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曲際水在辦公會上幾次提出:“西站的交通工程是跨世紀工程,要反映出我院的水平。”
陳震與楊樹祺和響當當的女“橋帥”羅玲一起,在大交通和每一個具體工程細節上都嚴格把關,並大膽采用新技術。
隨後,他們與範勵修、張均任、佟克正開過多次碰頭會和專業技術委員會,比選方案,決策技術問題。
楊樹祺幾次支持決策采用新構想,在發送道路立交交通功能提高行駛條件方麵有了突破。
聶大華是擔任道路專業西站項目設計的負責人之一,她1987年畢業,一方麵向老工程師趙天偉學習,一方麵向佟克正請教,硬是扛起了這副重擔。
聶大華和手下的陳東、艾淩密切配合,建路又搭橋。
一次,蓮花池立交道路設計,指揮部要求他們3天拿出設計標高,提供給規劃局以進行管線綜合。
按常規,完成這項工作至少也需要一周左右,作為蓮花池立交道路設計負責人的陳東急得不得了。
聶大華說:“別急,咱仨一塊幹。”
於是,陳東、聶大華、艾淩3個人地鼓作氣幹了10多個小時,硬是在一天時間內就完成了!
後來艾淩出國進修,陳東一人把蓮花池立交的幾十張圖捧了出去。
納西族姑娘和坤玲是同濟大學畢業的助理工程師,由於她頭腦清楚,手腳麻利,西站道路工程的北廣場三層隧道交通設計全交給了她。
和坤玲接到任務時,她真是又喜又憂。原來她曾偏於搞橋梁設計,現在一下子轉到道路,而這部分道路工程又集中了整個西站配套交通工程的難點,和坤玲真怕自己幹不好。
隧道交通工程方案是最後定下來的,變更了10餘次,每次幾乎都進入施工圖階段又有變動。
但和坤玲沒有怨言,為了保證質量,提高效率,她在四所道路專業首先采用計算機繪圖,這樣手頭就更快了。
在張均任和佟克正的指點幫助下,和坤玲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三層隧道設計給結構專業出了難題,但羅玲卻說:“問題不大,有老謝任四所主任,能拿下來。”
謝萬春理論基礎紮實,善於鑽研,雖然以搞大橋見長,但三層隧道也沒有難倒他。
40多歲的徐中豪主持隧道設計。他是1982年畢業的高級工程師,參加過東廂、京石路、天安門地下通道等不少大型獲獎工程設計。1987年曾經在加拿大專門進修過彎橋的設計。
但隧道的結構與橋梁不同,它更接近於建築的結構,計算量大而且複雜。
徐中豪正在緊張設計階段,他的愛人突然患甲肝住進了第二傳染病醫院。
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差點沒把徐中豪擊倒,但為了西站的建設,他硬撐著頂了過來。
徐中豪除了加班加點外,他把家裏的所有東西都洗、曬並消了毒。但可能是由於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徐中豪開始失眠,本來就深夜才躺下休息,躺下後卻又眼睜睜地睡不著。
在徐中豪的帶領下,“計算機通”賀廣民、研究所的張愷、研究生畢業的王甲平各負責了隧道部分計算,他們都出色地報出了最後一本設計。
徐中豪的同學包琦偉是道橋設計的另一個室主任。她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橋梁專業技術骨幹,不僅業務上過硬而且關於組織協調生產,在有三分之一女性的設計室裏營造了少有的融洽氣氛。
許多人都說:“在這個集體裏幹活兒,特舒心,大家幾乎都忘了計較獎金和工時的多少。”
他們室承擔了除北廣場隧道、白雲路、北蜂窩立交以外的所有交通工程。
通過西站工程的鍛煉,加上包琦偉關於調動積極性和合理調配人力,他們的設計能力有大幅度增長。
配合西站的建設,搞好雨汙水的排除,扼製這個地區的“汙河”,是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四所完成的又一項市政配套工程。
西站排水工程項目設計負責人邱榮進說:“該工程特點是工程複雜,任務重,時間緊,邊設計邊施工,又因規劃、管線綜合跟不上,不能投入大量的人力。”
這項工程的設計主要是邱榮進和譚愛濤負責,後來從德國進修回來的蔡雲也參加了進來。
劉希曾和主任工陳輝帶領他們在時間很緊的情況下,對已有的設計方案進行了大膽的修改補充,節省了工程造價,顯示出他們的水平和實力。
第四設計所在建設北京西站的偉業在創造了輝煌,也贏得了榮譽。
總結工作時,書記王禹華、院長曲際水、副書記周複說都說:“當初,要選一支隊伍承擔西站市政配套設計任務,我們選了四所,我們選對了。第四設計所在西站市政配套工程設計中,不僅顯示了我院的技術水平和實力,而且表現了團結協作、勇於拚搏的精神風貌。”設計通信配套工程
1991年初,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研究設計院獲悉建設北京西站的消息之後,院領導立即向鐵道部請戰:“北京西站的通信信號及配套工程的設計,我們幹了!我們具備競爭的條件,更具備競爭的實力!”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研究設計院是鐵路電務係統通信信號專業研究、勘測、設計和標準化機構。40多年來,該院堅持“為運輸生產服務”的宗旨,堅持“以新技術開發為先導,工程設計為主體,標準和標準化工作為支柱”的方針,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為提高鐵路綜合運輸能力,保證運輸安全,促進鐵路技術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西站的關鍵工程中,信號工程是關鍵之一,此工程包括:
一、客運車場,即西站大廳下電氣集中工程,共有聯鎖道岔167組。
二、與客運車場配套使用的客運整備場,有聯鎖道岔83組。
三、柳村至廣安門西線路所。該線路位於豐台、永定門和廣安門三角形的中間地帶,起到聯絡的作用,有聯鎖道岔10組。
