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把一個哀傷的日子留給了中國。

春風,送走了全國人民衷心愛戴的鄧小平。

天若有情,大地當哭。再次負載一位偉人最後的行程和萬眾無盡的哀思,十裏長街將永遠記下這一幕,記下億萬人民對鄧小平的無限深情。中央隆重舉行追悼大會

1997年2月25日10時,數十架攝像機對著人民大會堂大禮堂。這一天,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這裏隆重舉行鄧小平追悼大會。大會實況同時向全國轉播。

鄧小平逝世以後,全國下半旗誌哀。追悼會這一天,全國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遼闊的中國大地,舉國上下,12億各族人民,沉痛悼念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

追悼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會場莊嚴肅穆,主席台以銀灰色為底色,台口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橫幅:

鄧小平追悼大會

主席台正中矗立著5米多高、黑色鑲框的鄧小平彩色巨幅遺像,兩旁是大型花環、16棵常青樹和冬青。

鄧小平的骨灰盒安放在遺像前的白蘭花和常青鬆柏中,骨灰盒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

鄧小平的夫人卓琳率子女敬獻的花圈,擺放在鄧小平的骨灰盒前。6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禮兵持槍肅立,守護在兩旁。

主席台兩側擺放著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榮毅仁和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中央紀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敬獻的花圈。

大禮堂二樓眺台懸掛的黑底黃邊白字橫幅上寫著: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的鄧小平永垂不朽!

三樓眺台懸掛的黑底黃邊白字橫幅上寫著:

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繼承鄧小平的遺誌,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大禮堂主席台下兩側和大禮堂外的中央大廳,擺放著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中共中央各部門、中央國家機關及各部門、各人民團體、首都各界群眾,人民解放軍三總部、全軍各大單位、各大軍區,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華社香港分社、新華社澳門分社,以及鄧小平家鄉等,捐獻的300多個花圈。

一大早,中央黨政軍群機關和首都各族各界代表,鄧小平生前友好、家鄉代表,就懷著悲痛的心情,從四麵八方絡繹不絕地來到人民大會堂,參加追悼大會。

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榮毅仁、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和子女等親屬,以及首都各界人士等一萬多人,參加了追悼大會。

追悼大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鵬主持。

10時整,李鵬宣布追悼大會開始。全場肅立,默哀3分鍾。由500人組成的軍樂團奏起悲壯的哀樂。

現場轉播的廣播和電視,把悲壯的哀樂聲傳到祖國城鄉,傳到北國南疆,傳到遼闊疆域各個地方的工廠、農村、商店、學校、連隊、機關、街道。

神州大地在靜默,億萬人民含淚肅立,緬懷鄧小平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範,寄托哀思。

與此同時,在奔馳的列車上,在江河湖海的輪船和軍艦上,在祖國各地的工廠和礦山,在一切有汽笛的地方,笛聲長鳴,震徹雲霄。

默哀後,人民大會堂奏起了莊嚴的國歌。雄壯的旋律,表達著億萬人民共同的心願:

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旗幟,堅定不移,滿懷信心,把鄧小平開創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堅持下去,勝利地到達目的地。

參加追悼大會並送花圈的還有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同誌,原中顧委常委,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主要負責人和無黨派知名人士,從中央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同誌,曾經和鄧小平同誌出生入死、共同戰鬥過的老戰友、老部下,他們是:丁關根、田紀雲、李嵐清、李鐵映、楊白冰、吳邦國、鄒家華、薑春雲、錢其琛、黃菊、尉健行、謝非、溫家寶、王漢斌、楊尚昆、萬裏、宋平、薄一波、宋任窮、張震、張萬年、遲浩田、任建新、陳慕華、費孝通、雷潔瓊、李錫銘、王丙乾、帕巴拉·格列朗傑、王光英、程思遠、盧嘉錫、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吳階平、宋健、李貴鮮、陳俊生、司馬義·艾買提、彭珮雲、羅幹、張思卿、葉選平、吳學謙、楊汝岱、王兆國、阿沛·阿旺晉美、賽福鼎·艾則孜、洪學智、趙樸初、錢偉長、錢正英、丁光訓、董寅初、孫孚淩、安子介、霍英東、馬萬祺、朱光亞、萬國權、何魯麗、劉瀾濤、李德生、肖克、張勁夫、陳錫聯、段君毅、姬鵬飛、黃華、彭衝、葉飛、廖漢生、王芳、穀牧、馬文瑞、王恩茂、呂正操、汪鋒、鄭天翔、劉複之、王鶴壽等。

