,它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都是一個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動態適應過程。
四、教師遠程培訓係統的特殊性
教師遠程培訓不同於一般的培訓係統,其培訓對象、培訓形式以及培訓意義不同於其它行業的培訓。教師培訓不僅能實現一般培訓所具有的實現知識和技能的發展的目標,它還有其本身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一)教師培訓係統對象的特殊性
教師培訓的對象是教師,教師是這個係統中的主體。在培訓中是教師們從教學者轉換為學習者,這就賦予了教師學員本身所特有的雙重身份。教師學員本身不僅是一名學習者,他們在日常工作中還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這些學習者們本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是真正的教學實踐者,有很多的經驗和教學智慧。他們本身有著教育教學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具有設計和實施教學的能力,也具有批判和反思的能力,他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擔負著規範學生的學習,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的責任。這就決定了教師培訓不僅僅在於促進學習者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和提高,不應該僅僅是一個知識傳遞的過程,而更應該是發揮學習者自身的特點,促進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分享、共享和協作。除此以外,因為學習者本身在培訓結束後,要回到學校進行教學工作,教師又將培訓所得遷移到其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的可能,所以教師培訓更應該把培訓放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應用方麵上。
(二)教師培訓本身價值的特殊性
因為教師學習者身份的特殊性,所以教師培訓的意義和價值所在絕不僅僅是實現教師知識和技能的增長——這種顯性的培訓效果。相反地,培訓者更應該把關注點轉移到如何做到將培訓所得遷移到教師日常的工作中來——隱性的培訓效果。或者說是,如何通過培訓來促進教師思維和教學方法的轉變。因為我們“大多數的人都用我們所體驗過的教學方式來教別人[ Roger M. Downs, David Stea. Image & environment: cognitive mapping and spatial behavior. New Brunswick, N.J.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5]”,我們不可能期望和假設“從來都沒有接受過網絡教學的人能夠很好的進行網絡教學[ Rena M. Palloff, Keith Pratt . Lessons from the cyberspace classroom. Jossey-Bass A Wiley Company,2001,pp23;Gilly Salmon. E-moderating: the key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2003.pp9]”,或者說不能假設從來不知道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師能夠很容易的設計好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有著悠久古老曆史的,它的精神和文化已經深入人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會不用學習就能及其自然地模仿這種範式進行教學,這種思維和方法已經深入並內化為人的一種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培訓也一改以往的灌輸式和授遞式的形式,更加強調一種參與體驗式的培訓。這種新的培訓範式的出現,代表了培訓的關注重心的轉變,體現的是一種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做事方式,是一種文化範式的遷移。現今社會知識和技能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僅僅通過知識授遞和傳授的培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教師培訓更重要的價值所在是促進人的思維和方法轉變,而教師在其中是一個關鍵環節,它起到文化和思維傳遞和傳播的作用,它是新思想和新文化的示範者和領航者。
(三)教師遠程培訓環境的特殊性
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教學環境中進行,教師遠程培訓所在的學習環境是網絡環境。任何一個學習活動都是一個係統的過程,都與活動所發生的環境密切相關。教師遠程培訓環境具有以下特點:首先遠程培訓的環境是一個技術環境,其次它是一個文化環境。作為一個技術環境,它是由網絡信息技術開發建構形成的,其目的是為了憑借網絡信息技術的功能,為學習者提供學習世界的隱喻,建構虛擬的學習環境。作為文化環境,它本身就是代表了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在使用網絡技術環境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也就是與網絡環境進行相互作用,相互協調適應的過程。學習者在利用網絡環境進行學習的過程要經曆從技術環境適應到文化環境適應的過程。學習者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學習時,首先要經曆由最初學習使用技術平台來進行學習,到逐漸熟悉技術平台的使用,到最後自如的使用技術平台和創造性地使用平台進行學習,而將技術的使用消失在人的意識係統之中。這是一個技術文化逐漸適應的過程,也是一個思維轉變和文化變遷的過程。
