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將伐魯取其地,召諸大夫問焉。辟閭巫臣(1)曰:“可。”神子魚(2)曰:“不可。”楚子(3)病之(4),請言其故。
辟閭巫臣曰:“魯公(5)失政(6),季氏得民(7),公(8)伐之,弗勝,次(9)於陽州。齊侯唁(10)公於野井(11)而不能。討魯之臣子枕戈待旦莫敢發者,畏季氏威也。君將求逞諸侯(12)而徼福(13)周公之廟,奈何不伐?臣故曰可。”
神子魚曰:“周室東遷(14),列國失序(15),若聲罪(16)加之以兵,何君不可攻,何國不可伐?楚之視魯猶齊、晉之視楚也,魯可伐也,楚能免焉?臣故曰不可。”
辟閭巫臣曰:“魯棄周禮(17),惟強弱是視(18)。當齊肇伯(19),衣裳之會九(20),兵車之會(21)四,魯鮮不與(22)。聞晉文率諸侯會於溫(23),以臣召君(24),不可以訓(25);亦仆仆(26)而往,不遑(27)寧處。其(28)蔑我楚國,則曰:‘是蓽路藍縷之邦,可與行典禮乎(29)?’楚國之民含怒日久,非特(30)君也。康王即世(31),魯國雖與二三丈夫(32)辱臨(33)楚郊,實怵(34)於勢,非中誠(35)也。不伐何以示遠(36)?臣故曰可。”
神子魚曰:“周公(37)相王室,尹(38)天下,於周為睦。分(39)魯公(40)以大輅、大旗(41)、夏後之璜(42)、封父(43)之繁弱(44),殷民六族(45),使帥其宗(46),輯(47)其分族(48),將其醜類(49),以法則周公(50),用即命於周(51)。其德至今未泯(52)也。夫修惠以懷人(53),人誰弗親?逞威以上人(54),人孰能輯(55)?今以魯不我與(56)而兵(57)之以示遠,其無乃(58)非德惠也乎?臣故曰不可。”
辟閭巫臣曰:“受姓定封(59),孰非懿親(60)?諸姬(61)存者,其可數也。或明德之弗崇(62)則弗足以存。且臣聞之,立德敷政(63),立義和(64)民。德,天之明(65)也,義,地之製(66)也。君人者(67)則(68)天之明,法地之製,以洽和(69)民人,古之道也。今魯之公室弱,民罹(70)荼毒(71)若入水,無所避之,棄而不伐,不亦左(72)乎?臣故曰可。”
神子魚曰:“王靈(73)雖微,天下共主;楚國固強,終人臣也。以君伐臣是謂布義(74),以臣伐君是謂悖政(75)。四海弗靖(76),職(77)此之由。若以師宿於魯境,東諸侯告於天王(78),使一介之使(79)以讓(80)君曰:‘魯也弱,諸臣畔(81)之,致使其君越在草莽(82),不能事宗廟(83)。諸姬竊(84)憂之。君為大國,不唯其難之靖,而土地是圖(85),或(86)為執事(87)羞。天王命我諸姬亦既有辭,當以公徒(88)三萬與君周旋(89)於龜蒙之墟(90),君其圖焉(91)?’不知君將何辭以對也。故臣曰不可。”
辟閭巫臣曰:“天王崩(92),王室(93)亂,劉子(94)、單子(95)以王猛居於皇(96),自救且不及,況能餒(97)我乎?魯,五侯九伯(98),桓公(99)實征(100)之。以臣伐君,非一朝一夕。今楚之霸與齊代興(101),我若討魯之罪,東諸侯震疊(102)不暇,其能有辭(103)乎?臣故曰可。”
神子魚曰:“魯之為國密邇(104),於齊又甥舅(105)也,王室固(106)多難,魯之君子或藉齊餘威以安靖之。楚師進焉,諸姬必忿,將為楚患,是無故勤諸侯(107)也。如或還也,勞師千裏,縻厥糗糧(108),觸冒風露,何益於國?臣故曰不可。”
楚子曰:“巫臣之言良!”欲帥師東,聞齊侯取鄆居昭公(109),乃止。
君子曰:春秋大夫類(110)多能言,而麗(111)乎理者何其寡也!季氏逐君(112),諸侯莫不聞,楚能告天王致討,桓文之功(113)可繼也,神子魚乃力遏(114)之,巫臣不務(115)出“此乃淩蔑我王室”,惓惓(116)以“威遠”為言,二者胥(117)失也。楚之為楚,其不競(118)也,宜哉(119)!
“注釋”
(1)辟閭巫臣:人名,複姓辟閭,即屈巫,字子靈,封申公。
(2)神子魚:人名,神姓。《左傳》此段稱子魚,無姓氏。即公子魴,任司馬。
(3)楚子:指楚平王。子是封爵的等級。
(4)病之:對這件事很作難。
(5)魯公:魯昭公,魯襄公庶子,名裯。
(6)失政:失之清明而政治混亂,引起王位之爭。即魯昭公失去王位。
(7)季氏得民:季氏受到百姓的擁戴。季氏:春秋魯桓公子季友的後裔,又稱季孫氏。自魯文公以後,季孫行父、季孫宿等世為大夫,專國政,權勢日重,公室日卑。於是魯昭公興兵伐之,不勝,出奔於齊。
(8)公:指魯昭公。
(9)次:臨時駐紮軍隊。
(10)唁:對亡國者的慰問。“齊侯唁公於野井而不能”事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11)野井:地名。
(12)逞諸侯:逞能於諸侯,在諸侯中顯示自己的本領。逞:炫耀,顯示。
(13)徼福:請求得到祭品。徼通“邀”。福,祭過神的酒肉。
(14)周室東遷:指周平王把京都由鎬京遷到洛陽,春秋時期自此起始。
(15)失序:失去常規,等級混亂。序,周室的等級次序。
(16)聲罪:宣布罪過。
(17)禮:封建等級規定。
(18)惟強弱是視:賓語前置句,惟視強弱,意思是欺弱怕強。
(19)當齊肇伯:在齊國初做諸侯首領之時,指齊桓公稱霸時。
(20)衣裳之會:指諸侯和好性的集會。衣裳,指穿戴整齊,彬彬有禮。九,齊桓公會盟諸侯實際共十一次。
(21)兵車之會:指齊桓公帶領軍隊與諸侯國會盟。
(22)鮮不與:很少不參加。
(23)晉文率諸侯會於溫“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24)以臣召君:以臣子的身份召見君王。這次會議晉文公竟然邀請周襄王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