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教育學家、哲學家、倫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政治活動家。他不僅在美國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在國際上也是世界級的大師。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一般公認他是美國現存的首屈一指的哲學家。這個評價我完全同意。他不僅在哲學家中間,而且對研究教育學的人,研究美學的人以及研究政治理論的人,都有了深遠的影響。杜威是個品性高潔無比的人,他在見解上是自由的,在待人接物方麵寬宏而親切,在工作中孜孜不倦。”(羅素:《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第378頁)當代美國著名的新實用主義哲學家羅蒂把杜威同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並稱為當代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位哲學家。

杜威1859年10月20日出生於美國佛蒙特州伯林頓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曾任佛蒙特騎兵團的軍需官。母親家庭富裕而有教養,非常重視子女教育。杜威就讀於伯林頓公立學校。1875年考入佛蒙特大學。大學畢業曾在中學教書。是佛蒙特州大學教授托萊·哈裏把杜威引上了哲學之路。1882年入霍普金斯大學深造,1884年以《康德的心理學》為題的論文取得博士學位。先後在密歇根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學校任教。他曾任美國心理學會會長,美國哲學學會東部分會會長,美國大學教授協會會長等。杜威一生出版了36部著作,發表了900多篇論文,為人類思想寶庫增添了思想瑰寶。

由皮爾士首倡的實用主義,由詹姆斯開創的實用主義哲學運動,到杜威時發展到了巔峰。杜威1952年5月31日逝世後,實用主義一度步入低穀。但很快實用主義同分析哲學合流,新實用主義很快又占領了美國的哲學舞台。一種哲學曆經一百多年曆史,經久不衰,這表明這種哲學有深厚的曆史背景,有深邃的理論基礎和保持著不斷進取的理論活力。

這種不斷進取的理論活力在杜威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哲學的改造》一書的出版和修訂就是最好的說明和例證。《哲學的改造》一書是在杜威1919年二三月應邀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所作講學內容的基礎上於年出版的。

這中間還有一段十分重要的插曲,也就是在1919年春天,杜威應中國五個教育團體的邀請,於同年5月1日,從日本取道來到中國的上海,5月4日中國就爆發了震撼世界的五四運動,這使杜威這位主張民主、酷愛自由的著名社會政治活動家產生了極大興趣,他把原定的短暫的講學,一下子延長了兩年零兩個月,走遍了半個中國,做了數十次講演,不僅傳播了實用主義和西方文化,而且對東方文化也做出了較為中肯的評價。他主張不論對西方文化還是對東方文化,都不要全盤否定,也不要全盤接受。表現出一位大思想家的坦蕩胸懷和科學態度。一位西方的著名哲學家在中國待的時間之長,講學次數之多,對中國思想界影響之深,這在中國現代史上是無人可比的。實用主義成為中國人最熟悉的西方哲學,杜威也成為中國人最熟悉的西方哲學家。這也許是中國人對杜威的《哲學的改造》特別關注的重要原因。

在實用主義的殿堂中,有兩位大哲學家格外引人矚目,那就是詹姆斯和杜威。詹姆斯對實用主義的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是他把沉睡了20年的皮爾士原理重新加以闡釋,從而開創了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運動。他的《實用主義》一書不僅是實用主義的經典之作,而且也是世界哲學寶庫中的經典之作。另一位則是杜威,他對美國實用主義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是杜威使實用主義沿著一個正確方向,即始終和社會和時代緊密聯係起來,是杜威保持了實用主義的理論活力,是杜威使實用主義深入到美國人的心中。他的《哲學的改造》一書同樣是實用主義的經典之作,同樣也是世界哲學寶庫的經典之作。所以,有人說杜威哲學是美國工業化時代的哲學。羅蒂把杜威視為後現代主義哲學的思想先驅。所以,美國曆史學家康馬傑說:“杜威忠實地實踐自己的哲學信條,最後成為美國人民的良師益友和良心。”(見《實用主義大師杜威》,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頁)

但是,詹姆斯與杜威又有很大的不同。我隻想談其中的兩點。其一,詹姆斯的《實用主義》文筆流暢,如行雲流水,人們一讀馬上就會明白說的是什麼,雖然常常是好像明白,但未必真正明白,或者說隻是字麵上明白,但未必能把握其實質。杜威的《哲學的改造》則不同,讀起來很費勁,人們必須深思熟慮,方能把握住杜威的思維方式和杜威所要告訴我們的思想。這次,由張穎教授翻譯的杜威的《哲學的改造》,就是力求嚴格地保持杜威的學術風格和準確地翻譯每句話的原意,從而使我們把握一個真正的杜威。其二,以作教師來說,詹姆斯是一位非常稱職和優秀的教師,他講課時教室的過道都坐滿了人,他講完課學生向他熱烈鼓掌並獻上一個愛環。相比之下,杜威則可以放入最差的教師之列,他生性靦腆,受黑格爾的影響,語言晦澀難懂,但從對學生的培養來說,杜威又無愧於最偉大的教師。杜威善於用新的和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學生思想中的新思想萌芽,並加以鼓勵和培養,使之茁壯成長。所以,杜威培養了一大批才華出眾的學生,如克伯屈、賈爾茲、胡克、賴特那、胡適等。

