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文學怡人(2 / 2)

有評論家指出:一個社會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泡沫層麵”上,這中間存在著價值觀念的衝突性。

文字發展到今天,個體的精神建設、心靈建設對寫作越發顯得重要。從這個角度說,寫作是可以進步、可以改變的,也是可以實現自我超越的。

文字藝術到一定程度上就不是技巧的問題,就比容量了。

衡量一部作品,主要看心靈方麵的東西。文字方麵的東西,心靈的東西在文字的背後,是滲透出來的。

一部作品靈魂方麵的東西飽滿,能量很大,文字肯定是鮮活的。什麼是好語言?能準確表達情緒的就是好語言。

文字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要表達複雜而多維的價值。真正好的優秀的文字,它表達的東西一定是複雜的、深度的,甚至是曖昧的,不可解釋的,這才符合文字的多義、多解的特征。

一個複雜的時代,往往能提供很多文字的母題,從而成為產生大文字的時代。因此,作家與時代的關係經常是錯位的。

一個真正活在內心生活中的人,麵對這個浩渺的世界,必然要產生許多的疑問。人在天地間要尋找自己的位置,尋找精神的安慰,這是必然會有的反應。

讀書悅心,山水逸性。若能“樂以忘憂”,那是極高境界。

文學研究的未來很可能就是建構在異質文化之間的互識、互證、互補的過程中。

社會學、心理學、人文科學,同樣研究著人類社會,但這種研究隻是一種抽象,是歸納,是總結,它與真實的人生是完全不同的。

小說是琢磨人的,它不回答人有多複雜。事實上,它與小說是完全不同的。

文學發生影響力是一個緩慢暗藏的過程,正因為如此,它的影響力才能穿越時空,穿越具體時代而直指人心。

文學是有著它的個性的,它是靠燃燒生活而發光。而點燃靈感的那瞬間即逝的火種,則屬於內心永遠年輕的作家。

文學藝術家最怕的是心靈的衰老,心死了,文字是枯幹而蒼白的;心還年輕,文字是跳躍的,像奔騰不息的清泉流水。

文字平易難,獨特也難,最難的是平易中見出獨特,通篇尋常句子,讀來偏是與眾不同,如此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獨特,方可稱做風格。

語言是一個人的整體文化修養的綜合指數,凡修養中的缺陷,必定會在語言風格上表現出來。

好的文字風格如同好的儀態風度一樣,來自日常一絲不苟的積累。

創造的歡欣是生命最高的歡樂,是一種形而上的歡樂。

文化和學術是社會的財富,但具體的文化創造和學術研究過程卻是非常個人化的。一切精神創造都是個人在寂寞中獨立勞作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