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管鮑分金:春秋時管仲與鮑叔牙為友,兩人共同經商,鮑叔牙知管仲家貧,總將賺的錢多分些給他。後人以此比喻朋友間的義氣。
(20)孫龐刖(yuè月)足:春秋時孫濱和龐涓是同學,龐涓做了魏相後,忌妒孫濱的才能,他將孫濱騙去砍斷了雙足。後人以此比喻不忠實的朋友。
(21) 雲殢雨:形容男女纏綿之態。
(22)尋根拔樹:尋根究底。
(23)所算:暗算。
(24)乞留乞良:象聲詞,形容悲切時的抽泣聲。
(25)迷留沒亂:形容情急時暈頭轉向。
(26)這鄭孔目拿定了蕭娥胡做:內容出自元楊顯之的雜劇《鄭孔目風雪酷寒亭》的故事:鄭州府衙孔目鄭嵩,娶妓女蕭娥為後妻,前妻生的兒子僧住、女兒賽娘備受折磨。後蕭娥與人通奸,被鄭嵩殺死,鄭因此犯罪流配,家破人散。
(27)甫能:剛剛。
(28)存坐:存身,過日子。
(29)家緣家計:家業財產。
(30)齋糧道服:出家人的生活口糧和衣服。
(31)銅豆兒家緣:富裕的家產。
(32)情知:明知。
(33)休書:封建社會丈夫離棄妻子的文書。
(34)護身符:原指用黃紙畫了符號圖形,隨身攜帶以避邪消災的迷信用品,後用來比喻蠻橫拔扈的庇護勢力。
(35)東君:春天之神。
(36)鶯儔燕侶:比喻夫妻情投意合。
(37)浮雲世態:世事像浮雲般變化不定。
(38)湘江竹:傳說虞舜死後,他的妃子湘夫人非常悲痛,哭泣的眼淚滴在青竹上,變成青竹上的斑點,這種竹子被稱做斑竹,又稱湘妃竹。這裏意謂悲哀到極點。
(39)心灰卓氏,幹老了相如:這兩句意指即使像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那樣的夫妻愛情,我現在也覺得枯竭了。
(40)金縷歌:泛指歡樂歌曲。
(41)金鸚鵡:黃金製造的鸚鵡式的酒杯,這裏泛指豪華的酒杯。
(42)錦鷓鴣:彩色的鷓鴣,這裏泛指屏風上彩色的花鳥。
(43)器具:才能,本領。
(44)方術:古代指巫術、相術、神仙術等,這裏指手段。
(45)掌刑名:掌管司法工作。
(46)完聚:團圓。
(47)悔:同“晦”。
第四折(外扮包待製引從人上,詩雲:)咚咚衙鼓響,公吏兩邊排,閻王生死殿,東嶽攝魂台①。老夫姓包名拯②,字希文,廬州金鬥郡四望鄉老兒村人氏③。官封龍圖閣待製④,正授開封府尹⑤。奉聖人的令,差老夫五南采訪⑥。來到許州,見一兒一女,原來是銀匠李四的孩兒,他母親被魯齋郎奪了,他爺不知所向。這兩個孩兒,留在身邊。行到鄭州,又收得兩個兒女,原來是都孔目張珪的孩兒,他母親也被魯齋郎奪了,他爺不知所向。我將這兩個孩兒,留在家中,著他習學文章。早是十五年光景⑦,如今都應過舉⑧,得第了也⑨。老夫將此一事,切切於心,拳拳在念⑩。想魯齋郎惡極罪大,老夫在聖人前奏過:有一人乃是“魚齊即”,苦害良民,強奪人家妻女,犯法百端。聖人大怒,即便判了斬字,將此人押赴市曹(11),明正典刑(12)。到得次日,宣魯齋郎。老夫回奏道:“他做了違條犯法的事,昨已斬了。”聖人大驚道:“他有甚罪斬了?”老夫奏道:“他一生擄掠百姓,強奪人家妻女,是禦筆親判斬字,殺壞了也。”聖人不信,“將文書來我看。”