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學者詩人書畫家商衍鎏(2 / 3)

《詩草》分九集,其名稱、寫作時間及地點為:

《壬丙集》:壬申(1932)至丙子(1936),在南京、北京、鳳陽、河南各處作。

《廣陵集》:丁醜(1937)七月至十一月,由南京到揚州作。

《巴渝集》:丁醜十二月至戊寅(1938)九月,在重慶作。

《錦城集》:戊寅十月至己卯(1939)四月,在成都作。

《弱集》:己卯五月至庚辰(1940)四月,在夾江作。

《紗集》:庚辰五月至癸未(1943)八月,在眉山作。

《淩雲集》:癸未除夕至甲申(1944)八月,在嘉州作。

《凱歌集》:甲申八月至乙酉(1945)冬,在成都、重慶作。

《江海集》:丙戌(1946)至庚子(1960),在南京、廣州等地作。

商衍鎏自評其詩,可以見“曆史鱗爪”,故本文主要介紹《詩草》的曆史價值。

(一)回憶清朝科舉往事

《甲戌三月過開封貢院舊址》雲“南柯蟻夢忽重溫”,自注:“光緒癸卯、甲辰兩科,皆在此會試。”又雲:“三千桃李盛文園”,自注:“院址改為河南大學。”

《題汪靜學金前輩及第後家書》第二首雲:“簪花法酒馬蹄風,京兆相迎禮數同,獨有國雍瞻望日,行惆悵榭堂中。”自注:“光緒甲辰,國子監已裁,既往文廟釋褐行禮,無至彝倫堂拜酒事。”第三首雲:“射策大廷傳第後,別封朝卷進丹墀,百年往事雲煙散,論議頒題異昔時。”自注:“公書雲:朝考題四道,為論、詔、疏、詩,一甲三卷另封進呈發下。光緒甲辰朝考改為論、議二題,一甲三卷雖另封而不進呈,仍列名於朝考進士等第內,皆與前製略異者。”

《壽朱聘三汝珍七十時聘三在香港講學》第二首雲:“君本鼇山第一人,追隨我愧踏京塵。”自注:“廷對,君本第一,劉春霖第二,張啟後第三,餘第四。進呈,君與劉易,餘與張易,君降第二,餘遂第三。”

《懷師詩十六首?蕭漱(榮爵)師》雲:“闈場謄錄製初除,文字親看士子書。”自注:“(師)甲辰會試房考官,餘卷出其房,謂餘首場五藝無一錯漏字,場中少見。以是時廢謄錄,房官得閱原卷。”又《張秋(百熙)師》雲:“館開進士灌新知,末路科名歎此時。”自注:“(師)光緒甲辰科會試大總裁,為餘座師。師主興學,奏開進士館,令癸、甲兩科進士學習法政,餘在館肄業。”

商衍鎏親身經曆生員、舉人、進士各級考試,他回憶清朝科舉的詩篇,對於了解其生平以及科舉史,都是第一手的寶貴資料。

(二)怒斥日帝殘暴侵華

《廣陵集?七月十六日寅初日機飛揚州投彈用前韻》雲:“中東甲午血痕在,肯使神州複見欺。”

《巴渝集?丁醜除夕》雲:“欲鳴床劍寒?吐,夜倚長天望九州。”自注:“恨寇勢之鴟張,欲拔劍而起舞。”

《紗集?詠蟹四首(憤夷禍也)》第三首雲:“漫誇族類江湖闊,總入漁翁網籪中。向火飛蛾情略似,光明何處竟成空。”自注:“日本聯德。我國加入與德宣戰。”

(三)歌頌將士英勇抗敵

《巴渝集?聞德安捷》雲:“聞道德安捷,歡聲萬戶同。”

《紗集?辛巳中秋喜湘北奏捷》雲:“合圍三軍氣吞虜,食肉寢皮雲嵐霾。長槍緩殺意不快,聚殲刀河長樂街。始知士氣不可侮,十六萬虜同灰埃。歡呼河山指日複,驅除虜騎清九垓。”又《湘北三捷》雲:“興戎四載半,寇我疊起仆。長沙三捷傳,漫夜見微曙。”

從以上兩組詩篇看出,當民族危機出現時,商衍鎏壯懷激烈,以筆墨怒斥日帝殘暴侵華,歌頌將士英勇抗敵,洋溢著愛國主義精神。

(四)關懷軍民疾苦

《紗集?通貨膨漲興歎米珠趙孔白以鬥米需錢百萬多成轆轤體五章餘亦成詠》第一首雲:“欲尋幹淨已無土,下湣潛飛在網羅。”自注:“哀淪陷區無食。”

《弱集?己卯秋暮送前方將士寒衣次濠叟韻(體)》雲:“淒厲軍聲關河遠,同氣袍澤挾纊傳。”

抗戰期間,在蜀避難的商衍鎏,生活清簡,他以悲天憫人的高尚胸懷,關懷軍民疾苦,形於詩篇。

(五)批判舊政府倒行逆施

《凱歌集?乙酉中秋望月(日本時方投降)》雲:“八年秋月照人愁,今夜清光遍九州。尚冀吳剛休縱斧,廣寒辜負夢中遊。”自注:“望政府改良政治。”

又《感事六首》題下注:“日本降後,人民想望治平,刷新政事,不料政府毫無振作,鉗製更甚,肆捕有誌青年,學生遊行請願,社會紛然。”第一首雲:“魚爛梁亡事可哀,那堪劫火再然灰,萬人空巷同憂國,共看諸生太學來。”

