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籌辦過程
●吳邦國向來自世界各國的嘉賓鄭重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從1996年開始,每逢雙年在珠海舉行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
●後來梁廣大回憶說:“想不到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會變成一個城市的理想,一群創業者的追求,一個既成的事實。”
●梁廣大說:“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 籌辦過程
共和國故事·航空盛會
梁廣大努力催生中國航展
1994年1月22日,珠海市政府向國務院請示,在珠海舉辦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1995年5月19日,國務院給予正式批複。
10年後,這個航空展覽已經成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在10年以前,珠海人為什麼要辦,又是為什麼敢辦這樣一個航展呢?代表國家行為的中國航展為什麼會落戶珠海呢?
這一切,都和一個人分不開。
他,就是珠海市前市長、國際航展落戶珠海的引路人梁廣大。
梁廣大說,其實,此間和此後都有許多曲折。
那是在1983年夏天,珠海特區已經建立3年,就在那年的夏天,廣東省委調任佛山地區副專員梁廣大到珠海市,擔任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梁廣大在珠海期間,他提出了建設伶仃洋大橋、廣珠鐵路、江珠高速、臨港重化工業、一級方程式大賽……他為珠海設計的藍圖,後來一個個陸續實現了。
1992年,在外交部的安排下,珠海要與加拿大的蘇裏市結為友好城市。梁廣大帶著珠海市委、市政府一班人到蘇裏展開簽約之旅。
在蘇裏市市政廳,珠海市領導與蘇裏市領導舉行簽約會。在簽約會上,梁廣大詳細介紹了珠海市經濟特區的發展情況,說珠海要搞鐵路、港口、飛機場和大橋等。
在客廳休息喝咖啡的時候,有一個叫拉凱的議員走過來說:“梁先生,我向你提個建議,你們珠海是新興的海濱城市,又是國家級的經濟特區,你們現在要建機場,建議你們建飛機場的時候把航展功能考慮進去。”
拉凱還自我介紹說,他本人是國際航展成員,航展是一個很大的商業活動,是國與國之間的商業行為。
後來,中國航展成為我國唯一由國務院鄭重向世界宣布逢雙年主辦的會展,也是我國唯一由國務院親自主辦的全國性會展,其規格之高,遠非任何會展可以相提並論。
但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想都不敢想航空航天產品也可以舉辦會展,而且是國際性的。
不過具有遠見的梁廣大這時對航展還是有所耳聞的,並且可以說對之羨慕不已。他最早是從媒體報道知道世界上有航展這回事。
梁廣大說:“第一次從電視上看到巴黎航展時很驚訝。想不到飛機、軍事武器和航空航天產品也可以拿出來展銷,還有演示和表演,而且人頭攢動,頗具規模和市場。於是得到一個印象,感覺這種展銷不是一般的商品交易。它一定是大進大出,交易額高得驚人,可惜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盛會。”
當時梁廣大看了以後,心裏就想,這樣的活動,這樣的博覽會,比當時我國廣州的一個春交會或者秋交會還要大,檔次還要高,我國不可以辦嗎?他當時隻能這樣想,並沒有下這個決心,隻能很羨慕人家有這麼一個航天航空的博覽會。
後來,梁廣大又相繼通過電視看了英國的範堡羅航展、阿伯斯福德航展、巴西的航展,感覺這些航展確實影響很大,都是大項目。所以他對航展一直就有一個比較好的印象,不過當時也僅此而已。
這次,拉凱議員的建議,正好激發了他以前的想法,可謂正中梁廣大下懷。梁廣大覺得這個建議很有建設性,便向拉凱議員詳細谘詢了航展有關情況。
後來梁廣大回憶說:
想不到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會變成一個城市的理想,一群創業者的追求,一個既成的事實。
與蘇裏市簽訂友好城市返回珠海後,梁廣大把拉凱議員的建議拿到市委、市政府會議上討論。
大家感覺此提議很新鮮,很有價值,很有意義,非常符合國家賦予經濟特區技術、知識、管理、對外政策“四個窗口”的發展理念,也非常符合珠海搶占經濟發展製高點的城市理想。
經過反複推敲,珠海市委、市政府一致通過舉辦航展的計劃,並納入機場建設統一規劃安排。
梁廣大後來回憶說:
大家都覺得挺新鮮,沒有人反對,就下決心幹!
梁廣大的想法是,當時國內沒有這樣的展覽項目,如果把這一新生的朝陽產業引入珠海,可以發揮航展的巨大社會、經濟效應,進而提高珠海的城市知名度,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珠海的城市軟環境,也注定了珠海隻是陽光溫柔的下午,是優美綿長的海岸線,是享樂生活,是浪漫之都。
珠海航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作德說:“珠海在當時也的確具備辦航展的基礎條件。當時全國最先進的機場,可以保證飛行的航班量;全國機場最長的跑道,也為航展的展示飛行提供了基礎條件。同時,珠海毗鄰港澳,輻射能力強。這些都是珠海的優勢。”
辦航展的決心有了,但首先還要得到航空航天部門支持,沒有航空航天部門的支持,辦航展隻能是空談。不過情況很好,因為國家民航總局、航空工業總公司、航天工業總公司、貿促會都是異口同聲:我們支持!