豈知“魚齊即”三字,魚字下邊添個日字,齊字下邊添個小字(13),即字上邊添一點。聖人見了,道:“苦害良民,犯人魯齋郎,合該斬首。”被老夫智斬了魯齋郎,與民除害。隻是銀匠李四,孔目張珪,不知所向。我如今著他兩家孩兒,各帶他兩家女兒,天下巡廟燒香,若認著他父母,教他父子團圓,也是老夫陰騭的勾當(14)。張千,你分付他兩個孩兒,同兩個女兒,明日往雲台觀燒香去,老夫隨後便來。(詩雲:)他不遵王法太疏狂,專要奪人婦女做妻房,被我中間改做“魚齊即”,用心智斬魯齋郎。(下。)(淨扮觀主上,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5)。”小道姓閻,道號雙梅,在這雲台觀做著個住持。今日無事,看有甚麼人來。
(李四同旦兒上,雲:)自家李四是也。自從與俺那兒女失散了十五年光景,知他有也無?來到這雲台觀裏,與俺姐姐、姐夫,並兩家的孩兒,做些好事咱(16)。(做見觀主科,雲:)兀那觀主,我是許州人氏,一徑的來做些好事(17)。(觀主雲:)你做甚麼好事?超度誰?(李四雲:)超度姐夫張珪,姐姐李氏,一雙兒女金郎、玉姐;還有自己一雙兒女喜童、嬌兒。與你這五兩銀子,權做經錢(18)。(觀主雲:)我出家人,要他怎麼?是好銀子,且收下一邊。看齋食(19),請吃了齋,與你做好事。(貼旦道扮上(20),雲:)貧姑李氏,乃張珪的渾家,被魯齋郎奪了我去,可早十五年光景,一雙兒女不知去向,連張珪也不知有無。魯齋郎被包待製斬了,我就舍俗出家。今日去這雲台觀,與張珪做些好事咱。早來到也。(做見觀主科。)(觀主雲:)一個好道姑也!道姑,你從那裏來?(貼旦雲:)我一徑的來與丈夫張珪,孩兒金郎、玉姐,做些好事。(李四雲:)誰與張珪做好事?(貼旦雲:)我與張珪做好事。(李四雲:)兀的不是姐姐李氏!(相見打悲科。)(貼旦雲:)兄弟,這婦人是誰?(李四雲:)這個便是你兄弟媳婦兒。姐姐,你怎生得出來?(貼旦雲:)包待製斬了魯齋郎,俺都無事釋放。今日來雲台觀,追薦你姐夫並孩兒金郎(21)、玉姐。(李四雲:)我也為此事來,咱和你一同追薦者。(李俫冠帶同小旦上(22),雲:)小官李喜童,妹子嬌兒。我母親被魯齋郎奪將去了,父親不知所向。虧了包待製大人,收留俺兄妹二人,教訓成人。今應過舉,得了頭名狀元。奉著包待製言語,著俺去雲台觀裏,追薦我父母去。早來到了也。兀那住持那裏?(觀主雲:)早知相公到來,隻合遠接;接待不著,勿令見罪。呀,怎生帶著個小姐走?(李俫雲:)我一徑的來做些好事。(觀主雲:)相公要追薦何人?(李俫雲:)追薦我父親銀匠李四。(李四雲:)是誰喚銀匠李四?(李俫雲:)兀的不是我父親?(李四雲:)你是誰?(李俫雲:)則我便是您孩兒喜童、妹子嬌兒。(旦雲:)孩兒也,你在那裏來?(李俫再說前事,悲科。)(李四雲:)孩兒,拜你姑姑者。(做拜科。)(貼旦雲:)這兩人是誰?(李四雲:)這兩個便是我的孩兒。
