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張連革上任之初,認真分析了大隊虧損52萬元的原因,采取了“一砍二抓三承包”的措施,當年,他帶領的一隊不僅彌補了全部虧損,還奇跡般地盈利60萬元。
1993年,一隊在蓮花池立交工程中承擔了9座橋梁中的6座橋、兩個人行地下通道、6公裏地下管線的施工任務。
麵對嚴峻的形勢,張連革堅持以施工生產為中心,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經與支部書記王孟辰研究,從改革分配製度入手,大膽提出改變獎金平均分配的新舉措,從而一步打破了“大鍋飯”。
改革激起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整個立交橋工地上下湧現出你追我趕、大幹快上的熱潮。
特別是機施小分隊,夜班時間不休息,主動承包了8道橋梁伸縮縫的施工,灌注時隊員們的手都打起了滿掌的泡,倒水泥時燒得鑽心地疼痛,但沒有一個人叫一聲苦。
1994年3月15日,二工區在蓮花池立交工地上召開決戰動員大會。公司袁民音經理、賈秉誌書記、徐中蘇副經理和工會主席王學莉到會講話。
工區主任李軍宣布:
從現在開始,西站市政一期工程進入決戰階段!
黨總支書記王文順要求全體黨團員和幹部在決戰中要真正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袁民音號召全體幹部、職工要鼓實勁,用實招,發揮整體優勢,搞好勞動競賽,確保決戰目標的全部實現。他大聲說:
發揚“建橋鐵軍”的精神,為首都西站建功立業!
7月的北京就像剛揭開鍋的大蒸籠,蓮花池立交工程進入了總攻階段。
222隊暴長福青年突擊隊被緊急調往橋區執行道路鋪設任務。
前不久,暴長福的愛人分娩,傳來電報讓他回家,領導也下令讓他回去侍候一下坐月子的妻子。可暴長福隻在家呆了一天,就趕回了工地。
領導責怪暴長福為什麼不在家多呆兩天。暴長福說:“大家都在為早日建成西站拚命幹,我在家哪能呆得住啊!再說我也著實惦記著突擊隊裏的工作!”
隊員李占軍正在準備搬進新居,但他一接到鋪路的命令,就斷然決定推遲搬家,連預先已經訂好的搬家公司的汽車也退掉了,李占軍說:“先搶任務後搬家!”
經過二區指戰員近兩年的努力,蓮花池立交橋於1994年8月30日率先建成,這是西站全部建設工程中第一個交付使用的工程項目。
9月20日,經北京市政管理處檢查鑒定,蓮花池立交橋正式通過驗收。
由北京北京工程局計劃處、施工處和市政工程管理處所屬部門組成的驗收小組認為:蓮花池立交橋現澆鋼筋混凝土線形美觀,主體工程內涵外觀質量都是好的,信得過的。
橋梁所主任工程師楊興洲等專家對這座橋的質量進行全麵檢查後表示非常滿意,並認為:“此橋可作為今後市政橋梁驗收的標準。”
北京市市政工程總公司修建了大量的西站配套工程,從地鐵到隧道,從立交到廣場,工程規模浩大,結構密集複雜。
北京市市政工程總公司袁民音經理說:“站前北廣場是主體廣場,在它的西部是團體停車場,可停放100多台大小客車。在它的東部是公交停車場,高5個站台,8條公共汽車線路,通往市區各處。在它的北部是400米長、30米寬,麵積12萬平方米的藝術廣場,將建有大型城市雕塑、噴水池、花壇和綠化帶,以襯托西站宏偉壯觀的場景。它將成為20世紀末首都北京引人注目的現代化景觀。”
賈秉誌說:“如果把西站主站區比做一朵巨大的蓮花,市政配套工程就是托起這朵蓮花的青枝綠葉!”
徐中蘇說:“如果把西站交通樞紐比做一顆不停運轉的心髒,那麼市政工程就是這顆心髒與北京城區緊密相連的動脈血管!”