第三節 研究假設和研究問題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本研究將研究方向定位在探索遠程學習在線教學法上。根據上麵所闡述的理論基礎,將教師遠程培訓係統隱喻為一個環境生態係統,由此確定了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和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研究假設
1.基於網絡的遠程培訓是一種新的生態環境、一個新的生態係統,學習者對於這個生態係統環境具有一定的生態適應性。學習者在遠程培訓中將會與遠程學習環境相互作用,實現學習者對於遠程學習環境的適應。由於學習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認知、情感和需要,同時遠程環境本身也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點,所以學習者與遠程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受到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環境本身的功能特點相互作用來決定的。
2.新的技術能夠影響和改變人的思維和行動,人在運用新技術的過程中可以受其影響產生新的思維方式。遠程培訓過程是一個新技術的使用和體驗過程,所以遠程培訓的意義將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習者們掌握知識和技能,它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習者們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學習者在參與遠程培訓的過程中,不僅會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在參與培訓和體驗培訓的過程中,將培訓本身所蘊含的新文化和新思維內化為自身的思維,從而使學習者的思維發生轉變,文化得以豐富和遷移;
3.遠程培訓過程中,學習者將會出現認知、情感和行為與遠程培訓環境係統相互適應,相互協調的動態平衡現象,遠程培訓係統本身作為一個係統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可調控性,所以可以在恰當的時候對遠程培訓係統進行人工幹預和協調來幫助學習者與遠程學習環境之間實現平衡而良好的運行。
4.遠程培訓係統中的環境具有特殊性,它本身既是一個技術環境,同時又蘊含著一定的文化內涵。學習者在參與遠程培訓的過程中,不僅要熟悉和掌握技術環境本身的使用,還能夠逐漸熟悉和接受遠程學習環境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學習者對於遠程培訓環境在技術上和文化上的適應將最終通過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方式上表現出來。
5.遠程培訓係統具有生態係統的一些特性和功能,為了實現遠程培訓係統良好順利地發展,通過對遠程培訓係統進行一定的幹預設計,將會促進學習者盡快適應遠程培訓新環境,將會促進學習者積極參與到遠程培訓中來,將會促進學習者在參與體驗中實現思維和文化的轉變與發展,使得遠程培訓係統向著良好的狀態發展。
二、研究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問題是:如何從環境適應的視度來探索教師遠程培訓中在線幹預設計。在本研究中需要解決如何從環境適應的角度來分析和研究遠程培訓係統,從而建立遠程培訓在線幹預框架,並根據框架來設計一定的幹預策略來促進學習者盡快地適應網絡學習環境,促進其積極的參與到培訓中來,實現培訓的目標,進而促進和挖掘教師遠程培訓的隱性價值的實現。具體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如下:
1.在遠程培訓中學習者實現環境適應要經曆怎樣的過程?
根據所參考借鑒的理論,構建了一個遠程培訓的環境適應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將遠程學習環境適應的階段分成了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代表了學習者適應遠程學習環境的階段變化過程。這四個階段為後續的設計提供了一個指導框架。
2.如何從環境適應的角度來構建教師遠程培訓的在線幹預框架?如何設計具體的在線幹預策略來促進學習者適應遠程培訓環境?
遠程培訓或者遠程學習中,在線交互是實現和推進遠程學習過程的動力和源泉。而在遠程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交互類別分為:人與內容的交互和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這兩大類別。所以從在線交互這個切入點來展開具體幹預設計,也即針對遠程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交互來分別進行幹預設計。這樣作者從三個層麵展開具體設計:基於助學事件的幹預設計,在線討論主持和設計、在線活動的設計。。
3.如何確定在線幹預設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為了檢驗在線幹預設計有效性和遠程培訓的效果,在培訓的整個過程中,分階段地搜集數據或者發放調查問卷來了解學習者在不同階段的學習表現或者學習者對於培訓的滿意度,或者情感體驗的對比,以此來了解和檢驗本次遠程培訓的效果和滿意度情況,也檢驗遠程培訓中的在線幹預設計是否達到了所期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