(貼旦悲科,雲:)你一家兒都完聚了,隻是俺那孔目並兩個孩兒,不知在那裏!(張珪冠帶同小旦上,雲:)小官是張孔目的孩兒金郎,妹子玉姐。我母親被魯齋郎奪去,父親不知所向。多虧了包待製大人,收留俺兄妹二人,教訓成人,應過舉,得了官也。包待製著俺雲台觀追薦父親去,可早來到也。住持那裏?(觀主雲:)又是一個官人,他也帶著小娘子走。相公到此隻甚(23)?(張珪雲:)特來做些好事。(觀主雲:)追薦那一個?(張珪雲:)追薦我父親張珪,母親李氏。(貼旦雲:)誰喚張珪、李氏?(張珪雲:)我喚來。(貼旦雲:)你敢是金郎麼?(張珪雲:)妹子,兀的不是母親?(做悲科。)(貼旦雲:)這十五年,你在那裏來?(張珪雲:)自從母親去了,父親不知所向。
多虧了包待製大人,將我兄妹二人教訓,應過舉,得了官也。今日奉包待製言語,著俺雲台觀追薦父母,不想得見母親;不知俺父親有也無!(做悲科。)(李四雲:)姐姐,這個既是你的兒子,我把女兒嬌兒,與外甥做媳婦罷。(張珪雲:)母親,將妹子玉姐,與兄弟為妻,做一個交門親眷(24),可不好那?(貼旦雲:)俺兩家子母怕不完聚,隻是孔目不知在那裏,教我如何放的下!(做悲科。)(正末愚鼓簡板上(25),詩雲:)身穿羊皮百衲衣(26),饑時化飯飽時歸;雖然不得神仙做,且躲人間閑是非。想俺出家人,好是清閑也嗬!(唱:)“雙調新水令”想人生平地起風波,爭似我樂清閑支著個枕頭兒高臥(27)!隻問你煉丹砂唐呂翁(28),何如那製律令漢蕭何(29)?我這裏醉舞狂歌,繁華夢已參破(30)。
“風入鬆”利名場上苦奔波,因甚強奪?蝸牛角上爭人我(31),夢魂中一枕南柯。不戀那三公華屋(32),且圖個五柳婆娑(33)。
(雲:)俺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嗬!(唱:)“甜水令”俺這裏春夏秋冬,林泉興味,四時皆可。常則是日夜宿山阿(34),有人相問,靜裏工夫,煉形打坐(35),笑指那落葉辭柯(36)。
“折桂令”想當初向清明日共飲金波(37),張孔目家世墳塋,須不是風月鳴珂(38)。他將俺兒女夫妻,直認做了雲雨巫娥(39)。俺自撇下家緣過活,再無心段匹綾羅。你休隻管信口開合(40),絮絮聒聒,俺張孔目怎還肯緣木求魚(41),魯齋郎他可敢暴虎馮河(42)。
“雁兒落”魯齋郎忒太過,(帶雲:)他道:“張圭,將你媳婦,則明日五更送將來,我要。”(唱:)不是張孔目從來懦(43)。他在那雲陽市劍下分(44),我去那華山頂峰頭臥。
(雲:)我則道他一世兒榮華富貴,可怎生被包待製斬了,人皆歡悅。
(唱:)“得勝令”今日個天理竟如何?黎庶盡謳歌。再不言宋天子英明甚,隻說他包龍圖智慧多。魯齋郎哥哥,自惹下亡身禍;我舍了個嬌娥,早先尋安樂窩。
(雲:)今日我去雲台觀散心咱。(貼旦雲:)李四,你看那道人,好似你姐夫,你試喚他一聲咱!(李四叫科,雲:)張孔目!(正末回頭科,雲:)是誰叫張孔目?(做見科,雲:)兀的不是我渾家李氏?(貼旦雲:)你怎生撇了我出了家?勸你還俗罷!(正末詩雲:)你待散時我不散,悲悲切切男兒漢;從前經過舊恩情,要我還俗嗬、有如曹司翻舊案(45)。(眾雲:)你還了俗罷!(正末雲:)我修行到這個地步,如何肯再還俗!(眾拜科。)(正末唱:)“川拔棹”不索你鬧鑊鐸(46),磕著頭禮拜我。(李四雲:)姐夫,今日咱兩家夫婦兒女都完聚了,你可怎生舍的出家去?你依著我,隻是還了俗者!(正末唱:)誰聽你兩道三科(47),嚷似蜂窩,甜似蜜缽!我若是還了俗可未可(48)!(貼旦雲:)孔目,平素你是受用的人,你為何出家?你怎生受的那苦?
