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厲二姓為清代儀征的名門望族。民國《江都縣新誌》說:“卞、厲籍儀征而皆居郡城,卞於先朝兩世開府,厲亦簪纓華胄。”。我目睹者,為第33部,是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厲鼎禹珍藏。
(一)
儀征厲氏,族大人多。拙文的重點是介紹厲氏代表人物厲恩官、厲雲官。為了敘述的方便,據《厲譜?世係分圖》編製恩官、雲官兩房世係簡表如下:
厲氏世係簡表
(二)
《續碑傳集》卷四十四《守令五》程畹《厲先生(秀芳)家傳》雲:“其四世祖士貞公,康熙庚戌進士,為儀征國朝科名之始。”厲士貞在厲氏家族中影響深遠。厲氏子孫,效法四世祖苦讀成名。今據《厲譜?事略》卷上,略舉從厲士貞到厲恩官、厲雲官苦讀情況如下:
厲士貞(四世)
烈士公自序雲……十八九歲時,即逃入棲霞山中,晝夜苦讀,奮不顧惜。住金山者凡兩載。聞靈隱最幽勝,遂往尋蹤。
節錄烈士公誡子書雲:我髫年便知發憤,日夜誦讀,不敢有負雙親期望之意。時康熙七年八月十七日。厲(五世)
節錄天車公誡子書雲:餘家貧業儒,汝三人者,晝夜苦讀,奮誌成名,上策也。即不然,三人各圖一館,既可束身讀書,又得館穀資用,次策也。上與祖父增光,下勉子孫勤學,如此,方成一個人,方可了讀書一件事。時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
厲廷元(六世)
節錄榮湘公誡子書雲……苦創家業,且耕且讀,時雍正三年四月初十日。
厲長年(九世)
紹彭公家居明大義,孫恩官髫齡讀書,起居眠食,皆在公側,年少成名,皆公之教也。
孝萱按:《厲譜》卷末方頤《誥授通奉大夫、湖北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三級厲公墓誌銘(並序)》雲:“隨廉州公官京師,攻苦弗懈。”厲同勳《幸存稿》有《兒子雲官赴湖南清泉縣任,詩以勖之》等作,可見厲氏家教之嚴。厲恩官為其叔父厲同勳《棲塵集》作《跋》,雲:“恩幼承(厲同勳)提命,少長勖以遠大,數千裏外,時以詩箴”雲雲,可見厲氏家族注重教育,不僅對自己的子孫,對侄輩亦如此。據《厲譜?事略》卷下記載:“先祠,烈士公讀書處也。”“祠西壁上,曉樓公墨跡題雲:‘兩間舊茅屋,七世讀書堂。地僻客稀到,春深花自芳。’”“祠楹帖有聯雲:‘二百載青氈,蟬聯九世;兩三間白屋,鶴隱千秋。’冠卿公所撰,史望之尚書所書者也。”厲曉樓名炯,第八世。厲冠卿名同勳,第十世。可見厲氏家族恪守讀書的傳統。又《厲譜?事略續記》載:“馭臣公配焦恭人……為其兩子,延師教授,督責綦嚴,燈影機聲,不殊歐、孟,皆能科第成名”,可見厲氏雖寡婦亦注重對後代的教育。
(三)
厲同勳《藉花小室詩鈔》卷下《抵京書感十二首(並序)》有句雲:“門第科名二百年。”自注:“自先七世祖烈士公至今,曆代皆幸列科名。”《棲塵集?六十述懷八首》有句雲:“九世香分八世芹。”自注:“餘家自烈士公至子八世,皆補博士弟子,今孫輩亦能讀書。”讀書是為了科名,科名是為了仕宦。今據《厲譜》卷上、中、下編製厲氏四世至十一世主要成員科名、官職簡表如下:
看出:儀征厲氏,子孫繁衍,人口眾多,讀書家風,恪守不墜,有科名者,逐年俱增。但到第九世,才有“正六品”(千總)的武官(厲長春)。到第十世,才有“從四品”(知府)、“正七品”(知縣)的文官(厲同勳、厲秀芳)。到第十一世,才有以學政署撫、護督,以布政使代行督、撫事的大官(厲恩官、厲雲官)。可見這個家族的興盛,有其漫長而艱難的曆程,不是暴發戶。
(四)
程畹《厲先生家傳》雲:“先生族大,其達者:雲官仕至湖北布政使,恩官仕至宗人府府丞。”拙文即以介紹厲恩官、厲雲官兄弟為重點。
恩官:“春園公長子。字錫功,號研秋。增監生。道光壬辰恩科順天鄉試中式舉人。戊戌科考取教習,補鹹安宮學教習,記名國子監學正學錄。庚子科會試中式進士,複試一等,殿試二甲,朝考一等,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散館一等,授職編修,記名禦史,補授山東道監察禦史,掌江西道,轉京畿道監察禦史,管理工部街道廳。京察一等,記名道府,簡放山東兗沂曹濟道,遊升山東按察使、山東布政使。軍功賞戴花翎。內擢太常寺卿,轉宗人府丞。提督福建全省學政。曆署刑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福建巡撫,護理浙閩總督。曆充國史館協修,武英殿協修,道光癸卯科順天鄉試同考官,甲辰科會試磨勘官、殿試內收掌官,甲辰恩科河南鄉試正考官。抽查西倉漕糧,稽察右翼宗學,內閣協同批本。誥授資政大夫,晉授榮祿大夫。生於嘉慶十三年戊辰十一月初一日時,歿於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初四日午時,享年五十六歲。”(《厲譜》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