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繞絕頂千年木搖 日照神農百草園(2 / 3)

三國時期的曹操寫有韻律優美、情趣盎然的藥名謎語詩:

胸中荷花兮,(穿心蓮)西湖秋英,(杭菊)夜空無雲兮,(滿天星)初入其境;(生地)長生不老兮,(萬年青)永世康寧,(千年健)黑發未白兮,(首烏)函悉母病;(當歸)芒種降雪兮,(白芷)大鵬淩空。(遠誌)

此外,在《戒庵老人漫筆》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水賊反,自號威靈仙,與辛夷前胡相連結,犯天雄兵,上謂生曰:“豺狼毒吾民,奈何?”生曰:“此小草寇,臣請折笞之。”上大喜,賜穿上甲、犀中帶,問“何時當歸”?曰:“不過半夏。”道帥兵往,乘海馬攻城,大戰百合,流血餘數裏。令士卒挽川弓,發赤箭,賊不能擋,逐走,絆於鐵蒺藜,或踐滑石而躓,悉追斬之,唯先降者獨活,以延胡索係之而歸,獲無名異寶不可勝計,上迎勞生曰:“卿平賊如剪草,孫武不能過也。”

這篇僅二百來字記載宋代當時一次戰鬥經過的中藥文,暗含水賊、威靈仙、辛夷、前胡、天雄、草寇、穿山甲、犀角、當歸、半夏、海馬、百合、川芎、赤箭、蒺藜、滑石、獨活、延胡素、無名異、剪草等二十幾味藥名,真可謂短小精練,獨具妙工,讀後耐人尋味。

古代文人利用中藥名稱來吟詩作賦的例子相當多。唐朝詩人劉禹錫在其詩《答開州常使君寄車前子》中引用了中藥車前子:

開州五月車前子,作藥人皆道有神。慚愧使君憐病服,三千餘裏寄閑人。

此詩把車前子利尿止瀉、清熱明目、鎮咳化痰的功效形象寫出,令人耳目一新。

大家都知道,百合其根如蒜,味似山薯,養陰潤肺,有清心安神之功效,又有主治“百合病”之說,且能止涕淚,故王維詩雲:

冥收到百合,真使當重肉。果堪止淚無,欲縱望江目。

這首詩將藥名、產地、性味、功效等嵌入詩中,形象生動,別具韻味。

北宋洪皓,曾任禮部尚書,出使金國,被金人無理扣押,曆時十五載才將他放歸。他在被扣留期間,堅貞不屈,並寫下了許多愛國思鄉的詩篇。其中《集藥名次韻》頗為有趣:

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

這首詩巧妙地將獨活、續斷、知母、相思子、沒藥、白頭翁等六味中藥名嵌入詩中,流露出深沉真摯的思鄉念母之情。

明代名醫李在躬頗有詩才。一次,有個縣官生病,請來李在躬。他給縣官診脈後,提筆開了一個處方。縣官接過看,上麵寫的是一首《山居即事》詩。

三徑慵鋤蕪遍穢,數枝榴花自鮮妍。露滋時滴岩中乳,雨行長流澗底泉。閑草文詞成小帙,靜披經傳見名賢。渴呼童子煮新茗,倦倚熏籠灼篆煙。朱為多研常訝減,窗因懶補半嫌穿。欲醫衰病求方少,未就殘詩得向連。為愛沃醪千頃碧,頻頻搔首問遙天。

縣官閱後不解地問:“此詩何解?請指教!”李在躬笑道:“這是一首藥名詩,每句隱一藥名,共計員源 味中藥,組成一方,便可治大人之病。”遂在每句詩後填一味中藥名及用量。縣官細讀後撫掌叫妙,忙囑人去照方買藥。

三徑慵鋤蕪遍穢,(生地)數枝榴花自鮮妍。(紅花)露滋時滴岩中乳,(石膏)雨行長流澗底泉。(澤瀉)閑草文詞成小帙,(槁本)靜披經傳見名賢。(使君子)渴呼童子煮新茗,(兒茶)倦倚熏籠灼篆煙。(安息香)朱為多研常訝減,(砂仁)窗因懶補半嫌穿。(破故紙)欲醫衰病求方少,(沒藥)未就殘詩得向連。(續斷)為愛沃醪千頃碧,(空青)頻頻搔首問遙天。(連翹)

民間也有大量的關於中藥文化的傳說。從前有一藥店主人,膝下隻有一個女兒,聰慧而美貌。為了給女兒選擇一位才華出眾的男子結為良緣,他決定用藥名作上聯,哪個人對得上,就把女兒相許給他。上聯是:玉葉金花一條根。許多求婚者望聯生歎,束手無策。忽然走來了一位英俊青年,揮筆對出:冬蟲夏草九重皮。店主一看此人相貌不凡,於是又出一聯:水蓮花半枝蓮見花照水蓮,那男子馬上對出下聯: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店主看後十分歡喜,隨即又撰一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那個人稍加思索,又對出了:天仙子相思配紅娘。店主十分滿意,成全了女兒的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