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同誌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對於生死問題的看法向來達觀,關於他的後事,近年來曾對我們多有交代。
為了體現小平同誌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後一個篇章,根據他的囑托,我們提出如下意見:
1、不搞遺體告別儀式。小平同誌曆來主張喪事從簡,不搞遺體告別儀式符合他的看法。
2、追悼會在火化後舉行。骨灰盒以中國共產黨黨旗覆蓋,上方懸掛體現小平同誌精神麵貌的彩色照片,以表達莊重肅穆的氣氛。
3、家中不設靈堂。
4、捐獻角膜,解剖遺體供醫學研究。
5、不留骨灰。根據小平同誌本人的意願,把骨灰撒入大海。
小平同誌毫無保留地把畢生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我們希望,我們為小平同誌所做的最後一件事,既能體現小平同誌的精神本質,又能以最樸素和最莊嚴的方式表達我們的哀思。
以上當否,請予考慮。
卓琳暨子女
鄧林鄧樸方鄧楠
鄧榕鄧質方
1997年2月15日
2月19日21時8分,鄧小平因患帕金森病晚期,並發肺部感染,呼吸循環功能衰竭,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卓琳帶著全家人來向親人告別。卓琳心裏明白這是最後的告別了,隻是沒有說出來,她是不願意讓這種可怕的想法在腦子裏麵形成的。
當時,卓琳隻想說:“老爺子,我在喊你!你聽見了沒有!”
可是,小平什麼也聽不見了。他辛勤操勞的一生已經終止,戰鬥的日子已成往事了。
鄧小平的心髒停止了跳動,那時是21時08分。當晚,京城晴空萬裏,皓月當空。
最先向遺體告別的是鄧小平身邊的工作人員。
“眼睛一閉,總覺得首長還在辦公室坐著。音容笑貌老是擺脫不了。”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士斌說,“說實在的,就是跟家裏人一樣,跟自己父母一樣。”
黃琳說:“他的角膜也貢獻出來了,遺體也捐作醫學研究,最後,骨灰也撒到祖國的大海裏去了。”說著說著,又哭了起來。
黃琳接著說:“他什麼都沒有留下,所以我想隻能是把他默默地裝在我們心裏。他的確什麼也沒有留下來,秘書接到命令,把他留下的衣物全都燒了。”
此刻,宣武門大街上的新華社夜班值班室,也得到了那份早就準備好的訃告。
一陣悲傷之後,大家終於想起該做什麼,於是立即中斷正常的新聞,把那份訃告播發出去。
第二天淩晨,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和中央軍委發布的《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極其悲痛地向全國人民和世界各國聽眾,通告了鄧小平去世的消息。
那天深夜,睡覺晚的人如果打開電視或者收音機,都能聽到播音員哽咽的聲音。
第二天淩晨,全世界都知道了。播音員在電台和電視上沉痛宣告,一遍又一遍,幾百個城市裏麵,哀樂一刻不停,公共汽車全都披著白花和黑色絲帶。
香港的38個地鐵站,哀樂持續了10分鍾。一列火車正從香港九龍出發駛往廣州,忽然汽笛長鳴……醫護人員見證臨終時刻
鄧小平在病重期間,他的家屬與他一樣,一點特殊要求都沒有,不幹涉醫護小組的方案,小組完全自己做主。
每一套方案實施前,醫療組還是要請家屬簽字,家屬隻是履行手續,對醫療組特別信任、放心。
采訪過多位鄧小平醫生的餘瑋說:“那些醫護人員便是小平臨終時刻的見證者,他們所見證的是一個平民化的小平。”
醫護人員看到鄧小平痛苦的樣子,心裏特別難受,臉上難免露出愁容。這時,鄧小平他老人家會說:“那麼發愁幹嘛,高興起來。”
1997年2月19日傍晚18時多,鄧小平的病情出現異常。老人的呼吸功能已衰竭。
鄧小平的夫人卓琳,帶著全家人向他告別。
在4天前,卓琳就寫信給中央,轉告“鄧小平的囑托”:不搞遺體告別儀式,不設靈堂,解剖遺體,留下眼角膜,供醫學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
醫生傅春恩說:“我們早就預料到這一天會到來,這之前,發生過幾次病情變化,都搶救過來了。這一次,我們同樣進行全力搶救。”
21時8分,當醫療組認定已回天無術時,醫療組組長、阜外心血管醫院院長陶壽淇,與三〇一醫院副院長牟善初,正式宣布“停止搶救”。
眼睜睜地看著一直與自己形影不離的首長離開這個世界,在場的醫護人員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這個晚上,恒溫病房內依舊溫暖如春,窗外的冰雪卻是一派北國氣象。鄧小平他老人家在這裏,走完他最後的人生曆程。
一顆偉大的心停止了跳動。
鄧小平身邊的工作人員王世斌十分感慨地回憶說:
首長去世以後,首長那些衣物的處理是我去處理的,都被燒了。
那天,我帶著另外一個同誌,我們在鍋爐房裏,就把內衣、外衣、鞋子、襪子全都燒了。什麼都沒有保留,我們兩個一邊燒一邊掉著眼淚,是我們親眼見的。
當然,平時知道首長很隨和,很樸素,但是這是我們親眼見到,內衣都是有窟窿的,都是破的。
我們兩個一邊燒著,一邊掉著眼淚。還在那裏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的,誰能相信,這麼偉大的一個人物,確確實實是穿著破了的衣服。
鄧小平逝世後,並沒有出現人們所擔心的“過渡危機”。實際上,鄧小平主動從政治舞台淡出以後,很平穩地完成了新老交替。
鄧小平相信已完成第二代向第三代領導的過渡,成功地實現了1985年接受邁克·華萊士采訪時的承諾:
如果我在去世前退休,這會有助於實現現行政策的連續性。
鄧小平去世後的幾天,中央電視台多次在節目中,播放鄧小平肯定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鏡頭。
鄧小平生前再三指出:
一個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麵,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
不出事沒問題,一出事就不可收拾。
鄧小平的離世,給社會帶來的震動並不很大。而這,正是鄧小平他老人家所希望的,也是他晚年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