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繞絕頂千年木搖 日照神農百草園(3 / 3)

明清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文學家吳承恩精巧地利用中藥名稱來展開情節。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傍門見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發情懷的詩。其詩曰: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趲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詩裏嵌入益智仁、王不留行、三棱子、馬兜鈴、荊芥、茯苓、防己、竹瀝、茴香等九味中藥。雖然藥的功能與詩的內容無關,但這些藥名卻揭示了《西遊記》的情節,頗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經”的矢誌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駕親自為禦弟三藏餞行,並與眾官送出長安關外;“三棱子”指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三個徒弟;馬兜鈴正是唐三藏師徒與小白龍馬一起“乘危遠邁杖策孤征”,匆匆趕路的形象和聲音。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從近兩千味中藥的藥名中,精心挑選了能表達小說內容的幾味,並且巧妙地將中藥名稱和全詩內容融合在一起,藥名詩文渾然一體,緊扣小說的主要情節。

在古代,不僅用中藥來做詩十分盛行,甚至有些墓碑上也會刻有中藥名稱寫成的小詩。在河南省鄭州市博物館內就有一塊墓碑,高兩米許,碑座已失,上麵用行書刻著一首七言詩,書法遒勁挺拔,每一句嵌有一味中藥名,令人讚歎不已。該詩曰:

烏頭早續杏林春,遠誌高標更除塵;厚樸晚須成大器,從容金尚德閑身;百年陰德當歸後,六枝神功獨活人;別去參辰應念我,天南星鬥望戶深。

據說,這首詩是明朝嘉靖宰相高拱所寫,是贈送一位名醫尹巨川的。尹巨川的後代珍愛其詩,便鐫刻在墓碑上。

除了用中藥來做詩之外,也有文人用中藥來表達愛意的。馮夢龍的民歌集《掛枝兒》中就有三首嵌藥名的情歌:

其一:紅娘子,歎一聲,受盡了檳榔的氣。你有遠誌做了隨風子,不想當歸是何時,繼續再得甜如蜜。金銀花都費盡了,相思病沒藥醫。待他有日的茴香也,我就把玄胡索兒縛住了你。

其二:想人參最是離別恨,隻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因此黃連心苦,苦裏的伊擔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心人,如果是半憂的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的等。

其三:你說我負了心,無憑無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樸你自知,莫把我情書也,與做破故紙。

以上,幾乎每一首情歌中的每句都嵌有一中藥名,有的還嵌進二三種中藥名。作者構思精細,巧妙安排,用雙關、諧音等手法便成了三首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情歌。第一首側重於表現閨思,第二首側重於表現閨怨,第三首側重於表現女方被情人誤解之後的憤激心情。三首連起來像一組歌,歌詠一位獨守空房的年輕女子的相思之情和內心的苦悶、怨恨。

還有,中國古代名醫朱震亨曾經用二十一味中藥名拈連鑲嵌成一篇奇文:

牡丹亭邊,常山紅娘子,貌若天仙,巧遇推車郎於芍藥亭畔,就牡丹花下一見鍾情,托金銀花牽線,由白頭翁為媒,路路通順,擇八月蘭開日成婚,設芙蓉帳,結並蒂蓮,合歡久之,成大腹皮矣,生大力子,有遠誌,持大戟,平木賊,誅草寇,破劉寄奴,有十大功勞,當歸期,封大將軍之職。

此文描述古人純樸的愛情,貼切自然,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