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氣貫長河(1 / 3)

不知道關於“個性”是否可以如此定義:即不同於眾的東西。如果可以,那麼必須要說明的是在這“個性”的大範圍內也有著高級與低級之分,就像在“美”的內部也有著美醜之分。

對於個別藝人來說,內心的俗需要用雅的外表來遮蓋。俗是博取眾人歡心然後站穩腳跟的捷徑。一直以來,俗在泛濫,卻被遮蓋在雅的麵紗之下。如周星馳的“無厘頭”。當它被一流學府的學子們癡狂追捧時,我們不得不把它上升為一種文化去研究。這種舉動讓我們自己在事後都感到驚訝。

一個作家至少要有點宗教意識,宗教對世界真相的解答你不一定信服,但也是一種尺度,可以參考。畢竟,宗教是目前人類所能企及的最高智慧。

真正的好作家應該在存在的問題上長驅直入,深深地鑽探世界和人性的真相,他的文字品格才會複雜、深邃、博大。

寫作是個人的、個體的,無法批量複製。這個個體,他的思考方式,他關心的問題,他精神裏蘊涵的氣質,直接決定了他寫作的方式。

人和文,既不能對等,也不能脫離關係,是一種藝術的聯係,而不是簡單的對等關係。

語言作為一種藝術,它需要每一個作家都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洞悉它的秘密。

天才是住在語言旁邊的。語言是心靈的外觀。太過注重修辭,反而落了下乘。

城市精神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文明,一種道德風尚,一種市民素質。

我們的生命就像高僧手中的那杯茶水一樣,一不小心,茶杯翻倒,轉瞬間就和泥土化為一體。光陰如此短暫,生活中一些無聊小事,又哪裏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去生氣呢?

追逐名利也是一種貧窮,充滿生存鬥爭式的焦慮,欲壑難填的痛苦同樣具有匱乏的特征。

應酬幾乎是每個成人都會麵臨的事情。對於擅長交際的人而言,身處社交活動總能夠將自己在這方麵的潛質發揮到極致。

如果是在工作應酬中,抱著某種目的出席社交場合,一言一行就得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所有的蜜語甜言、一笑一顰均是一種鋪墊。

在很多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與自己根本就不喜歡的人麵對麵地周旋應酬,說著似是而非的話,耗費生命,浪費時間。這種時候,無論笑容有多麼燦爛,話語有多麼圓滑,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就是想逃。

經常是這種情形,你越不想麵對的人你越要滿麵微笑大方得體,不流露一點勉強應酬的蛛絲馬跡。

治身之道,務在養神;治國之道,務在舉賢。

我們要做駕馭自己情感的主人,而不能恣意任性,縱情發作。

人們隻要重視道德修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光明磊落,慈悲為懷,自然處於愉悅平和狀態,身體機能必然和諧,無疑有益於健康。

古代《內經》中說的“恬淡虛無”“靜寂和愉”無疑是要人排除一切雜念,使心地清純如鏡,以增壽延年。

無法忘記書給我帶來的痛苦和歡樂。歡樂自不必說,單是那種震徹心靈的痛苦,那種為書中堅強的主人公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的命運痛及肺腑、黯然流淚的莫名的痛苦,就足以使一個成長中的青年在漫長的暗夜裏陷於孤獨的思考,難以自拔。

那本書好像就是理想中的你自己,純淨、真實、平淡、從容。你心無旁騖地讀著書,如同追憶著自己似水而逝的蒼茫歲月,甜蜜而茫然。

讀書是屬於自己精神範疇的事。我必須首先麵對現實而功利的物質。這是一種深重的悲哀,但又有多少讀書人能夠擺脫這種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