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輝煌發展

●江澤民在題詞中寫道:“祝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圓滿成功”。

●航展組委會主任吳邦國說:“我站著,大官小官都站著。”

●珠海航展公司董事長鄒金鳳說:“航展是航空航天產品的交易會,參展商和專業觀眾的多寡才是關鍵,而航展收入的大頭也來自參展商。”

● 輝煌發展

第二屆航展陣容更新更強

1998年11月15日10時,珠海一改往日的寧靜,天空上飛機轟鳴,傘花朵朵,這裏正在隆重舉行第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典禮。

來自國內外的嘉賓和觀眾親曆了這次盛會。李鵬出席開幕式並宣布航展開幕。

博覽會組委會主任吳邦國在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他說: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我國政府一貫重視發展航空航天事業,我國領導人為這一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

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長征”係列運載火箭已躋身世界發射市場,軍用和民用飛機的開發和研製也取得喜人的發展。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與國際同行的交往大大增加,促進了相互了解與合作。在珠海舉辦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進一步擴大交流與合作方麵,發揮了橋梁作用。

……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形勢,為順利舉辦珠海航空航天博覽會,創造了有利條件。

吳邦國的講話獲得了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錢偉長、張思卿、萬國權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同出席了航展開幕式,並觀看了精彩的飛行表演。

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部隊有關方麵負責人,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軍事代表團,珠海各界群眾,港澳同胞,參展商和中外記者等1萬多人出席了開幕式。

在當天的開幕式上,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等,進行了精彩的飛行特技表演。

本屆航展是由中國民航總局、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貿促會和珠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

相比1996航展,1998航展展出規格更高,規模更大,實物展出項目增加,展品競技性和技術難度更強。

本屆參展的航空航天界廠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500餘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航空航天廠商全部集齊。參展麵積近6萬平方米,參展飛機100餘架。

從參展企業的地位,展示的檔次,產品的分量,到飛行表演所展現的裝備性能和駕駛技術,都代表了當時航空航天事業發展的主流和水平。

在參加本屆航展的眾多廠商中,最顯著的是世界排名前20名的航空航天廠商全部來齊,其中包括波音、空客、戴姆勒·克萊斯勒、羅·羅、法國宇航等。

中國民航、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作為主辦成員,在展廳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駐華機構等組團參展。

法國空中客車“A330”、俄羅斯“Su-30”戰鬥機、“伊爾-96”運輸機等,有近百家外國公司數十種飛機參展。

這些代表著20世紀90年代國際航空航天界先進水平的飛機,大大豐富著觀眾的視野。

其中,波音、空中客車、戴姆勒-克萊斯勒宇航公司等著名製造公司,都在1996年參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參展規模。

中國航空航天界也以龐大陣容亮相。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派出20架飛機參展,展示建國以來70多種型號的飛機模型。

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新型戰鬥機“FBC-1”首次露麵,同時登場的還有“Z-11”、“Y7-200A”、“Z-9G”、“K8”變穩機等經改進後性能更為優良的新機型。

“長征”係列火箭、實物展覽衛星、地空海防導彈、高科技航天展品,也齊聚珠海航展中心。

本屆航展在布展設計上,普遍體現整體性、係統性、綜合性和可視性特色,使航展規格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以航空工業展團名義參展,以展示航空工業整體實力,體現展覽新觀念。采用聲光電技術布展的中國航天館,讓身臨其中的觀眾切實感受到實戰氣氛。

民航係統參展還打破以往封閉式設計,采用開放式格局,利用圖表、燈箱、實物及模型等展示手段增強展覽效果,使“民航館”形成四通八達開放式“民航廣場”。

飛機表演項目的增加,成為1998航展的一大特色。在當時,各類飛機及更多的世界一流飛行表演隊雲集珠海,上演了驚險刺激的“空中芭蕾”。

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以全新裝備、全新陣容、全新編隊首次公開亮相,使到場的中外觀眾為之驚歎。

俄羅斯勇士隊、加拿大的北極光、英國的金夢等特技飛行表演,以及俄羅斯格洛莫夫試飛院的“Su-27”、“Su-30”的表演,也使本屆航展變得更有觀賞性。

11月22日,1998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圓滿結束。航展組委會宣布,本屆航展共簽訂30多項技術合作和經貿協議,在為期8天的航展期間,共接待國內外觀眾近百萬人次,其中專業觀眾超過5萬人次。

世界航空航天工業界實力排列前20名的公司和中國民航、航空、航天等三大係統大企業,都參加了此屆航展。其中歐美的空中客車、波音等大型航空工業公司,都在航展期間與客戶就技術或經貿合作達成了協議。

