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南文子托疾悟衛君(1 / 2)

南文子(1)任衛國之政(2),察見淵魚(3),人莫不畏之。一旦,忽若狂易者(4);以足衣(5)為巾,以冠纓苴履(6),以食豆而羹簞(7),百物靡(8)不反者。

衛君深憂之。親枉駕(9)文子之閭(10),問曰:“先生病耶?”

曰:“臣不敢病也。”

曰:“先生非病,何反悖(11)若是耶?”

曰:“臣非敢反悖也,效尤(12)也。”

曰:“何謂效尤?”

曰:“今國中法度不定(13),上下無章(14)。驍暴者字民(15),孱夫(16)操弓矢出鬥,是簞受羹而豆盛食也;貴戚(17)之卿混乎輿台(18),是履苴冠纓也;髡鉗之倫(19)升於上士,是巾足衣也:舉(20)國反易(21)而無一人悟者,君顧(22)獨憂臣乎?臣實病,亦一身爾,如國何(23)?”

衛君曰:“目能察白黑而不見其睫(24),心能識壯耄(25)而不覺其形,自蔽(26)之患也。請為先生更諸(27)!”

君子曰:南文子託(28)疾以悟衛君,美矣!衛君聞之,即有心目之喻(29),亦易悟也哉!《詩》曰(30):“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31)。”此之謂也。

“注釋”

(1)南文子:戰國時衛國大夫。

(2)任……政:掌管政事,任國相。

(3)察見淵魚:能看到深水中的魚。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透徹深刻,能達到隱蔽的深處。

(4)狂易者:精神失常後性情狂暴的人,瘋子。

(5)足衣:襪子。

(6)以冠纓苴履:用帽子做鞋墊。冠纓,偏義複詞,偏在冠,纓無義。苴(jū),用草做成的鞋墊。賈誼《治安策》:“冠雖蔽,不以苴履。”

(7)以食豆而羹簞:用碟子裝飯,用竹籃盛湯。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類似今日的高腳盤。羹,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帶汁的食物。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

(8)靡:無。

(9)枉駕:屈駕。對人走訪自己的敬稱。

(10)閭:裏巷的大門,這裏指家門、住地。

(11)反悖:錯亂,一反常態。悖,違反。

(12)效尤:仿效錯誤的做法,學壞樣子。尤,罪過,錯誤。

(13)法度不定:法令製度不統一、不穩定,法度紊亂。

(14)章:規章。

(15)驍暴者字民:驍勇的人撫養百姓(指種田)。字,生子,引申為養育。

(16)孱(chán)夫:懦弱的人。

(17)貴戚:君主的內外親族。

(18)輿台:地位低微的人,奴隸。古代分人為十等,輿為第六等,台為第十等。

(19)髡(kūn)鉗之倫:囚犯,犯人。髡鉗,古時一種剃去頭發又在脖子上加上枷索的刑罰。倫,輩,類。

(20)舉:全。

(21)反易:顛倒混亂。易,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