《江海集?發大鈔》題下注:“近日發行二十萬至五百萬大鈔四種,物價騰湧,因之民不聊生,痛而有作。”詩雲:“‘前年物價賤如土,去歲艱難已貧窶。豈知今年數月間,萬鈔紛落似劇雨。八口千萬未得飽,會看溝壑盡餓殍。’乍聞此語憂心,民室懸罄將何堪。”

日本投降後,商衍鎏與全國人民一樣,“想望治平”,但現實情況使他憤慨,從上引詩篇反映出,他對舊政權不再存任何幻想了。

商衍鎏寓澳門時所作之詩,蘊涵豐富的地方史料,彌足珍貴,略舉數首。《澳門雜詩二十首(己醜旅居澳門時作)》第二首雲:“規圓如鏡南環澳,海水縱橫十字門,異代名存城郭渺,空留掌故向誰論。”自注:“澳門亦曰濠鏡、濠江、濠湖,因南二灣規圓如鏡,是稱為澳。南有四山,離立,海水交貫成十字形,曰十字門,合言遂謂澳門。明季曾於此築城……天啟年間毀。”第五首雲:“馬交石倚螺絲山,媽閣閩音譯市,仍是名從主人得,參稽史乘管窺斑。”自注:“據傳,明代葡人初登岸,近媽閣廟,欲問地名,人以為其問廟名,答雲媽閣,葡人音譯,遂稱澳門曰馬交。螺絲山麓有一大石,葡人曰馬交石,或亦曾在此登陸者。”第六首雲:“粵閩唇齒往來通,天後旌旗愛護同,放海神船迎賽鼓,乘潮安穩一帆風。”自注:“閩商至澳最先。媽祖閣亦稱天後廟,建於明時,賽祭日以神船放海。”第八首雲:“甘清泉水二龍喉,鬆嶺來源活活流,品第當前無陸羽,《茶經》應向此中收。”自注:“澳門水澀,惟二龍喉背倚鬆山,泉水甘洌。”第十首雲:“幾時一炬等阿房,磁石閎門古教堂,劫火胡僧何處去,路人誤指說牌坊。”自注:“明嘉靖時葡人所建之天主教堂,不知何時毀於火,僅留前麵大門,以石砌成,俗誤指為牌坊。”第十一首雲:“古廟蓮峰普濟先,黎、蘇書畫繞雲煙,鎮山若論名人跡,獨漉、濂、歸反在前。”自注:“蓮峰廟最古,葡人未入澳門前已有,但其書畫隻有二樵、六朋,反不如普濟禪院之藏有獨漉、石濂、澹歸之年月在前也。”商衍鎏詩中提到的五個人是:陳恭尹(獨漉)、釋大汕(石濂)、金堡(澹歸)、黎簡(二樵)、蘇六朋(枕琴)。

商衍鎏在廣州時所作之《竹枝詞》,描述舊時風俗,生動活潑,略舉一二首。《粵垣舊曆年俗竹枝詞》題下注:“舊曆元旦改為春節,舊俗人多不詳,特擇詠之。”第一首雲:“槳欄街與雙門底,迷目千紅萬紫稠,獨有吊鍾稱異品,頂湖花好共羅浮。”自注:“舊日除夕花市,在雙門底槳欄街,花類繁盛,獨吊鍾花為嶺南特種,產自羅浮頂湖,色如蠟梅,垂吊似鍾,一枝幹數百朵,臘尾春初盛開,多以此點綴年景。”第二首雲:“家家除夕慶團年,生菜茨菇爐火邊,飽啖黃沙生大蜆,接神爆竹響連天。”自注:“除夕全家團年打邊爐肉魚外,必有生菜茨菇蜆肉。蜆音同顯,取顯達意。生菜取生旺意。茨菇一名慈姑,意取添丁與家姑慈愛。守歲至子醜時。迎神祭祖,爆竹之聲不絕於耳。”讀之有趣,是民俗學的好資料。

《商衍鎏自書詩草》末尾有《題畫竹詩》四十餘首,皆佳作。五絕如:“挺立清超節,常虛淡蕩心,縱然遭風雨,猶作老龍吟。”“南溪結茅堂,修竹不受暑,擇交無熱客,樂與君子處。”“一片玲瓏石,依依兩無語,勁節瘦逾堅,相期在心許。”借竹言誌,表達了商衍鎏虛心高節的襟懷。七絕如:“雜草行邊憎偽(自注:旁根者為行邊,出為偽),鋤將非種保生機,春風長養濃陰茂,萬丈淩雲拂落暉。”“絕壁懸崖竹一枝,四山風雨正危時,飄搖不改青蒼色,獨抱高寒勁挺姿。”(自注:懸崖竹)“抱節不妨身暫俯,修竹淩雲自有姿,豈懼懸崖千丈險,足根立定已多時。”(自注:懸崖垂竹)以上三首,皆抗日時期作。商衍鎏以畫寓意,表彰臨危不懼的烈士,痛斥漢奸,伸張民族大義。又如:“密倚筠最合群,竿頭雨露不知分,縱教海山陬裏,自衛常能抗斧斤。”(自注:贈新加坡友)鼓勵海外僑胞,一往情深。“叢竹鬥誌倍剛強,不懼寒威不畏霜,尤喜狂風吹不斷,盤根錯節總青蒼。”(自注:叢竹)從自然物(叢竹)之“剛強”看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見識不凡。“晴日蒸雲射畫廊,炎敲今正盛南方,願將繞舍清風竹,送與勞人蔭晚涼。”(自注:晴竹)與鄭燮《板橋題畫》所雲“(畫竹)用以慰天下之勞人”同一抱負,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