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武警官兵,老同誌代表,首都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參加了追悼大會。

向追悼大會送花圈的還有:彭真、倪誌福、孫起孟、楊靜仁、鄧兆祥、巴金、錢學森、胡繩、蘇步青、王平、伍修權、江華、餘秋裏、張愛萍、耿飆、黃火青、習仲勳、方毅、楊成武、楊易辰等。江澤民追悼會上致悼詞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鄧小平追悼大會上致悼詞。

江澤民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光輝、戰鬥的一生和建立的豐功偉績。

江澤民說:

中國人民愛戴鄧小平同誌,感謝鄧小平同誌,哀悼鄧小平同誌,懷念鄧小平同誌,是因為他把畢生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鄧小平同誌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

在中國共產黨曆史上,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又領導人民開始了一場新的革命,要把中國由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變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在這兩次偉大革命的進程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曆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兩次偉大革命,兩次曆史性飛躍,造就了兩個偉大人物,這就是毛澤東同誌和作為毛澤東同誌的戰友、事業繼承者的鄧小平同誌。

江澤民指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同誌的領導下,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隨後又旗幟鮮明地強調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開始形成。這次全會,標誌著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曆史的偉大轉折,開辟了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曆史新時期。經過這次全會,鄧小平同誌成為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

同時,江澤民還指出:

鄧小平同誌留給我們的最可寶貴的財富,就是他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在這個理論指導下,製定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這個理論,科學地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係統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

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它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江澤民還說:

鄧小平同誌不僅以他創立的光輝的革命理論指引著我們,而且以他在長期革命實踐中錘煉出來的鮮明的革命風格感召著我們。

他的英名、業績、思想、風範將永載史冊,世世代代銘刻在人民的心中。

江澤民說到十屆三中全會鄧小平複出時的交待:

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就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這是我一種交心的話。

念到這裏時,江澤民不禁哽咽。

江澤民還強調:

更高地舉起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更好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黨中央領導集體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信念,也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識和願望。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能夠繼承鄧小平同誌的遺誌,堅定不移,滿懷信心,把鄧小平同誌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鄧小平同誌永垂不朽!

江澤民致悼詞後,全場向鄧小平深深三鞠躬。

10時58分,追悼大會在雄壯的《國際歌》聲中結束。

隨後,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榮毅仁等,與鄧小平的親屬—一握手,表示親切慰問。

1997年2月26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分別發表題為《深切悼念敬愛的鄧小平同誌,緬懷功績繼承遺誌共創偉業》和《繼承鄧小平同誌遺誌,把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社論。

在2月26日,鄧小平同誌治喪委員會發表第三號《公告》:

在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同誌逝世後,承蒙許多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和議會、政府部門,政黨,友好團體,各界友好人士,一些國際組織的負責人,許多國家的駐華使節,在華的外國友人,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發來了大量唁電、唁函,發表聲明、談話,參加吊唁活動,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慰問。對此,謹表示衷心的感謝。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決心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化悲痛為力量,為實現“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特此公告。

鄧小平同誌治喪委員會

1997年2月26日家鄉人民的深切悼念

2月25日,天沉沉的,四川省廣安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深切哀悼最崇敬和懷念的親人鄧小平。

鄧小平的故居,淩晨3時就有群眾趕來悼念。上午,自發從重慶和各地趕來的群眾近萬人。

牌坊村村民鄧型弟和愛國村石工藝人李正常師徒倆,用14米的大青石,刻製了一塊石碑,清晨立在故居的大門前,用隸書工工整整地刻著7個大字:

鄧小平永垂不朽

落款是:協興鄉親。

李正常說:“小平的政策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村民為他立一塊碑,使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瓦店鄉村民,從30多公裏外的華蒙山上移來一棵青鬆,栽在小平故居前,以寄托對小平的無限懷念之情。

廣安地區各單位都組織幹部群眾,收看鄧小平追悼大會的電視實況轉播。

地委辦公大樓,這天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幾百米長的青紗上,懸掛著故鄉人民送給鄧小平的挽聯:

日星隱耀青山垂淚九州兒女慟悼世紀巨掌

風月潛形碧水無言十億堯舜矢誌千秋勳業

廣安縣人民禮堂被擠得水泄不通。新華書店的同誌說,近兩天,他們搶運回來的4800張鄧小平彩色畫像,在這裏被群眾爭購一空。

在鄧小平的母校廣安一中,全校師生前一晚趕製了2315顆小白花,代表全校2315名師生的心,在10米長的祭幛上,鑲嵌著潔白的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