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南文子托疾悟衛君(2 / 2)

(22)顧:反而。

(23)如國何:能把國家怎麼樣。

(24)睫:睫毛。

(25)耄(mào):年老,七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

(26)自蔽:自己看不見自己的過失。

(27)更諸:更正它,對那些錯誤做法給以更正。諸,之,代錯誤做法。

(28)託:通“托”,假托。

(29)喻:比喻。

(30)《詩》曰:《詩經》裏說。

(31)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語出《詩經·小雅·鶴鳴》。原詩句的意思是比喻身雖隱居而聲名顯著。九皋,大澤。

“譯文”

南文子掌管衛國的政事。對事物了解得深刻透徹,好像能看到深水中的魚一樣。沒有人不敬畏他。一天,突然像個瘋子,用襪子做頭巾,用帽子做鞋墊,用高腳碟子裝飯,用竹籃盛湯。所有作為沒有不顛倒的。

衛國國君對此很憂慮,親自前往文子的住地,問道:“先生患病了嗎?”

文子答道:“我沒有病。”

衛君問:“先生沒有病,為什麼做事錯亂到這個樣子呢?”

文子說:“我不是錯亂,我是故意仿效一些錯誤的做法。”

衛君說:“你仿效的是哪些錯誤的做法呢?”

文子說:“現在國家法令製度不統一,上下混亂得沒有一個規程。勇士種田,懦夫拿著武器出外打仗,這就是用竹籃盛湯用碟子裝飯;國君親族中能做卿的混同於地位低微的人,這就是用帽子做鞋墊;囚犯提拔為上士,這就是用襪子做頭巾。全國顛來倒去,沒有一個省悟的人,大王怎能卻隻以我為憂呢?我即使真的病了,也隻是一個人罷了,能把國家怎麼樣呢?”

衛君說:“眼睛能分辨黑色和白色,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頭腦能識別壯年人和老年人,卻認不得自己的形狀:這正是自己無法看見自己的過失。經先生一說,我就明白了,請允許我堅決更正吧!”

君子評論說:南文子假托有病而勸說衛君的做法多好啊!衛君聽到自己的毛病後立即就打了“眼睛”、“頭腦”的比方表白了自己的省悟,可見衛君也是容易改正錯誤的人。《詩經》裏說:“鶴在大澤中鳴叫,聲音在天上都能聽到。”說的正是這個。

“評說”

本文用曲筆揭露了衛國政治上的混亂,並讚揚了南文子撥亂反正的非凡才能,肯定了降諫的批評藝術。

文章一開始即正麵指出南文子具有“察見淵魚”的政治敏銳力。言猶在耳,當即一轉,描繪出一個一反常態的戲劇性場麵,懸起疑慮。然後一問一答,使情理昭然,冰消疑解。特別是用南文子“舉國反易而無一人悟者,君顧獨憂臣乎”這一反問,頓時置衛君於一隅,欲進不得,欲退不能,含蓄幽默。文雖短而波瀾起伏,似同一幕喜劇,趣味迭生,令人捧腹。

至於貴戚能否做百姓、囚犯能否封官,自然要具體分析,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