宣傳部副部長焦玉鳳以其女性獨特的視角,說出她形象的比喻:
如果把西站比作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那麼市政工程就是少女頸上的一串金色項鏈!建設西客站西長鐵路線
1991年,京石高速公路正在緊張地施工中。正在籌劃中的北京西站西長線上的“京門第一橋”崗窪特大鐵路橋恰恰要橫跨高速公路。
西站工程總指揮部考慮到:等一箭雙雕高速公路建成,再去建造橋,一是要封閉已經開通的高速公路,二是會破壞公路路麵,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當時,北京鐵路局決定,提前將橫跨公路的鐵路框構橋和崗窪特大橋的70、71、72號3座橋墩築起來。
北京鐵路工程總公司聽到消息後,他們主動向北京鐵路局請戰,於是,北京鐵路局把這個艱巨任務交給了北京鐵路工程總公司。
當時,由於各種原因,時間已經拖到了8月份,而京石高速在國慶節就要開通,工期僅剩下兩個月的時間,而且當時僅有資金120萬元,還差200萬元沒有著落。
總公司領導並沒有等待下去,他們一邊與北京鐵路局一同籌措資金,一邊從涼水河工地把北京鐵路建築工程公司一隊拉了上去。
為了早日聯結起北京西站這個龍頭,300多名建設都發出一個口號:
苦戰50天,打一個漂亮仗。
當時,北京鐵路建築工程公司經理王庚禹、黨委書記馮巨寶日夜盯在施工現場,與公司班子一道指揮生產,一起解決施工中遇到的難題,一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公司的所有會議都搬到施工現場召開。
總公司在資金很緊張的情況下,仍然為施工現場配置了一個集中攪拌站,積極創造條件,保證按期完工。
施工當時又正好在雨季,地下水、地上水混和成了一片汪洋,他們調來40台潛水泵同時抽水,整個施工過程都是在不間斷的排水中進行。
班組之間的界限被打破了,大家24小時連軸轉。夜裏,有的職工困得實在支撐不下去了,就身裹一片水泥袋子倒在路邊打個盹,醒來後馬上又投入施工中去。整整50天,工地現場沒有熄過一次燈。
按照市公路局與鐵路局簽的合同,3個橋墩必須在10月1日8時完工。
已經到了9月30日,可當時的橋墩腳手架還沒有拆除,灌注的橋墩仍然在養生中。
到現場勘察的某公路局長看到這種情況,他提出了疑問:“到10月1日上午8時,你們的現場能清理完嗎?”
一隊的幹部職工們都清楚:當天晚上20時,橋墩混凝土的養生標準才能達到100%,再到第二天8時,僅僅剩下12小時的清理現場時間了。
22時,3個橋墩混凝土養生達到標準後,一聲令下,工地上立刻掀起了一場拆除模板清理現場的戰鬥。
200多人,公司所有的車輛、吊車都來了,人拉、車吊、肩扛,整個工地燈火通明,塵土飛揚,馬達聲隆隆,人影穿梭,號聲陣陣,每個人都在緊張地忙碌著。
10月1日8時,現場全部清理完畢。公路局一車運送瀝青的汽車正點通過。
公路局的人們無不為之欽佩和感動,他們為此專門向北京鐵路局發來了賀電,高度評價了這支施工隊伍。
當張百發來到崗窪大橋視察時,他觀看了這3個橋墩後激動地說:“可以這麼說,北京西站工程的開工,實際上就是從這3個橋墩開始的,你們北京鐵路工程總公司為西站的開工打響了第一炮!”
接下來,總公司麵對西長線上5座特大橋,開始實施全方位動作。按“項目法”組織施工,總公司成立了以張炳國為經理的項目經理部。另外組織編標小組,一邊施工生產,一邊參加投標,領取標書,編標、投標、議標,直至簽訂合同。
1992年9月28日,西長線最大的特大橋崗窪特大橋采取臨時購地開挖下行線27號、28號兩個橋墩基坑,張百發出席開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