(正末唱:)“七弟兄”你那裏問我為何受寂寞,我得過時且自隨緣過,得合時且把眼來合,得臥時側身和衣臥。
“梅花酒”不是我自間闊(49),趁浪逐波,落落托托(50),大笑嗬嗬。
夫共妻、任摘離,兒和女、且隨他,我這裏自磨陀(51),飲香醪(52),醉顏酡(53),拚沉睡在鬆蘿(54)。
“收江南”呀!抵多少南華莊子鼓盆歌(55)。烏飛兔走疾如梭,猛回頭青鬢早皤皤(56)。任傍人勸我,我是個夢醒人,怎好又著他魔?
(包待製衝上,雲:)事不關心,關心者亂。老夫包拯,來到這雲台觀,見一簇人鬧,不知為甚麼?(李四雲:)爺爺,小的是許州人銀匠李四。
俺姐姐被魯齋郎強奪為妻,幸得爺爺智斬魯齋郎,如今俺姐姐回家來了。爭奈姐夫張圭出了家(57),不肯認他,因此小的每和他兒女,在此相勸,隻望爺爺做主咱!(包待製雲:)兀那張圭,你為何不認他?(正末雲:)我因一雙兒女,不知所在,已是出家多年了,認他做甚麼!(包待製雲:)張圭,你那兒女和李四的兒女,都在跟前,這十五年間,我都抬舉的成人長大,都應過舉,得了官也。如今將李四的女兒,與張圭的孩兒為妻;張圭的女兒,與李四的孩兒為妻:你兩家做個割不斷的親眷。張圭,你快還了俗者!(詞雲:)則為魯齋郎苦害生民,奪妻女不顧人倫,被老夫設智斬首,方表得王法無親(58)。你兩家夫妻重會,把兒女各配為婚。今日個依然完聚,一齊的仰荷天恩(59)。(正末同眾拜謝科,唱:)“收尾”多謝你大恩人救了咱全家禍,抬舉的孩兒每雙雙長大,莫說他做親的得成就好姻緣,便是俺還俗的也不誤了正結果(60)。
題目 三不知同會雲台觀(61)正名 包待製智斬魯齋郎“注釋”①攝魂台:迷信說法,攝取陰魂的場所。這裏形容公堂的森嚴。
②老夫:古代有地位老年男子的自稱。
③廬州:治所在今合肥市。
④龍圖閣待製:宋代有龍圖閣,設學士、直學士、待製、直閣等官。
⑤正授:正式任命。府尹:一府的最高行政長官。
⑥五南:指京城以南地區。采訪:察訪。
⑦早是:已是。
⑧應過舉:參加過科舉考試。
⑨得第:指考取功名。
⑩拳拳在念:時時掛念。
(11)市曹:鬧市,古代處決犯人多在鬧市執行。
(12)典刑:斬刑。
(13)齊:齊字繁體為“齊”,下邊添個“小”字即為“齋”(齋)。
(14)陰騭:功德。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是老子《道德經》裏的句子,道教以《道德經》為經典,所以雲台觀主閻雙梅出場時念這幾句,以表示身份。
(16)做些好事:指燒香拜神,為死者祈禱。與下文的“超度”同義。
(17)一徑:專門,特地。
(18)權:且。經錢:付給道士念經的錢。
(19)齋食:寺廟中的素食。
(20)道扮:道姑裝扮。
(21)追薦:追悼亡魂。與“超度”同。
(22)冠帶:官員服飾。
(23)隻甚:有甚麼事。
(24)交門親眷:相互婚娶的親家。
