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嘉慶《東台縣誌》卷三十四《錄一?古跡》雲:“水雲樓:在秦潼鎮壽聖寺內,明吏部侍郎儲讀書處。乾隆年間,鎮人朱廷琛重修。韓子野《水雲樓詩》雲‘壽聖樓高枕水隈,柴墟曾此讀書來,元燈誰續琉璃古,憑眺猶能照客懷。’”明儲、清朱廷琛之生平,略考如下:
《明史》卷二八六《文苑傳二》:“儲,字靜夫,泰州人。九歲能屬文。母疾,股療之,卒不起。家貧,力營墓域。旦哭塚,夜讀書不輟。成化十九年鄉試,明年會試,皆第一。體貌清羸,若不勝衣。淳行清修,介然自守。工詩文,好推引知名士,辟遠非類,不惡而嚴。進士顧嚐謁尚書邵寶,寶語曰:‘子立身,當以柴墟為法。’柴墟者,別號也。嘉靖初,賜諡文懿。”需作兩點說明:(1)儲是秦潼人,明朝秦潼屬泰州管轄,故《明史》曰“泰州人”。(2)古代寒士,常借佛寺讀書。儲“家貧”,《東台縣誌》說他借壽聖寺內水雲樓讀書,可信。
又,《東台縣誌》卷二十七《傳八?尚義(捐施)》雲:“朱廷琛,秦潼人。少鰥,不再娶,曆四十餘年,建石橋,施棺七百餘具。”尚義捐施之朱廷琛,重修水雲樓古建築,可信。
我對水雲樓有永遠難忘的記憶。日軍侵華,故鄉揚州淪陷,我不願受敵偽奴化教育,負笈於秦潼小鎮,肄業於江蘇省立第一臨時高級中學,校址在壽聖寺,水雲樓樓上為宿舍,樓下為教室。“文化大革命”時,水雲樓遭火災,雖重建,不是真文物。今將《東台縣誌》卷一《圖》之《秦潼水雲樓圖》影印,俾讀者得窺原貌,有助於理解《水雲樓詞》。
(二)
《水雲樓詞》,蔣春霖著。春霖,字鹿潭。江陰人,寄籍大興。著名詞人。《江陰縣續誌》卷十五《人物》、《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傳一》都說他“慕”納蘭性德之《飲水》、項鴻祚之《憶雲》名其詞曰《水雲》。此說缺乏文獻根據,尚需覓證,才能成立。另有一說,則謂春霖曾居秦潼水雲樓。但《水雲樓詞》《水雲樓詞續》《水雲樓剩稿》等書中,均無春霖自言居秦潼水雲樓之事,王璋《民國東台縣誌》中,亦無蔣春霖之名。
蔣春霖任富安場、東台場鹽課大使時,居於東台。秦潼水雲樓為東台縣境內之勝地,春霖選擇住處,以水雲樓最為可能。蓋壽聖寺在小島上,水雲樓舊有“水流雲在”匾,登樓四望,煙水茫茫,小舟來往,風景如畫,富有詩意,適合文人墨客居住。陳寅恪自述研究方法曰:“吾人今日可依據之材料,僅為當時所遺存最小之一部”,必“神遊冥想”,與古人“處於同一境界”,“表一種之同情”,“始可以真了解”。(見《金明館叢稿二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如我是蔣春霖,於漂泊幹戈之際,亦必以此樓為安身之所。
《水雲樓詞續》宗源瀚《序》雲:“先刻《水雲樓詞》於東台”。今按:《水雲樓詞》徐《序》撰於鹹豐七年,何詠《序》撰於八年,李肇增、褚榮槐二《序》撰於十一年。《水雲樓詞》之刻印,當在鹹豐末、同治初。(同治四年蔣春霖所作之《琵琶仙》,即入《詞續》。)古人常借佛寺刻書,《水雲樓詞》當刻於壽聖寺。春霖寓居於此,刻詞集於此,故以水雲樓名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