但怎麼起步呢?梁廣大首先想到了民航總局。因為,珠海機場是由民航總局規劃論證的。梁廣大說,當時他找了民航總局的主要領導商量將跑道加長。
作為民航,一般的機場跑道過去就是3200米,已經很不錯的了,如果大型的波音747客機,3400米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要舉辦航展,梁廣大總感覺要有區分,不能按照一般的民航,民用航空飛機的跑道就夠了,他認為考慮長遠一點好。
經過梁廣大多方麵協商,當時民航總局答應幫他們從3200米擴大到3400米。梁廣大認為不行,最後又多次請求有關專家和教授,將跑道延伸到4000米。
這些基本的軟硬件具備了,還有最重要的一步,國家政府的正式批準。
梁廣大本以為隻要市裏上上下下取得共識下定決心去舉辦航展,最多再報批一下民航總局,珠海航展的成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然而,後來的曲折經曆證明,他們實在是大大低估了辦航展這個事情的重要程度和複雜程度。
1994年1月22日,珠海市政府正式向國務院請示,準備在珠海舉辦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
提交請示容易,可真做起來完全沒那麼簡單。這邊,珠海已開始了航展展館建設,並聘請國內外有關專家做顧問為航展招商;那邊,曾任航展公司副總經理的毛矛說:“我們是航空盲、航天盲、展覽盲,更是航空航天展覽盲,我們要讓懂行的人來教我們。”
當時的航空工業總公司總經理朱育理,副總經理王昂,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國際貿易局局長湯小平,航天工業總公司新聞辦主任張麗輝,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副總經理陳若薇,中國長城展覽公司副總經理張宇等,都成了珠海人的第一任“教官”。盡管中國沒有舉辦過航展,但他們中的許多人曾多次參加世界著名的航展。
舉辦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意味著向世界展銷自己的航空航天產品,甚至保密性非常強的軍事常規武器也可以參展並交易,這些都直接關係到國家安全,如要在我國舉辦,將是史無前例的事情。
當珠海市委、市政府正式踏上航展申辦之路時才知道,必須向國家相關的10多個部門申報並獲得他們批準才能舉辦,這在當時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
梁廣大說:“幾乎整個國家係統都要動起來,”“除了航空、航天部門、民航總局,還要通過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國家計委、經貿部、海關、外交部、總參謀部、國防科工委、空軍、空管局……唉呀,我的心都涼了半截。”
小小珠海要牽動這麼多部門,梁廣大當時真的連退回去的心都有。可是,請示已經提交了,這能要回來嗎。於是,梁廣大帶著一幫人來到北京,開始幾個月的奔波。他說:“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梁廣大帶領一班人先向國家計委和國家民航總局申報,然後依次向經貿部、貿促會、海關總署、航空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外交部、軍委外事部門、總參、空軍總部、國防科工委、軍委、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辦公廳等申報,挨家挨戶陳述申辦理由。
盡管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都表示支持,但一年多下來,仍然沒有申辦下來。因為當時國防科工委認為,國家航空航天產業,以及外國飛機在中國領空飛行等問題,都關係到國家安全,他們無權批,要軍委主席才可以批。
的確,航展不僅是中國航空航天產品的展示,也是各國航空航天產品的展示,參觀者不僅有中國人,還有各國的軍方人士以及外國飛行員,這是前所未有的。
從來都密不示人的中國航空航天產品可以拿出來亮相嗎?國外的飛機可以在中國飛行嗎?
這天,國防科工委在北京某酒店開會。梁廣大獲得消息,闖了進去。但是沒有結果,他空手而歸。
航展籌辦工作使國內外都動起來了。珠海機場已經把航展功能考慮進去,珠海機場跑道為辦航展延長到了4000米;珠海市委、市政府當時已經聘請了國家民航總局沈元康副局長、空軍副司令員林虎、總參副總參謀長李景等7人顧問小組與國際航聯等相關部門聯係,招商工作也在進行。
當時的情形,就像汽車開到山腰間熄火了,一鬆刹車就會掉下去摔個粉身碎骨,加把油又能開到山上去。
梁廣大決定,既然國防科工委指明了一條路,那就往那條路上努力吧。
於是,騎虎難下的梁廣大情急之下,他給時任總書記兼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寫了一份報告。
在報告中,梁廣大彙報了整個籌備情況。還談到所遇到的問題,不好解決。
批複很快下來了,江澤民同意珠海舉辦航展,並在報告上批示了七點意見。在批複的意見中,江澤民提出,整個航展的籌備情況要加快,相關部門要進一步落實解決具體問題。這七條批示為中國航展鋪平了道路。
隨後,在1995年5月19日,國務院對珠海請示辦航展給予了正式批複,同意在珠海辦航展。
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同時決定,將航展定為國家行為,成立了航展組委會,明確向世界宣布,中國航展為國家行為,每逢雙年在珠海舉辦。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邦國任組委會主任,梁廣大及民航總局副局長沈元康、航空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王昂、航天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王禮恒、貿促會副會長劉福貴任副主任。
“如果當時沒有江澤民同誌和中央各部委的支持和幫助,中國航展根本辦不成。近年有北方其他城市也在不遺餘力地爭辦航展,但都未如願。”梁廣大後來說,“確保航展在珠海舉辦是國家對世界的承諾,辦好航展也是珠海對國家的承諾。”
珠海航展的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得到各方支持,被強力牽引著開始運轉起來。
0
江澤民為第一屆航展題詞
航展項目申請可謂峰回路轉,最終批了下來。
批下來之後很多現實的問題就又來了。作為一個從無到有的航展,怎麼樣把參展商能吸引來,這些經費又怎麼去籌措呢?
首先要和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這個機構接上頭,起碼要讓人家承認你、支持你,而當時的中國連這個門都沒有邁進去,所以梁廣大他們還是很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