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航展還按國際慣例嚴格區分專業日和公眾日,航展前3天為專業日,隻對國內外客商及專業觀眾開放,不售非專業觀眾參觀票。

專業日期間,組委會集中精力組織各類演講、專業研討會、產品推介會、合同簽字儀式和新聞發布會。解決好參展商遇到的問題,做好現場服務工作,為參展商和專業觀眾的貿易洽談、產品展示、技術交流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後4天為公眾日,全部向廣大觀眾開放,售票參觀。公眾開放日期間,除了各展館可以自由參觀外,每天組委會還將重點組織多場精彩的空中飛行表演。

有關人士介紹,前兩屆航展的參觀人數均近100萬,超過國外任何一次航展。

從法國巴黎布爾歇國際航展、英國範堡羅國際航展,到莫斯科國際航展、新加坡國際航展,航展日益成為一種商業活動,是商家推銷產品和服務的重要陣地。

強調商業性,已經成了國際航展的一個主要特征。

本屆航展組織者認識到了這一點,在準備工作中努力與國際接軌,加強了航展的專業化管理。

據組委會負責人介紹,本屆航展參照國際航展慣例,製定了一係列科學、專業的管理舉措。

本屆航展還強化了服務意識,在航展現場,銀行將自動存取款機、POS機安裝調試好,電信部門也在展館裏設立了營業廳,他們在航展期間,為中外參展商和來賓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和電信服務。

在新聞中心,航展組織者為采訪航展的記者準備了信息服務網和通信服務處。

由於外交部、國防部、民航總局等部門行政權力的推動,本次航展不僅再次吸引了波音公司、空客公司、蘇霍伊等全球航天界“巨子”,還迎來巴西、南非、韓國3個首次參展國的客商。

由國防科工委等單位主辦的本屆珠海航展,吸引了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家航空航天廠商參加,參展飛機89架,參展麵積比上屆擴大了35%。

航展期間共舉辦45場次新聞發布會、學術研討會和簽約儀式,共有6個外軍要員團、6個外國軍事團、4個外國政府官員團,近3萬專業觀眾參觀航展。

本屆航展的參展飛機有80多種,客機方麵,從波音、灣流、“衝8Q”等世界著名支線品牌,到“運8”、新舟、“直11”等國產新型民用品牌。

軍機領域,從“蘇30”、“米格31”、“卡50”等世界頂級作戰飛機,到“殲8”、“直9”、飛豹等國產最新軍用戰機,諸多品種,為觀眾揭開了國內外航空界的諸多神秘麵紗。

本屆航展再次吸引了波音公司、聯合技術公司、空客公司等全球航空航天界的巨子,這些世界著名的航空航天公司,在航展期間也亮出他們的王牌產品。

另外,新成立的國際宇航巨頭,歐洲防務及航空航天工業集團,以及俄羅斯主要武器出口公司,俄羅斯武器集團公司,在本屆航展首次亮相。俄羅斯軍用飛機製造廠家,是本屆航展最大的軍機供應商,其參展麵積達1360平方米,是上屆的4倍。

中國、俄羅斯、美國和歐洲都在室外展出了新型軍民用飛機,準備在展會上向世界“秀”出自己的風采。

本屆航展上支線客機市場被外國參展商普遍看好,參展的支線客機和公務飛機明顯多於前兩屆。

“波音737-700”、“灣流-V”、“多尼爾-328”、“安-140”、“圖-334”和龐巴迪的“衝8Q-400”、“CRJ200”等10餘種世界知名的支線客機和公務飛機齊聚珠海。

參加這次航展的幾十種飛機,最帶勁的還是國外的、國內的各種新型戰機。

當時世界上唯一能與美製“阿帕奇”匹敵的武裝直升機“卡-50”,第一次在珠海航展亮相。

中國展出的軍機主要有“殲8ACT”改進型戰鬥機、“直9C”艦載武裝直升機,及此前在國慶大典上首次露麵的飛豹殲擊轟炸機。

俄羅斯軍機是本屆航展的最大亮點。這次,俄羅斯政府組織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參展陣容,展位麵積是上屆參展麵積的4倍,而且帶來的飛機之多,超過其他26個參展的國家與地區。

除了6架“蘇-27”再次進行特技編隊飛行、兩架“蘇-30”再次進行雙機特技飛行與空中加油表演之外,還有10餘種不同用途的軍用飛機從俄羅斯直飛珠海。

其中,具有遠洋作戰能力、可與美國“F-22”戰機媲美的“米格-31”,和具有空地、空空作戰能力、能與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匹敵的“卡50”型武裝直升機,以及“米-171”武裝直升機等,都是第一次在中國露麵。它們在本屆航展中進行了為期7天的靜態展示,並做功能性演示飛行。

“米格-31”是俄羅斯著名的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是一種雙發雙座全天候截擊機,於80年代裝備蘇聯空軍,一直是俄羅斯空軍主力戰機之一。

該機具有以空空導彈為主的武器係統,可攜帶8枚導彈,並裝有一門23毫米六管機炮。它航程遠,有卓越的高超音速飛行性能。經一次空中加油,作戰半徑可達2000千米,能執行多種戰鬥任務。由4架“米格-31”組成的編隊,可控製前線800至900千米長的空域。

首次到中國參加航展的俄羅斯“米-171”武裝直升機,是“米-17”的改進型,也是俄羅斯陸軍航空兵的主要空中支援武器。

該機換裝了新型發動機,為旋翼增設了減震器,極宜在高原、山地和其他交通不便地方作戰。其最大載重4噸,可外掛4個導彈發射架與6具火箭發射巢,機頭安裝搜索雷達,90年代裝備部隊以來,一直為各界關注。

