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殷?《丹陽集》輯校――附《丹陽集》辨偽(3 / 3)

《使過彈箏峽作》

曲阿九人

餘杭尉丁仙芝(按:儲光羲有《貽丁主簿仙芝別》詩,自注雲:“同為太學諸生”,“同年舉,而丁侯先第”。)

《和薦福寺英公新構禪堂》

《贈朱中書》

《戲贈姚侍郎》

《餘杭醉歌贈吳山人》

《京中守歲》

《渡揚子江》

《長寧公主舊山池》

《剡溪館聞笛》

《越裳貢白雉》

《江南曲五首》

緱氏主簿蔡隱丘(按,隱丘原名希逸,希綜之第四兄也。希綜作《法書論》,曆序家世,謂其與第七兄洛陽尉希寂,並深工草隸,頗為當代所稱。)

《石橋琪樹》

監察禦史蔡希周

《奉和扈從溫泉宮承恩賜浴》

渭南尉蔡希寂唐竇蒙《述書賦》注:“蔡希寂,濟陽人,全部郎中。玩學潤身,假借盈篋。”愚按:濟陽當是郡望,猶儲光羲之魯國(見《英靈》王昌齡小序)。郎中乃後來所曆。故所署不同耳。

《同家兄題渭南王公別業》

《登福先寺上方然公禪室》

《陝中作》

《洛陽客舍逢祖詠留宴》

《贈張敬微》

處士張彥雄(詩闕)

處士張潮

《江風行》

《襄陽行》

《采蓮詞》

《江南行》

《長千〔幹〕行》校書郎張

《遊棲霞寺》

絕句

吏部常選周

《潘司馬別業》

《送潘三入京》

《臨川山行》

長洲尉談

《清溪館作》

句容三人

忠王府倉曹參軍殷遙(按:遙仕宦不達,身後極為寥落,止遺一女。故王維哭之,詩雲:“念君等為死,萬事傷人情。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齡。泱漭寒郊外,蕭條聞哭聲。”儲光羲亦哭之雲:“筮仕苦貧賤,為客少田園。茅茨俯苫蓋,雙殯兩楹間。時聞孤女號,迥出陌與阡。”詩人至此,亦可傷矣。)

《塞上》

《送友人下第歸省》

《送杜士瞻楚州覲省》

《友人山亭》

《春晚山行》

硤石主簿樊光

《南中感懷》

橫陽主簿沈如筠

《寄張徵古》

《閨怨二首》

《寄天台司馬道士》江寧二人

右拾遺孫處玄

《詠黃鶯》

《失題》

處士徐延壽

《折楊柳》

《南州行》

《人日翦彩》

丹徒二人

江都主簿馬挺(詩闕)

武進尉申堂構

孝萱按:宗廷輔不但不可能看到殷?《丹陽集》,連引用《丹陽集》一些內容的《吟窗雜錄》也未見過,他所謂“《丹陽集》”,其中儲光羲詩,係從《河嶽英靈集》轉錄,包融等十四人詩及申堂構句,則抄自《全唐詩》,今特揭露其真相。

(二)

阮閱《百家詩話總龜後集》引《丹陽集》,非殷?書,乃宋人著作。

孫濤續輯《全唐詩話》卷八《武元衡》:“殷?《丹陽集》雲:武元衡詩不多,集中有《酬嚴司空荊南見寄》詩兩篇,一雲:‘金貂再領三公府,玉帳連封萬戶侯。’一雲:‘漢家征鎮委條侯,虎節龍旌居上頭。’皆續以‘簾卷青山巫峽雨,煙開碧樹渚宮秋’。第三聯一雲:‘劉琨坐嘯風清塞,謝題詩月滿樓’。一雲:‘金笳曾掩故人淚,麗句初傳明月樓。’皆續以‘《白雪》調高歌不得,美人相顧翠娥愁’。人訝其大同。餘謂乃元衡刪潤之本,集中兩存之,當以前篇為正,後篇誠未工也。”

孝萱按:殷?選編《河嶽英靈集》,錄常建、李白、王維、劉虛、張謂、王季友、陶翰、李頎、高適、岑參、崔顥、薛據、綦毋潛、孟浩然、崔國輔、儲光羲、王昌齡、賀蘭進明、崔署、王灣、祖詠、盧象、李嶷、閻防等二十四人詩,敘曰:“起甲寅,終癸巳。”“甲寅”是開元二年(714),“癸巳”是天寶十二載(753),而武元衡生於乾元元年(758)。殷?,盛唐人,武元衡,中唐人。殷?不可能評論武元衡詩。孫濤所引署名殷?的《丹陽集》,必非殷?之書。

《全唐詩話》卷七《盧綸》:“《丹陽集》雲:盧綸與吉中孚、韓、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夏侯審、李端皆能詩,齊名,號大曆十才子。”《錢起》:“《丹陽集》雲:錢起與郎士元齊名,時人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張籍》:“張籍,韓愈高弟也。”《白居易》:“《丹陽集》雲:元、白齊名,有自來矣。”《賈島》:“《丹陽集》雲:賈島攜新文謁韓愈雲:‘青竹未生翼,一步萬裏道。安得西北風,身願變蓬草。’可見急於求師。”《許渾》:“《丹陽集》雲:餘讀許渾詩,獨愛‘道直去官早,家貧為客多’之句,非親嚐者,不知其味也。”

孝萱按:“大曆十才子”、郎士元、韓愈、張籍、元稹、白居易、賈島、許渾等人,時代皆在殷?之後,殷?也不可能評論他們的詩。孫濤所引不署名的《丹陽集》,亦非殷?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