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梗吟》有沈岐題詞,注雲:“君與卞竹辰方伯最契厚,詩中累及之。”《還珠堂和陶百詩鈔》有卞士雲(竹辰)序,讀之可見儀征卞、厲二族友好情況。
厲秀芳(十世)
《武城縣誌續編》十四卷,首一卷。厲秀芳知武城縣事期間所纂。道光十一年厲秀芳《序》雲:“手自編錄。”《凡例》雲:“捐俸刊版。”
《夢譚隨錄》二卷。鹹豐五年張安保《序》雲:“君鄉居無聊,乃追述治武軼事,積久成帙,顏曰《夢譚隨錄》。”
《真州竹枝詞》四卷,包括所記者(《真州竹枝詞引》),所吟者(《真州竹枝詞》),及親友題詞。厲秀芳《自敘》雲:“旅窗無事,聊以平生所親曆者,綴為小品一篇萬二千六百餘言,又從而係之以詩四百餘首。”附憶舊廬十二首。鹹豐七年作於“東亭客舍”。鹹豐十年刻。其後,《真州竹枝詞引》收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改名《真州風土記》。
南京圖書館藏以上三書。此外,厲秀芳還著《臆說》三卷,據張安保雲:“觀其所紀,聽訟折獄之明慎,催科撫字之賢勞,親賢禮士之敬且恭,事上官接同僚之誠且篤,而知所以得民者,有由然矣。”(《夢譚隨錄序》)此書“毀於兵火”(《夢譚隨錄》卷下)。
次述《厲譜?事略》卷上所載:
厲士貞(四世)
烈士公……讀書罷,未嚐不歌,取快我意而已。文集以《獨快》名者以此。
烈士公有手訂《易經》上下二卷,七易其稿而成。
烈士公生平所為詩,隨手散佚,不自收拾,惟《雜錄》數篇,從焚餘而得者,有《舟南吟》一帙。
孝萱按,厲恩官雲:“烈士公以文章品節顯著,有《雜錄》一卷、《淡言》一卷。”(《棲塵集跋》)《淮海英靈集》甲集卷一載厲士貞《野望》《西湖》二詩。
厲炯(八世)
啟明公性倜儻,詩宗老杜,聲名藉甚。京朝人士,群慕其風。南遊於楚,漢水詩人,倒屣迎之。晚年歸裏,與張南?、方可村、汪南溪、劉書筠、吳非簫、臧南園、尤水?諸先輩倡和,有《真州倡和詩鈔》傳世。公有集曰《曉樓初稿》,太傅阮文達公采入《淮海英靈集》。
孝萱按:《淮海英靈集》丁集卷三載厲炯《方可村待詔招同於清漣學士、伍受軒郎中、汪曲江廣文集陶然亭》《李義門寄小照索題》二詩。厲恩官歎息:“烈士公以文章品節顯著,厥後代有作者,遺稿率皆散佚,惟族曾祖曉樓公尚餘斷簡,良可慨也。”(《棲塵集跋》)他所雲“斷簡”,指《淮海英靈集》所載厲炯二詩。
厲靖(八世)
《真州倡和集》中,盛稱厲曉樓、在亭兩先生詩。曉樓,啟明公別字;在亭,坤黃公別字也。
厲朝容(八世)
孚若公自製《鳳棲亭》院本,外間樂部,盛傳其詞。
《厲譜?事略後續記》卷上又載:
厲祥官(十一世)
吉人公……兼工詩文,所著多散佚,惟《虛白室詩賦鈔》已刊行世。
厲言官(十一世)
蓉舫公工吟詠,著有《研雨集》《田居集》《棲雲集》《江山集》《忍冬集》《依劉集》《韜光集》《啖蔗集》《漢皋遊草》各一卷,《舟身集》二卷,《海甌館試帖》二卷,《味蘭閣賦鈔》一卷,《味辛草堂集唐詩》二卷,均散佚。惟《碧城仙館詩鈔》一卷,手錄待梓。
厲蓉青(十二世)
芙初……生平著作,多不存稿,輒隨手散失。著有《駢體文》一卷、《詩文雜鈔》二卷,家藏待梓。
孝萱按:《真州倡和集》等書未見。
《儀征厲氏支譜》給我的深刻印象是:南宋時,厲氏從浙江餘姚遷江蘇儀征,本是平民。從南宋至清初,沒有一個著名人物。清康熙時厲士貞中進士,露頭角,激勵了後裔,代代讀書求科名,逐漸進入仕途。至同治時,厲恩官、厲雲官兄弟才做大官,成為望族。這是清代家族中一個注重教育、長期努力,終於由寒門躋入名門的典型。厲氏家族興旺發達的過程,史書、地方誌中缺乏詳細記載,隻有家譜保存了完整而鮮活的資料,值得發掘、利用,可作為知人論世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