(25)愚鼓簡板:即漁鼓簡板,是唱“道情”的伴奏樂器。
(26)百衲衣:出家人苦行修身,以碎布縫製的衣服。
(27)爭似:怎能比。
(28)煉丹砂:道教善於煉丹,即從礦物中煉取藥物服用,追求長生不老。
唐呂翁:唐代的呂洞賓。
(29)何如那:何用過問。蕭何:漢初丞相,曾製定各種法律法令。
(30)參破:看破。
(31)蝸牛角上爭人我:古代寓言,出於《莊子》:蝸牛雙角上各有一個國家,一為“觸氏”,一為“蠻氏”,兩國經常發生激烈的戰鬥。後人以此借喻世人為小利勾心鬥角。
(32)三公華屋:指大官豪華的房屋。三公,東漢時稱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宋時期沿用這種稱呼。
(33)五柳婆娑:晉代詩人陶淵明棄官隱居,追求世外桃園的生活,在屋旁種了五株柳樹,自稱“五柳先生”。這裏張圭借以表達他厭棄世俗、向往清閑生活的願望。
(34)山阿:山嶺。
(35)煉形打坐:靜坐修煉身心。
(36)辭柯:離開樹枝。
(37)金波:酒。
(38)鳴珂:珂是懸掛在馬勒上的玉片,玉片碰撞的聲響叫“鳴珂”。古時貴族常騎掛有玉片的馬去妓院,因此即稱妓女聚居的地方為“鳴珂巷”。
風月鳴珂,泛指男女鬼混尋樂的地方。
(39)雲雨巫娥:傳說楚懷王曾夢見巫山神女,與她歡會,臨別時,巫山神女說她“旦為朝雲,暮為行雨”。這裏借指男女在風月場所的歡會。
(40)信口開合:張嘴亂說。也寫作“信口開河”。
(41)緣木求魚:到樹上捉魚,比喻做事方向不對。
(42)暴虎馮河:暴虎,指赤手空拳去打虎;馮河,指不用舟船涉水渡河,比喻蠻幹、冒險。這裏借指魯齋郎胡作非為。
(43)懦:軟弱。
(44)雲陽市:古時對死囚行刑的地方。
(45)曹司:古時分科辦事的官署。
(46)不索:不要,不必。鑊(huò 獲):無足鼎。鐸:金屬樂器。鬧鑊鐸:指鬧嚷嘈雜聲。
(47)兩道三科:意為翻來複去,重三道四。
(48)可未可:卻不可以。第一個“可”字表示轉折,意近似於“卻”。
(49)間闊:離別疏遠。
(50)落落托托:放浪不拘小節。
(51)磨陀:自由自在。
(52)香醪:香醇的好酒。
(53)醉顏酡(tuó駝):酒後臉紅。
(54)鬆蘿:植物名,大多懸垂在高山針葉林枝幹間,也有的生長在山石上。
(55)南華莊子鼓盆歌:“南華”指戰國時莊周的著作《莊子》,唐代稱為《南華經》。經中說莊周妻子死後,莊周在家敲盆歌唱,抒發悲哀。這裏意指出家比死了悲哀好。
(56)青鬢早皤皤:頭發早白了。
(57)爭奈:怎奈。
(58)無親:不分親疏。
(59)仰荷天恩:崇敬地感激皇上的恩德。
(60)正結果:正果。佛道兩教都將修行到功德圓滿作為歸宿稱做成正果。
(61)三不知:料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