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荊州: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包括今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區,東漢時治所在漢壽(今湖南常德市東北)。
⑦漢皇:指漢高祖劉邦。
⑧霸主:指楚霸王項羽。在楚漢戰爭中戰敗,在烏江自刎。
⑨蕭何:漢初丞相,在楚漢戰爭中協助劉邦戰勝項羽,為建立漢王朝發揮了重要作用。
⑩韓信:劉邦的大將,在楚漢戰爭中為劉邦戰勝項羽發揮了巨大作用。
初封為齊王,後降為淮陰侯。呂後懷疑他謀反,用計將他殺死。
(11)張良:劉邦的謀士,在楚漢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封為留侯。
(12)喑(yìn 印)嗚叱吒:厲聲怒喝。
(13)分君臣先到鹹陽:這句指秦末起義軍首領楚懷王與各軍將領約定,誰先攻下鹹陽就讓誰在關中稱王。鹹陽:秦國都城,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北二十裏。
(14)一時:同時。
(15)黃閣:漢代丞相、太尉的官署。這句意指劉邦取得了政權,項羽失敗自殺。
(16)誅了八將:史書中並無項羽誅八將的記載,這裏是說項羽有勇無謀。
(17)靜鞭:皇帝儀仗之一,用鞭甩出響聲示意官員肅靜。
(18)獻帝:即劉協,他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即位時政權已名存實亡,先後成為董卓、曹操的傀儡。後曹丕稱帝,他被廢為山陽公。
(19)董卓:東漢末年軍閥,原為梁州豪強,漢靈帝時曾任並州牧,後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獨攬大權,被王允、呂布所殺。
(20)呂布:東漢末年軍閥,原是並州刺史丁原的部下,後殺丁投歸董卓,不久與王允合謀殺死董卓,封溫侯,割據徐州,戰敗後為曹操所殺。
(21)兄弟:指張飛。範陽:涿郡,在今河北省涿縣。張,涿郡人。
(22)兄長:指劉備。樓桑是他生長的地方。
(23)諸葛在南陽:諸葛亮曾隱居河南南陽。
(24)皇叔:劉備。
(25)三謁臥龍岡:指劉備三次到臥龍岡拜請諸葛亮。
(26)覷:看。者:語尾助詞,無義。
(27)將:拿。
(28)報複:通報。
(29)魯子敬:魯肅,字子敬。
(30)拖地膽黃文:史無此人,黃文及其綽號拖地膽是作者虛擬的。
(31)兀:發語詞,無義。廝:對男子的蔑稱。
(32)一相:這裏含有完全、簡直是的意思。這句意為,看那關羽的英雄氣概,簡直是一位神靈。
(33)掙棗:指臉色紅如棗子。
(34)偃月:半圓形。
(35)豆腐酒:指辦喪事的素宴。這句意為,不是來找死的。
(36)不中:不行,這裏指不能去。
(37)兩朝:指蜀、吳兩國。
(38)畫堂別是風光:與末句“開宴出紅妝”都是借用蘇軾《滿庭芳》詞句,意指魯肅宴請另有他圖。
(39)巴豆:中藥名,吃了下瀉。砒霜:毒藥。這裏比喻魯肅設宴不懷好意。
(40)玳:通“瑇”,音義均與“毒”同。
(41)打鳳牢龍:安排了圈套讓別人去鑽。
(42)謹謹:慎重。
(43)彀中:原意指弓箭射程之內,這裏比喻為機謀、圈套。
(44)許來大:這麼大。
(45)親傍:靠近,這裏指接應。
(46)胡同:小巷。這句意為殺出一條血路。
(47)猿猱:猿和猱都是靈長類動物,臂長,運轉靈活。這句意為展開猿猱那樣靈活的長臂。
(48)掣:抽。這句意為拔出閃著秋霜般光芒的利劍。
(49)小可:細微,沒什麼了不起。
(50)五關斬將:評話中有關羽離別曹操,過五關斬六將,去尋找劉備的情節。
(51)許昌: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許昌東。
(52)親侄:指劉備兒子劉禪,即劉阿鬥。冀王:評話、雜劇中都稱袁紹為“冀王”。劉備曾寄身袁紹軍中,關羽知道劉備下落後,辭別曹操到袁紹軍中尋劉備。這句即指此事。
(53)灞陵橋:評話中有關羽辭別曹操去尋劉備,曹操的部將張遼獻計,在灞陵橋兩旁設埋伏擒關羽未成的故事。雜劇中也有此情節。
(54)蔡陽:曹操的部將,被劉備殺死,戲劇小說中傳為關羽所殺。
(55)刀挑征袍: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對曹操不辭而別,曹操派人給關羽送征袍,關羽恐其有詐,騎在馬上用刀將征袍挑過來。
(56)三月襄陽:蔡瑁在襄陽設宴,意圖謀害劉備,劉備借故離席,騎馬跳過檀溪脫險的事發生在三月。這裏借指單刀赴會有驚無險。
(57)折莫:盡管。
(58)孫:指孫武,春秋時著名軍事家。吳:指吳起,戰國時著名軍事家。
(59)強:強。
(60)臨潼會:即臨潼鬥寶。故事傳說春秋時秦穆公召集各國帶寶物到臨潼來鬥寶,楚國派伍子胥前往參加。會上伍子胥勝了秦國,秦穆公惱羞成怒,拿住十七國諸侯,伍子胥捉住秦穆公,迫使秦穆公放了各國諸侯並與各國修好。這裏意指魯肅並沒有秦穆公厲害。
(61)鴻門會:楚漢相爭時,楚霸王項羽在鴻門設宴招待劉邦,圖謀在宴會上將劉邦殺死。後人便把表麵客套、內裏充滿殺機的宴會比做鴻門宴。
