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不可以訓:大理不通。以訓,以之為訓。訓,規範,榜樣。
(26)仆仆:疲累的樣子。
(27)不遑:沒有閑暇。
(28)其:代詞。
(29)是蓽路籃縷之邦,可與行典禮乎:那是駕著柴車穿著破衣的國家,值得向他們行大禮嗎。蓽路,粗糙竹木製的車。蓽,又作篳。籃,又作藍。典禮,大禮,隆重莊嚴的禮節儀式。
(30)特:隻,僅。
(31)康王即世:楚康王去世。即世,去世。
(32)丈夫:男子,此處疑為“大夫”之誤。
(33)辱臨:來到。辱,謙詞。
(34)怵:恐懼。
(35)中誠:真心。中,內心。
(36)何以示遠:用什麼給遠方的國家看,怎麼能懾服遠方的國家?
(37)周公:即姬旦,又稱叔旦,西周初傑出政治家。武王弟,姬姓,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史稱周公,也稱周公旦。
(38)尹:治理。
(39)分:分賜。
(40)魯公:周公旦的長子伯禽,魯國的始祖。
(41)大輅:大車,天子禮車。《左傳·定公四年》稱“大路、大旂”。
(42)夏後之璜:夏代國君半璧形的玉。後,國君,帝王。
(43)封父:古諸侯國名、國君名,封钜的後代。
(44)繁弱:弓名。
(45)殷民六族:即條氏、徐氏、蕭氏、長勺氏、尾勺氏六族。(見《左傳·定公四年》)
(46)宗:宗氏,大宗。
(47)輯:聚集,管轄。
(48)分族:旁支小宗。
(49)醜類:《左傳·定公四年》稱“類醜”,指眾族屬。
(50)以法則周公:來效法周公。
(51)用即命於周:一切都要聽從周天子的命令。用,效力。
(52)泯:滅。
(53)修惠以懷人:施行仁愛又關心百姓。惠,仁愛。
(54)逞威以上人:顯示武力而壓製他人,以武力壓人。上人,上於人。
(55)輯:順服,悅服。
(56)不我與:不親近自己,不友好。
(57)兵:攻打。
(58)無乃:恐怕。
(59)受姓定封:指周天子賜給姓氏和封爵。
(60)懿親:至親,也指皇室宗親。
(61)諸姬:各姬姓的國家,與周王室同姓的國家。
(62)弗崇:不高。
(63)敷政:施政。
(64)和:洽和。《禮記·經解》:“發號出令而民悅之謂之和。”
(65)明:日月之光。
(66)製:界域,引申為準則、規範。
(67)君人者:做國君的,國君。
(68)則:效法。
(69)洽和:協調,團結。
(70)罹(lí):遭受。
(71)荼毒:毒害,殘害。荼,一種苦菜。
(72)不亦左乎:不是錯誤的嗎?古以右為尊,以左為較低的地位。也指不親近、不讚助。
(73)王靈:周天子的威信。
(74)布義:申張大義。
(75)悖政:違背正理。政,同“正”。因魯是周天子同姓國,楚是異姓國,所以說是“以臣伐君”。
(76)靖:安定。
(77)職:主要。
(78)天王:周天子。
(79)一介之使:一個小小的使者。
(80)讓:責備。
(81)畔:同“叛”。
(82)越在草莽:陷於荒野,被趕到荒野,是說離開了國都。草莽,草木叢生的地方,泛指野外。
(83)宗廟:周室的祖廟。
(84)竊:暗中,內心。
(85)土地是圖:隻圖謀魯國的地盤。
(86)或:有人。
(87)執事:原指帝王身邊從事某一工作的人,後引申為對對方的敬稱。
(88)公徒:魯國的兵士。
(89)周旋:交戰的委婉說法。
(90)龜蒙之墟:山名,即今山東省的龜山和蒙山。墟,大土丘。
(91)其圖焉:將作何打算呢?
(92)崩:帝王或王後之死,此處指周景王姬貴之死。
(93)王室:帝王之家,朝廷,對諸侯而言。
(94)劉子:即伯蚠。劉獻公(摯)之庶子。獻公死,無子,單穆公立劉蚠。
(95)單子:單穆公即單旗。
(96)以王猛居於皇:由於讓王猛躲避子朝(周景王的長庶子)爭位之難而出居於皇地(今河南鞏縣)。
(97)此句原文是“況能餒我魯乎”,當是“況能餒我乎?魯”。餒,原意是饑餓或魚肉腐敗,此處指降罪,有傷於楚國。
(98)五侯九伯:泛指天下諸侯。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的首領。《左傳·僖四年》:管仲曰:“五侯九伯汝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99)桓公:齊桓公。
(100)征:討伐。
(101)楚之霸與齊代興:楚國將取代齊國做諸侯領袖。
(102)震疊:驚懼。《詩經·周頌·時邁》:“薄言震之,莫不震疊。”
(103)有辭:有功夫指責楚國。
(104)密邇:睦鄰,和鄰近的諸侯很好。
(105)於齊又甥舅也:和齊國又是甥舅關係。根據《史記·齊世家》所記,齊魯盟婚有多次:“魯(桓公)夫人者,(齊)襄公女弟也,自(齊)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齊)靈公取魯女,生子光,以為太子(即齊莊公)”;“(齊)景公母,魯叔孫宣伯女也”。此時當齊景公時。
(106)固:固然。
(107)勤諸侯:使諸侯勞苦。
(108)縻厥糗糧:浪費那糧草。縻,通“靡”,耗費。糗(qiǔ),幹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