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殷?《丹陽集》輯校――附《丹陽集》辨偽(1 / 3)

序言

李都尉沒後九百餘載,其間詞人,不可勝數。建安末氣骨彌高,太康中體調尤峻,元嘉筋骨仍在,永明規矩已失,梁、陳、周、隋,厥道全喪,蓋時遷推變,俗異風革,信乎“人文化成天下”。

(《吟窗雜錄》卷四十一《雜序》)

(包)融與儲光羲皆延陵人,曲阿有餘杭尉丁仙芝[1]、緱氏主簿蔡隱丘、監察禦史蔡希周、渭南尉蔡希寂、處士張彥雄、張潮[2]、校書郎張暈[3]、吏部常選周、長洲尉談,句容有忠王府倉曹參軍殷遙[4]、硤石主簿樊光[5]、橫陽主簿沈如筠,江寧有右拾遺孫處玄[6]、處士徐延壽[7]丹徒有江都主簿馬挺[8]、武進尉申堂構,十八人皆有詩名。(殷?)彙次其詩,為《丹楊集》者。

(《新唐書》卷六十《藝文誌四?丁部集錄?別集類》)

“校”

[1]“仙”,《全唐詩》雲:“‘仙’一作‘先’。”

[2]“潮”,《全唐詩》雲:“一作‘朝’。”

[3]“暈”,《全唐詩》作“?”,又雲:“一作‘暈’。”

[4]“忠王府倉曹參軍”,《全唐詩》脫“忠”“倉曹”三字。

[5]“光”,《全唐詩》作“晃”,又雲:“一作‘光’。”

[6]“玄”,《全唐詩》雲:“一作‘立’。”

[7]“徐”,《全唐詩》雲:“‘徐’一作‘餘’。”

[8]“挺”,《全唐詩》作。

評語

包融

(與儲光羲等十八人皆有詩名。)詩曰:“春夢隨我心,搖揚逐君去。”[1]又詩:“荒台森荊杞,朦朧無上語。”[2]

(殷?稱之曰:)融詩,情幽語奇,頗多剪刻。

(《吟窗雜錄》卷二十四《曆代吟譜》)

“校”

[1]此詩題為《送國子張主簿》。“搖揚”,《全唐詩》作“悠揚”。

[2]此詩題為《阮公嘯台》。“朦朧無上語”,《全唐詩》作“蒙籠無上路”。

孫處玄

善屬文。有詩曰:“殘花與露落,墜葉隨風翻。”[1]又詩:“日側南澗幽,風凝北林暮。”[2]又詩:“漢家輕壯士,無狀殺彭王。一遇風塵起,令誰守四方。”[3](同上)

“校”

[1][2]全篇已失傳。

[3]失題。

沈如筠

(殷?曰:)如筠早歲馳聲,白首一尉。如筠詩曰:“綠蘿無冬春,彩雲竟朝夕。”[1]又詩:“嘶酸寒雁斷,淅瀝秋樹空。”[2]“漁陽燕舊都,美女花不如。”[3]

(《吟窗雜錄》卷二十五《曆代吟譜》)

“校”

[1]此詩題為《寄張徵古》。

[2]全篇已失傳。“嘶酸”,《全唐詩》作“思酸”。

按:“嘶酸”是唐人習用語,《全唐詩》卷一三三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有“嘶酸雛雁失群夜”句可證。

[3]全篇已失傳。丁仙芝

(殷?曰:)仙芝詩,婉麗清新,迥出凡俗,恨其文多質少。仙芝詩曰:“窮巷常閉戶,秋城聞衣。”[1]又詩:“樹迥草秋色,川長遲落暉。”[2]又詩:“庭閑花自落,門閉水空流。”[3]又詩:“山空響不散,溪靜曲宜長。”[4](同上)

“校”

[1]全篇已失傳。“窮巷”,《全唐詩》作“窮花”。

[2]全篇已失傳。“草”,《全唐詩》作“早”。

[3]此詩題為《長寧公主舊山池》。

[4]此詩題為《剡溪倌聞笛》。

殷遙

(殷?曰:)瑤〔遙〕詩閑雅,善用聲。瑤〔遙〕詩曰:“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雛飛。”[1]又詩曰:“遊魚逐水上,宿鳥向鳳棲。”[2](同上)

“校”

[1]此詩題為《春晚山行》。“成”,《全唐詩》雲:“一作‘垂’。”

[2]此詩題為《友人山亭》。“逐”,《全唐詩》作“逆”。

張彥雄

(殷?曰:)彥雄詩,但貴消〔瀟〕灑,不尚綺密,至如“雲壑凝寒陰,岩泉激幽響”[1]亦非凡俗之所能至也。(同上)

“校”[1]全篇已失傳。這兩句《全唐詩》漏載。

儲光羲

(殷?曰:)光羲詩,宏贍縱逸,務在直置。光羲詩曰:“日暮閑園裏,團團蔭榆柳。”[1]又詩:“當暑日方晝,高天無片雲。”[2]又詩:“桑間禾黍氣,柳下牛羊群。”[8]又詩:“河洲多青草,朝暮滋客愁。”[4]又詩:“山開洪色,天轉招搖星。”[5]又詩:“山門入鬆柏,無路極虛空。”[6](同上)

“校”

[1]此詩題為《田家雜興八首》(第八首)。

[2][3]此詩題為《行次田家澳(一作溴)梁作》。

[4]此詩題為《夜到洛口入黃河》。“滋”,《全唐詩》作“增(一作‘滋’)”。

[5]此詩題為《述華清宮五首》(第五首)。“洪”,《全唐詩》作“鴻”。

[6]此詩題為《遊茅山五首》(第五首)。“無路極虛空”,《全唐詩》作“天路涵(一作‘極’)空虛”。

按:殷?《河嶽英靈集》雲:“儲公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仁〔道〕,(得)浩然之氣。《述華清宮》詩雲:‘山開鴻?色,天轉招搖星’,又《遊茅山》詩雲:‘山門入鬆柏,天路涵虛空’。此例數百句,已略見《荊揚集》。”與《吟窗雜錄》所保存的《丹陽集》內容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