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殷?《丹陽集》輯校――附《丹陽集》辨偽(2 / 3)

蔡隱丘

(殷?曰:)隱丘詩,體調高險,往往驚奇,雖乏綿密,殊多骨氣。蔡詩曰:“整中千嶂聳,曳履百泉鳴。”[1]又詩:“山上天將近,人間路漸遙。”[2]又詩:“草徑不聞金馬詔,鬆門唯見石人看。”[3](同上)

“校”

[1]全篇已失傳。“中”,《全唐詩》作“巾”。

[2]此詩題為《石橋琪樹》。《全唐詩》雲:“《文苑》作蔡隱石,《萬首絕句》作僧隱丘詩。”

[3]全篇已失傳,這兩句《全唐詩》漏載。

張潮

(殷?曰:)潮詩,委曲怨切,頗多悲涼。潮詩曰:“孟夏麥始秀,江上多南風”[1]又詩:“日暮情更來,空望去時水。”[2](同上)

“校”

[1][2]此詩題為《江風行》(一作《長幹行》)。

蔡希周

(殷?曰:)希周詞彩明媚,殊得風規。蔡詩曰:“殿氛氳擁香溜,紗宛轉閉春風。”[1](同上)

“校”

[1]此詩題為《奉和扈從溫泉宮承恩賜浴》。“氛氳”,《全唐詩》作“氤氳”。按:“氛氳”不誤,《全唐詩》卷八十六張說《遙同蔡起居〈偃鬆篇〉》有“氣連宮闕借氛氳”句,卷二百岑參《高冠(一作“官”)穀口招(一作“贈”)鄭》有“山靄碧氛氳”句可證。“春風”,《全唐詩》作“和風”。張暈(殷?曰:)暈詩,巧用文字,務在規矩。暈詩曰:“茫茫煙水上,日暮陰雲飛。孤坐正愁緒,湖南誰衣。”[1]

(同上)

“校”

[1]失題。

(殷?曰:)詩,窈窕鮮潔,務為奇巧。詩曰:“寒深包晚橘,風緊落垂楊。”[1]又詩:“孤山日暮青”[2]亦為清唱。(同上)

“校”

[1]此詩題為《潘司馬別業》。“包”,《全唐詩》雲:“一作‘抱’。”

[2]此詩題為《送潘三入京》。

蔡希寂

(殷?曰:)希寂詞句清迥,情理綿密。希寂詩曰:“河水流城下,山雲起路傍。”[1]又詩:“象筵列虛白,幽偈清心胸。”[2](同上)

“校”

[1]此詩題為《陝中作》。

[2]全篇已失傳。這兩句《全唐詩》漏載。

(殷?曰:)詩,經典古雅。詩曰:“青青江潭樹,日夕增所思。”[1]又詩:“雪蔽望鄉處,雨愁為客心。”[2](同上)

“校”

[1]全篇已失傳。“青青”,《全唐詩》作“清清”。

[2]此詩題為《清館作》。

徐延壽

(殷?曰:)延壽詩,婉孌豔美。餘〔徐〕詩:“餘花怨春盡,微月起愁陰。”[1]又詩:“莫吹胡塞曲,愁殺隴頭人。”[2](同上)

“校”

[1][2]此詩題為《折楊柳》。“愁”,《全唐詩》作“秋”。“塞”,《全唐詩》雲:“一作‘笳’。”

申堂構

(殷?曰:)堂構善敘事詠物,長於情理。詩曰:“霜添柏樹冷,氣拂桂林寒。”[1](同上)

“校”

[1]全篇已失傳。

樊光

(殷?曰:)光詩理周旋,詞局妥帖。光詩曰:“巧裁蟬鬢畏風吹,畫作蛾眉恐人妒。”[1]

(《吟窗雜錄》卷二十六《曆代吟譜》)

“校”

[1]全篇已失傳。“畫”,《全唐詩》作“盡”。

注:

《吟窗雜錄》據國家圖書館藏明鈔本。

附:《丹陽集》辨偽

(一)

《宗月鋤先生遺著八種》中,有所謂“《丹陽集》”者,摘錄其要點如下:

丹陽集

唐丹陽進士殷?集

延陵二人

大理司直包融(按:融在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齊名,號“吳中四士”。)

《登翅頭山題儼公石壁》

《阮公嘯台》

《酬忠公林亭》

《送國子張主簿》

《和陳校書省中玩雪》

《和崔會稽詠王兵曹廳前湧泉勢成中字》

《賦得岸花臨水發》

《武陵桃源送人》

監察禦史儲光羲(《丹陽集》選凡一十八人。其十七人之詩,集外無傳,止存一二斷句,見之《吟窗雜錄》,儲光羲積二百餘首,有專集著錄,所選已散入集中,未由別擇矣。惟殷蟠〔?〕《河嶽英靈集》亦錄儲作,其小序雲:“儲公詩,不複廣引”雲。愚按:《荊楊集》名不見新、舊《唐書》,當即“丹陽”之訛。今全錄其詩於前,而係以《河嶽英錄》所選,雖未必錙銖皆合,其大旨或庶幾焉。)

《述華清宮五首》

《遊茅山五首》

《雜詩二首》

《效古二首》

《猛虎詞》

《射雉詞》

《采蓮詞》

《牧童詞》

《田家即事》

《寄孫山人》

《酬綦母〔毋〕校書夢遊耶溪見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