四、長陽村線路所,位於長辛店和良鄉之間,有聯鎖道岔8組。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研究設計院在西站信號工程的設計方案中,提出了兩套方案:一套是鐵道部《“八五”期間電務技術裝備政策》推薦采用的傳統的6502電氣集中係統;一套是正在試驗中但技術上更先進的微機組匣電氣集中係統。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研究設計院從中國鐵路的長遠目標和目前國際鐵路信號科技發展的態勢著眼,力主上第二套方案。
1992年,有關鑒定單位認為:
6502係統是我國自行研製開發的電氣集中係列,在20餘年的使用中,證明此係列安全可靠,性能穩定,使用單位已經熟練操作,確定北京西站上6502電氣集中係統。
任務正式下達後,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研究設計院全體職工立即投入了戰鬥。
院黨委提出了一個“五個一”的準則和行動標準:
選第一流的人才,搞第一流的設計,交第一流的工程,給第一流的配合,領導站到最困難的第一線。
接著,由第一流的骨幹組成了設計班子,把全院第一流的設備讓出來。
為了保證設計文件的準確無誤,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研究設計院在工序控製規定的兩個三級審核“三檢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次檢查和院“西站工程領導小組”的“特檢”,變成了“五檢製”。
院總工程師多次組織技術研討會,大家認為:隻要有可能,還要爭取上更為先進的微機組匣電氣集中係統。
但是,總體方案已經確定。
院領導想到:“如果引進國外車站現代化控製係統,將要花費一定數量的外彙。通信信號總公司已經按總體方案向下屬廠家下達了相關設備的生產任務。全院人員在6502係統設計和配套工程設計上花費的心血大多將作廢。而且,新方案投入實施的設計費用從哪裏來?”
但是他們同時想到:“西站是我國的‘陸地第一國門’,是展現我國科學技術水平、體現我國鐵路現代化氣息的窗口,也是為我國鐵路職工長誌氣的工程。第一流的工程必須有第一流的設計,第一流的設計必須包含最先進的科學技術。”
想到這裏,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研究設計院的工程師們都坐不住了,尤其是研製微機組匣電氣集中係統的紀晏寧高級工程師。
紀晏寧當時已經61歲了,但他仍然在崗位上日夜操勞。他從事了近10年微機電氣集中研究,已經推廣應用了10多個車站的微機組匣電氣集中。
西站工程沒有上微機組匣電氣集中係統,紀晏寧心裏一直不能平靜。
紀晏寧想到了很多,麵臨著時間緊,施工在即,重新設計、重新生產設備等困難,這些都讓他心裏十分焦慮,於是紀晏寧便來到了工地上。
紀晏寧聽著工地上的打樁聲,還有那已經拔地而起的主體大樓,那如潮似流的施工隊伍……
紀晏寧的心裏不由得激起了一腔不可抑製的激情: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鳴黃雞!
回來後,紀晏寧對大家說:“我老紀雖這把年紀了,但還能再發點熱發點光,我願與同誌們再衝刺一番!北京西站一定要上微機組匣電氣集中!一定要盡全力爭取!”
院務會決定,所有的幹部立即分頭下去詳細調查,再召集有關人員座談,既然決心在這種關鍵時候請求改變設計方案,就必須做到心中有數,萬無一失。
德國SEL公司早就想讓他們的技術和設備在中國占領一席之地,隻要在談判上下點功夫,將設備價錢壓到我方能接受的程度就行。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研究設計院多次派人到德國SEL公司學習考察,對與MMI人機接口設備的事,他們已經進行過幾次模擬試驗,全部成功。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研究設計院已經有近10年對微機組匣電氣集中的研製資料和南站等單位工程設計的實際經驗,加上院內高度現代化的設計手段和幾十年來設計院形成的敢打硬仗、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憑借全院職工目前在設計行業中一流的素質,在剩下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拿下設計文件不成問題。
但必須首先征得上級領導的首肯,再拖下去時間就不夠了。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領導班子聽取了研究設計院的報告,與會領導大受鼓舞,總經理彭朋問:“我隻問一句話,來得及嗎?”
設計院回答:“沒有問題,保證按時完成!”
素有橫刀立馬、果斷敢幹作風的彭朋笑著說:“好,你們大膽的設想,和公司的思路不謀而合。有風險不怕,我做你們的後台,要相信科學,相信自己,思想再解放一點。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公即將舉辦一次展覽會,給你們一席之地,請所有的部領導、司局領導參觀。能否用實力和事實說服領導,就看你們的了!”
由於南站的微機組匣電氣集中因使用單位場地改造問題,還沒有正式安裝,研究設計院立即派人,將此套設備一下子都搬到了展覽會上。
鐵道部的領導都來了,司局領導也來了,北京局領導來了,現場使用單位也派來了工程技術人員。
高大的圓弧型的大屏幕將列車運行情況都展現得一清二楚,在一排排組匣櫃前,是全部由計算機組成的操作麵。
整個展覽會上,微機組匣電氣集中設備最顯眼,最吸引人,參觀的人紛紛被眼前這套先進的電氣集中係統吸引過來了。
操作人員現場做示範,讓參觀的人親眼看到了MMI這套現代化操作係統。所有參觀者都讚歎不已。
有人問“除了MMI設備外,其他設備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嗎?”
解說員自豪地說:“大屏幕是西安信號工廠設計生產的,電源屏是天津信號工廠設計生產的,微機接口櫃是沈陽信號工廠設計生產的,組匣櫃是上海通信工廠設計生產的,而微機係統軟硬件則是我們研究設計院配置的。除了MMI,其他部分全是通號總公司下屬企業自己設計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