在本屆航展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軍機,當屬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的“卡50”武裝直升機。是當時世界唯一能與美製“阿帕奇”匹敵的武裝直升機。除了印度空軍之外,俄羅斯從未把這種直升機賣給任何國家,也沒有到亞洲其他地方參加過任何航展。

這次到中國珠海,是經普京總統親筆簽字批準的,由此可見“卡50”在俄羅斯的“受寵”程度。

這種單座攻擊型的直升機被國際航空界譽為“超低空殺手”,俄羅斯則將之稱為“狼人”。它采用共軸式旋翼,無尾槳結構,使氣動特性對稱,從而獲得了超低空飛行和飛越障礙的最大安全係數。它還開創了直升機使用駕駛員彈射救生座椅的先河,可在零高度和零速度的情況下彈射救生。

“卡50”攜帶空空導彈和速射機炮,可全天候完成低空截擊任務,也可進行對地攻擊。在本屆航展中,“卡50”的性能飛行表演,將使中國觀眾一覽它的風采。

縱觀俄羅斯參展的軍機,多達13種,且不乏世界著名品牌。因而輿論普遍認為,俄羅斯戰機可能在本屆中國航展中獨領風騷。

不過,作為東道主,中國在本屆航展中展出的飛機最多。本屆航展的“中國航空航天館”顯得尤為光彩奪目,參展麵積達6000平方米。

在原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基礎上新改組的中國航空工業第一和第二集團公司、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基礎上新改組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都以新的集團公司形象,在本屆航展中向世界亮相。

其分屬的西安飛機製造公司、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沈陽飛機製造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等眾多的國內知名企事業單位,在航展現場推出包括客機、貨機、殲擊機、轟炸機、直升機、輕型飛機、無人駕駛飛機等在內的24個品種。

漫步館內,“直-11”直升機、“FM-80M”地空導彈武器係統和飛豹殲擊轟炸機模型被布置在突出位置,顯得分外醒目。觀眾可以從這裏,領略我國航空航天事業近年來取得的新成就。

標誌著我國已經具有載人航天飛行能力的“神舟”號飛船,也驕傲地矗立在中國航空航天館內,與相隔不遠的“長2捆”、“長3乙”火箭遙相呼應,成為本屆航展上的拳頭產品。

如果說在前兩屆珠海航展上,“長2捆”、“長3乙”火箭的實體展示曾給觀眾帶來強烈震撼的話,那麼此次“神舟”飛船整流罩、逃逸塔及返回艙的三合一整體首次在航展上公開亮相,與雙雙矗立在展坪上的“長2捆”、“長3乙”火箭一起,聯袂演繹了中國人征服宇宙的美好前景。

中國最新推出的支線客機是“新舟-60”,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的力作,由西安飛機製造公司生產。作為一種中短程支線客運飛機,它在安全性、經濟性、駕駛品質、維護性等方麵均達到或接近世界同類客機的水平,但價格僅為國際市場的三分之一。

我國投入運營的新一代支線客機“新舟-60”是首次在展會上露麵。參加本屆珠海中國航展,主要任務是與世界名牌支線客機爭奪市場。

在珠海航展作飛行表演的一架國產“運12”飛機,是本屆航展抵達珠海機場的第一架飛機。“運12”飛機是由中航第二集團所屬的哈爾濱飛機公司自行研製的輕型多用途飛機,最大商載17噸,可載客17人。除客貨用途外,“運12”飛機還可以用於旅遊、農林等多種用途。

“運12”飛機是我國第一種出口到國外的民用飛機,也是第一種獲得英國CAA、美國FAA適航證的中國飛機。

在展覽會前,“運12”飛機已累計出口到20多個國家80多架,創造了國產民用飛機出口國家最多、出口數量最多的紀錄。

中國民航總局在1號館展出了全國雷達控製係統。他們以更加靈活、有效的方式與外國航空航天廠商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發揮自身優勢,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航天事業,全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展出的軍機,主要有“殲8ACT”改進型戰鬥機、“直9C”艦載武裝直升機,和海內外普遍關注的飛豹殲擊轟炸機。

其中,“殲8”是中國空軍主戰飛機,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的力作,由沈陽飛機製造公司生產。它是我國自行研製多用途、超音速全天候戰鬥機,通過國際合作,具有良好的綜合作戰性能,具有在晝、夜及複雜氣象條件下進行空中攔截、格鬥和對地攻擊能力。

“直9C”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的力作,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生產,整機引進法國“海豚”技術。這次展出的“直9C”艦載機,是我國生產的第一種艦載武裝直升機,裝有水陸兩用短翼、反潛吊放聲納,並有空艦導彈發射架、火箭發射器和機炮,適合近海支援作戰,也可用於在海上對艦攻擊。

首次參加中國航展的韓國,派來一架“S427”多用途直升機,並在航展中進行性能飛行表演,以窺測中國市場的反映。

此外,英、法、意、波蘭、烏克蘭、加拿大、烏茲別克斯坦等國,也分別送展了各型支線機、公務機、直升機、運輸機和輕型飛機。

11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航展新聞中心多功能廳,召開了“麵向21世紀的中國民用航空航天”記者招待會。

11月7日,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召開了中國民用飛機記者招待會。會議描繪了中國民機工業的發展前景,對中國民機市場進行了預測,並介紹了中國民用飛機工業的行業管理和行業政策。

這些綱領性的文件,為中國民用航空航天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為期3天的專業日裏,蒞臨本屆航展的航空航天科技界人士不分國家和地區,圍繞著發展航空航天技術和推進人類和平事業、中國民機市場預測及世界支線飛機市場、21世紀全球航空航天業發展走向等主題,進行了較廣泛深入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