杜威作為一位世界級的大哲學家,他和大多數哲學家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不是固守在哲學家的永恒的主題之上,而是在時代的發展變化的現實世界之中尋找自己的哲學的生長點。這一點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這一點在《哲學的改造》中體現得特別充分。他認為哲學不是哲學家頭腦中臆造出來的,它必須在哲學的發展的曆史中,在工業、宗教、政治、社會和科學的發展所產生的深刻變化和危機中,去尋找哲學改造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去建築新哲學發展的生長點。這一點不僅是《哲學的改造》一書貫徹始終的指導思想,也是杜威一生始終不渝的哲學信念,這也是杜威思想生命力的活的源泉。

杜威對哲學的改造,並不是在傳統哲學的基礎之上的修正或增補,而是在對傳統哲學的否定基礎上的重構。

首先,杜威考察了哲學改造的曆史因素。他對人類思想發展曆史研究,指出培根是現代思想的真正建設者,他背叛並批判了人類思想的最大權威亞裏士多德,成為人類新精神的代表,他的最大功績並不是歸納法,而是發現理論和發現法,他使人們從注重過去轉向注重未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杜威把培根視為新精神的代表。培根的新精神和新傾向在於發現的理論,在於強調新的事實和新的真理的發現,在於不斷地去探究自然的秘密。自然的秘密是隱藏著的,人們必須不斷地去挖掘它、發現它。正如培根指出,靠純粹推理來製造體係的人,猶如蜘蛛從肚子裏往外吐絲;靠積累材料和經驗的人,猶如螞蟻貯藏和搜集原料;真正的工作是蜜蜂的工作,它既搜集原料,又進行製作,製造出新鮮的蜂蜜來。所以,培根認為發現法比證明法高明。證明法把真理看成已知的,新的材料不過是為這個真理提供佐證而已。而發現法著眼於未來的創新。真理不是教條,要用新的經驗來重新驗證,並在研究中去發現和探索新的真理,它不是圍著已知真理轉,而是不斷探尋新的真理。杜威不僅第一次科學而準確地揭示了培根新精神的實質,而且也為自己的研究找到了一條新的指導思想和新的研究思路。

杜威還從工業、政治、社會和宗教諸方麵的發展變化,說明了時代精神的新的趨向和曆史發展的必然性,工業發展所形成的探險、開拓、發現的精神。從社會、政治的變化中,杜威發現並指明了個人解放和個性解放的重要意義。從宗教變革的變化中,杜威發現了宗教的個人主義。總之,從工業、政治和宗教的變革中,杜威看到了新思想產生的幾種勢力:第一,人們的興趣從普遍的事物轉向了變化的和特殊的事物,從對來世的重視轉向對現世的重視,從對超自然主義的關注轉向對自然科學、自然活動和自然交涉活動的關注。第二,固定的製度和階級差別關係的崩潰,根據觀察、實驗和反省的方法達到對真理的個人信任增強了。權威命令已經失效,自然研究所起的作用和產生的效果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事情。任何神聖的原理都要經過經驗或實驗來加以驗證或確認。第三,進步的觀念受到尊重。支配想象的是未來而不是過去。人類的黃金時代在未來,而不在過去。人們有能力、有勇氣和有智慧去開創自己的未來。第四,支配自然和迫使自然為社會服務。實驗探究是進步的惟一方法,知識就是力量。以上這些變化在哲學上的反映,就是哲學重心的轉移,即以認識的或知識的唯心論取代形而上學的實體主義的唯心論。

其次,哲學改造中的科學因素。正如胡適指出,實驗主義(杜威稱自己的哲學為實驗主義、工具主義或經驗的自然主義)“這種新哲學完全是近代科學發達的結果。19世紀乃是科學史上最光榮的時代,不但科學的範圍更擴大了,器械更完備了,方法更精密了,最重要的是科學的基本觀念都有經過一番自覺的評判,受了一番根本的大變遷。”(《胡適哲學思想資料選》上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0頁)杜威在論及哲學的改造時,十分重視科學發展的因素的作用和影響。主要表現如下:第一,古代的科學和哲學都認為世界是封閉的,而近代科學則證明世界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古代主張地球中心說,把宇宙看成一個封閉的體係,首先是太陽中心說衝破了地球中心說的封閉體係。這樣,從哲學上就實現了從有限到無限,從靜止到運動的轉化。第二,古代的哲學家都把世界看成是固定的、靜止常存,運動隻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變化。但是,現代科學已證明世界是開放的,時空無限定,結構無限複雜,變化是無處不在的。“實在性”和功能性的標準也是在不斷變化的。科學所說的運動的法則,是說明變化的相互關係,是說明一個變化相應的另一個變化,不同於古代那種在恒久之內的變化。第三,以前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性質不同,按照優劣差別排列的等級係列。在開放的世界裏,使研究和理解的界限被突破了,觀察與想象也被解放了,力學已不再是孤立的科學了,它已變成為改造自然的工具了。機器和工具提供了人改造自然的工具,自然順從了人意,不再充任神學的奴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