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孝子(2 / 2)

他自行腦補了一個悲情的橋段,覺得自己應該安慰安慰這個橋段的主人公,想了想,道:“可能是你缺少一件法器,放心吧,我還是會叫你道長的。”

道人依然低頭看著手中光溜溜的果核,這副樣子在葉長安的眼裏,便很合理地成了此刻他一定悲傷得不能自己,自己還是讓他安安靜靜地待會兒吧。

他把剩下的兩個野果放在草席邊角上,轉身走出山神廟,想想又覺得這麼不告而別不太好,便回頭道:“我先下山了,你留在這裏看家吧。”

說完他便伸著懶腰走了,待沿著小路走了百步,道人的聲音突然從山頂傳下來。

“你還沒告訴我法器是什麼。”

葉長安回頭看了一眼,道人正站在廟門口的巨石上,道袍獵獵,發髻被吹得東倒西歪,卻就是不散。

“等我回來再告訴你。”

他擺了擺手,下山去了。

“法器……”道人看著山下的廣陵城,山峰中飄蕩著迷茫。

葉長安下山後在廣陵城裏轉了一圈,沒找到新的活計,倒是聽說了許多關於劉大孝子的事跡,隻一夜之間,四屍案就在廣陵城裏鬧得沸沸揚揚,他原本以為死的四個人是劉大孝子和他的同夥,沒想劉大孝子沒死,反而是一個巡城司的小吏死了。

懸賞榜上畫著劉大孝子的畫像,坊間裏流傳著劉大孝子的孝心事跡,宋老三帶著城衛耀武揚威,聽說是劉大孝子為了弄錢給母親治病,分贓的時候殺了三個兄弟,劉大孝子的孝名更盛了,但他老娘吐血死了,留在草棚裏沒人埋,劉大孝子不知所蹤。

葉長安當然知道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宋老三的爹是巡城司的長官,要嫁禍一個凶名在外的混混易如反掌,聽說他以前還有一個哥哥,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被人殺了。

市井傳言這件事是劉大孝子下的手,原因便是宋老三的哥哥強迫連翠樓的一個姑娘,姑娘不從,被宋老三的哥哥失手打死了。而這個姑娘似乎一直和劉大孝子兩情相悅,於是便產生了劉大孝子殺宋老三的哥哥的傳言。宋老三顯然也是這麼認為的,帶人去拿劉大孝子,此時劉大孝子卻幹出了一件震驚廣陵的事。

他把自己年邁的母親用繩子綁在背上,跑到城主府門口,城主府的人問他幹什麼,他說自己遭人冤枉,巡城司的人不分青紅皂白地來抓他,要將他下獄屈打成招,使他母親孤苦無依,如果他們的陰謀得逞了,母親必定死無所葬。

時人重孝,因此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城主府的人沒辦法,隻能親自過問。說來也可笑,廣陵城原本是三權分立,城主府掌政務,巡城司掌城衛,衙門掌司法刑獄,如今一件殺人案居然是城主府來審理,衙門更是連個屁也不敢放,簡直笑掉了廣陵人的大牙。

這件事自然根本無證可查,因為宋老三的哥哥的屍體至今也沒有找到,隻能不了了之,於是劉大孝子徹底出名了,無論是他一怒為紅顏的傳聞還是背母喊冤的奇事,都被市井間的遊俠兒爭相傳頌。

然而自那天之後,劉大孝子便沒再出過門,整天守著自己的老母親,久而久之,家裏也便窮困潦倒了,追隨他的遊俠兒也逐漸看清了他的真麵目,相繼離去,隻剩下三個人不離不棄。

事情過去了好幾年,如今唯一的保命符病重,劉大孝子或許是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便拋棄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孝義姿態,不惜去搶劫一個十來歲的少年。

然而他根本不知道,宋老三對他的恨意到底有多深。

很狗血的一個故事,在說書的戲文裏從來不缺這種橋段,可真正發生在現實裏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人性的可怕。

葉長安弄清楚了事情的始末,心裏其實有些難受,按說他隻是這件事情的受害者,如今仇人死的死,逃的逃,他真的應該像道人說的那樣,痛快地大喊幾聲死得好,然後轉身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可他真的喊不出來,他甚至連半點痛快也沒有,心裏就想被什麼堵住了一樣,不明意味的情緒填滿了整個胸腔。

他精神恍惚地去買了幾個包子,三個素的,三個肉的,一共花了九文錢。然後到芙蓉街附近買了一件法器,那是一張金色的幡,聽賣它的道士說上麵寫的是“天心神算”,可以減少施法者七成的壽命損耗,葉長安聽完便毫不猶豫地買了,因為道士給出的價格遠低於他的心理價位,隻花了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