(62)折麼:盡管。
(63)顏良:袁紹的大將,被關羽所殺。攘:奪,這裏指廝殺。
(64)弩:用機栝發箭的弓。
(65)龍蛇:古時旌旗上畫有龍蛇的圖案。
(66)假饒:任憑。
(67)古剌剌:擬聲詞。彩磨:染了彩色的。
(68)撲冬冬:擬聲詞。畫鼓、征鼙:都是古代軍中的樂器。
(69)齊臻臻:齊齊整整。
(70)密匝匝:嚴嚴密密。
(71)和:唱。
(72)齊排雁翅:指刀劍如雁翅般整齊地排列著。
(73)四楞:四麵有棱角。
(74)五方旗:表示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旗號。
(75)六:“綠”的同音假借字。六沉槍:即綠沉槍,槍杆為深綠色。
(76)七:“漆”的同音假借字。七稍弓:即漆稍弓。
第四折(魯肅上,雲:)歡來不似今朝,喜來那逢今日。小官魯子敬是也。我使黃文持書去請關公,欣喜許今日赴會,荊襄地合歸還俺江東。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後,令人江上相候,見船到便來報我知道。
(正末關公引周倉上,雲:)周倉,將到那裏也?(周雲:)來到大江中流也。(正雲:)看了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嗬!(唱:)“雙調新水令”大江東去浪千疊,引著這數十人駕著這小舟一葉。又不比九重龍鳳闕①,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夫心別②,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③。
(雲:)好一派江景也嗬!(唱:)“駐馬聽”水湧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④?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黃蓋轉傷嗟⑤。破曹的檣櫓一時絕,鏖兵的江水由然熱,好教我情慘切!(雲:)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雲:)卻早來到也,報複去。(卒報科。)(做相見科。)(魯雲:)江下小會,酒非洞裏之長春⑥,樂乃塵中之菲藝⑦,猥勞君侯屈高就下⑧,降尊臨卑,實乃魯肅之萬幸也!(正雲:)量某有何德能,著大夫置酒張筵,既請必至。(魯雲:)黃文,將酒來。二公子滿飲一杯⑨。
(正雲:)大夫飲此杯。(把盞科。)(正雲:)想古今咱這人過日月好疾也嗬!(魯雲:)過日月是好疾也。光陰似駿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正唱:)“胡十八”想古今立勳業,那裏也舜五人⑩、漢三傑?兩朝相隔數年別,不付能見者(11),卻又早老也。開懷的飲數杯,(雲:)將酒來。(唱:)盡心兒待醉一夜。
(把盞科。)(正雲:)你知“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麼(12)?(魯雲:)既然將軍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借物不還者為之怨。想君侯文武全材,通練兵書,習《春秋》《左傳》,濟撥顛危,匡扶社稷,可不謂之仁乎?待玄德如骨肉,覷曹操若仇讎,可不謂之義乎?辭曹歸漢,棄印封金,可不謂之禮乎?坐服於禁(13),水淹七軍,可不謂之智乎?且將軍仁義禮智俱足,惜乎止少個信字,欠缺未完。再若得全個信字,無出君侯之右也。(正雲:)我怎生失信?(魯雲:)非將軍失信,皆因令兄玄德公失信。(正雲:)我哥哥怎生失信來?(魯雲:)想昔日玄德公敗於當陽之上,身無所歸,因魯肅之故,屯軍三江夏口(14)。魯肅又與孔明同見我主公,即日興師拜將,破曹兵於赤壁之間。江東所費巨萬,又折了首將黃蓋。因將軍賢昆玉無尺寸地(15),暫借荊州以為養軍之資;數年不還。今日魯肅低情曲意,暫取荊州,以為救民之急;待倉廩豐盈,然後再獻與將軍掌領。魯肅不敢自專,君侯台鑒不錯(16)。(正雲:)你請我吃筵席來那,是索荊州來?(魯雲:)沒、沒、沒,我則這般道。孫、劉結親,以為唇齒,兩國正好和諧。(正唱:)“慶東原”你把我真心兒待,將筵宴設,你這般攀今覽古,分甚枝葉(17)?我根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詩雲子曰”,早該豁口截舌(18)!有意說孫、劉,你休目下番成吳、越(19)!(魯雲:)將軍原來傲物輕信(20)!(正雲:)我怎麼傲物輕信?(魯雲:)當日孔明親言:破曹之後,荊州即還江東。魯肅親為代保。不思舊日之恩,今日恩變為仇,猶自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聖人道:“信近於義,言可複也(21)。”去兵去食,不可去信(22)。“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23)?”今將軍全無仁義之心,枉作英雄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