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2 / 3)

⑦謝惠連詩:“落雪灑林丘。”

⑧曹植詩:“中夜指星辰。”《江賦》:“瑰奇之所窟宅。”⑨“錢箋”《長安誌》:湯泉水,在漢陰盤故城東門外,去昭應十五裏。貞觀中,乘輿將自東門入,時水暴漲平岸,見物狀如豬,當土門臥,命有司致祭,其物起向北,因失所在。開元八年冬,乘輿自南入,至半城,黑風從東北角起,倏忽滿城,從官相失。上策馬逾城,下至渭川,去氣稍解,悵然還宮。時翰林學士王翰作《答客問》上之。詞曰:“龍躍湯泉雲漸回,龍飛香殿氣還來。龍潛龍見雲皆應,天道常然何問哉。”《劇談錄》:鹹通九年春,華陰縣南十餘裏,一夕風雨暴作,有龍移湫,自遠而至。先是厓壟高來,無貯水之所。此夕迥從數丈小山,自東西直亙南北。峰巒草樹,一無所傷,碧波回塘,湛若疏鑿。

⑩《天台賦》:“或倒影於重溟。”廬山道人《遊石門詩序》:“流光回照,則眾山倒影。”瑤池,見慈恩寺詩。

(11)《水經注》:屈而北注。謝朓詩:“回瞰滄江流。”

(12)《晉?五行誌》:《禦路楊歌》:“汝非皇太子,那得甘露漿。”

(13)《江賦》:“揮弄灑珠。”《內則》:“甘旨柔滑。”

翠旗澹偃蹇①,雲車紛少留②。簫鼓蕩四溟③,異香泱漭浮④。鮫人獻微綃⑤,曾祝沉豪牛⑥。百祥奔盛明⑦,古先莫能儔⑧。坡陀金蝦蟆,出見蓋有由⑨。至尊顧之笑⑩,王母不遣收(11)。複歸虛無底,化作長黃虯(12)。(此記親祀靈湫。百祥以下,借蝦蟆咎征,而患長虯之不測。吳論:翠旗雲車,羽衛遲留也。簫鼓異香,貢綃深牛,祀典豐潔也。夢弼曰:楊國忠言祿山必反,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祿山聞命即至,見上於華清宮。此祿山謁見之由,故曰:“坡陀金蝦蟆,出見蓋有由。”上由是益親信祿山,國忠之言不能入。太子亦知祿山必反,言之不聽。雖國忠欲收祿山,貴妃必不肯,故曰:“至尊顧之笑,王母不肯收。”續遣歸範陽,祿山遂反。豈非“複歸虛無底,化作長黃虯”乎?“朱注”虛無底,即湫水也。歸虛無而化黃虯,言祿山之勢已成,猶豬龍而僣擬真龍也。其憂亂之意,情見乎詞矣。)

①《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注:“翠羽為旗上藻也。”《長門賦》:“澹偃蹇而待曙兮。”李奇注:“澹,猶動也。”又《七發》:“旌旗偃蹇。”《廣雅》:“偃蹇,夭矯也。”

②《楚辭》:“乘回風兮載雲車。”《北征賦》:“曾不得乎少留。”

③顏延之詩:“笳鼓震溟州。”張協詩:“雨足灑四溟。”

④梁武帝《懺序》:“宮內聞異香馥鬱。”《上林賦》:“過乎泱漭之野。”

⑤任昉《述異記》:鮫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鮫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吳都賦》:“泉室潛織而卷綃。”注雲:“鮫人織輕綃於泉室以賣之。”夢弼曰:獻綃以為幣,沉牛以為牲也。

⑥《穆天子傳》:天子大朝於燕然之山,奉壁南麵,曾祝佐之,祝沉牛馬豕羊。注:“曾,猶重也。祝,謂祝史。”《漢書?郊祀誌》:祝謂言祭祝之讚詞者。《穆天子傳》:文山之人歸遺,乃獻良馬十四駟,天子與之豪馬、豪牛、厖狗、豪羊,以三十祭文山。注:“豪,猶髭也。”

⑦《書》:“作善降之百祥。”揚雄《解嘲》:“遭盛明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