中國航空航天係統也在航展期間簽訂多項合約,涉及衛星發射、飛機製造等領域。中國生產的“飛豹”、“K8”教練機引起國際航空界及各國空軍關注。

“K8”教練機在1997年進入一個銷售高峰,向埃及出口80架。

為了更好地推薦自己的新產品和增強學術交流,中外廠商在航展期間先後舉辦了19場新聞發布會和20場各種類型的學術交流會。

航天總公司在本屆航展上充分顯示了自己的高科技實力,讓人們更多地了解了航天、認識了航天。

航展期間航天總公司共簽訂了四項大協議,這四項大的協議包括,長城公司與香港亞洲衛星公司簽訂的利用“長征3乙”火箭發射“亞星4號”衛星的訂座協議。

第四研究院與美國祺光公司簽訂了主要用於燃料汽車代理複合材料氣瓶的合同,合同額達1億元人民幣。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香港某大學簽訂了共同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香港及南中國海沿海赤潮、開展地球環境資源技術的可行性研究的協議,該院還與香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簽訂了共同開發衛星技術,以努力解決中國沿海地區水產養殖汙染問題、推廣能源,以及節能技術的協議。

第三屆航展體現國際接軌

2000年11月6日,展示世界航空航天工業最新成果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市國際機場隆重開幕。開幕式於10時正式開始。

出席開幕式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偕夫人朱琳,總參謀長傅全有,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省長盧瑞華,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澳門特首何厚鏵等領導與嘉賓。

俄羅斯、也門、斯裏蘭卡、肯尼亞、讚比亞、委內瑞拉、馬來西亞等12個外軍代表團和柬埔寨、菲律賓、越南、老撾4個政府代表團也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由李鵬剪彩。

受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委托,廣東省省長盧瑞華在開幕式上致辭,並預祝展會取得圓滿成功。

展覽會開幕式後舉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

11月7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遲浩田視察了航展,並會見了外國軍事代表團。

由於上兩屆航展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次航展有更多廠商參展。

國內外航空航天產銷商預訂的展位,比上屆大幅增加。國內主要航空航天企業和許多知名國際航空航天企業積極參展。

會場各展台嚴陣以待,準備迎接世界各地觀眾。

在航展前,組委會進行認真組織。招商是航展工作的核心,珠海市提出航展要注重專業化、追求國際化,航展公司改變過去依賴代理商的傳統招商模式,建立了世界招商代理網絡。

航展公司組織招商隊伍參加了國際上的大型航展,布置展台,直接向參展商發送航展資料,回複參展商的函件,細致完整回答其問題,密切跟蹤落實其需求,主動傳達航展信息,收到了較好效果。

同時,航展注重代理商的作用。航展公司的招商代理網絡覆蓋歐、美、亞三大洲。

第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其規模和檔次可與巴黎、新加坡等世界一流航展並駕,是中國航空航天史上的空前盛會。

與前兩屆航展相比,第三屆中國航展在參展機構、展品、飛行表演,以及管理、組織等方麵重點突出一個“新”字。

召開的學術研討會和新聞發布會比上屆增加了15場次,舉行的項目簽字儀式也多過上屆。參展機構、實物展品、飛行表演等三個方麵,都相當多的在中國首次出現新麵孔、新品種、新角色。

國防科工委關於中國航空航天現狀與發展計劃的第一部“白皮書”,也在航展開幕的當天,向全世界首次發布。

英、法、俄、德等航空航天強國還以政府補貼的形式,鼓勵本國的中小型航空航天企業參展。

“跟國際接軌”恐怕是第三屆珠海航展上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句話。

珠海組委會顯然想從這一屆航展開始,淡化旅遊色彩,強調商業特色。國務院批準的“2000年航展工作大綱”中,幾乎每一段都出現“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字樣。

對於許多習慣於傳統開幕式官員們來說,第三屆中國航展開幕式顯得有些“潦草”。沒有主席台,沒有設座椅,沒有排座次,沒有冗長的講話。也沒有表演,嘉賓和專業觀眾、參展客商、新聞記者,都聚集在平台上。

奏國歌,升國旗,致開幕詞,剪彩,就這麼簡單,整個過程不到20分鍾。

航展組委會主任吳邦國幽默地說:“我站著,大官小官都站著。”

組委會授權珠海航展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展區內的一切,“國家行為,企業運作”的模式,讓政府退到了幕後,與具體操作脫鉤。政府甚至不再為航展撥款,本屆航展的運作資金,完全由航展公司以物業作抵押,以門票收入為償付保證,向銀行貸款。

與上兩屆相比,航展公司更多地有償轉讓無形資產,航展廣告專營權、航展標誌和吉祥物的使用權、展區內特許經營權、門票銷售網絡的投標、三星級以上酒店的推介、餐飲供應商的推介、出租車服務推介、通訊服務商推介……總之,一切都是要付錢的。

誰也無權享受贈票了,包括政府要員,“誰請客誰掏錢”,珠海市政府、航空航天四大公司要請嘉賓,也得自己掏腰包。

進入展區經營的工作人員和車輛也得買票,工作證的價錢是門票的7倍。甚至記者也不例外,記者證也得花錢買。

同時,展館內外廣告,包括表演隊冠名均進行了拍賣。盡管這個急轉彎令人有些目瞪口呆,但是,它卻把航展推進了國際軌道。

《解放日報》稱:

盡管已躋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的珠海航展與已有近百年曆史的“老大哥”巴黎航展相比,仍是個稚嫩的“小弟弟”。但據組委會稱,此次航展的國際化程度較前兩屆已邁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