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腹擊說苫成常勿自足(3 / 3)

腹擊說:“我們的國家差得遠,怎能趕得上你們呢?但,我有一番話對你要說說,可以嗎?”

苫成常說:“可以。”

腹擊說:“南海的水邊,有一個叫昭支昷的人,住在蛟汭山上,那裏不產牛。有人牽來一頭還沒有長出角的牛犢,隻有獵犬那麼大,它的角像蠶繭,又像栗子。昭支昷一見就驚恐地問:‘這是什麼東西啊?’他的朋友伯昏氏告訴他說:‘這是犝牛,《易經》上說的‘犝牛之牿’的犝牛就指的是這樣的牛。’昭支昷說:‘我見過畫家畫下的牛,不過很小很小罷了。沒料想到真正的牛竟然有這麼大啊!’他再三懇求那人,買下了人家的牛犢牽回家去,向他的鄰居們誇耀再三,自以為是天下最大的牛了。一天,寧宣子從門前經過,昭支昷向寧宣子誇耀起來。寧宣子向他說:‘這不能算是大牛。高涼山上有一種犤牛,它的頭是黃色,尾巴是黑色,腳也是黑色,體重有三百多斤。你為什麼不買來呢?’昭支昷聽後就前去買下牽回家來,以為是天下最大的牛了。一天,爰子旃從門前經過,聽見了昭支昷的誇耀便說:‘這還不能算是最大的牛。空賓林那個地方有種犛牛,頸上的紅毛一直垂到腿間,身上天青色的長毛遮住了膝蓋,身長力大,體重有六百多斤。你為什麼不買來呢?’昭支昷前去買了回來,又自以為是天下最大的牛了。一天,倨無膝從門前經過,聽了昭支昷的誇耀便說:‘這還不能算是最大的牛。巴峽那地方,有種莽牛,它的毛彎彎曲曲的,眼睛亮晶晶的,犄角尖溜溜的,體重有一千多斤。你為什麼不買來呢?’昭支昷前去買了回來,又自以為是天下最大的牛了。一天,梁都之舟從門前經過,聽到了昭支昷的誇耀便說:‘這還不能算是最大的牛。合浦一帶,有一種犎牛,項上的肉向上突起如椎,頸下的肉向下垂著,走起路來快得像飛,體重有三千多斤。你為什麼不買來呢?’昭支昷前去買了回來,又誇耀說:‘這下子我的牛總該是天下最大的牛了吧!’把頭巾向上一推,蹦蹦跳跳地,狂呼亂叫著,得意極了。一天,公孫伯光從門前經過,昭支昷請他鑒別自己的牛是否是天下最大的牛。公孫伯光說:‘這還不能算是最大的牛。峨嵋山裏,有種夔牛,頭像鍋盆那麼大,腳像雕塑成的天鵝,脊背像雕飾過的一塊璧玉,屁股像貼成的一堆油脂,體重有七千多斤。你為什麼不買來呢?’昭支昷聽了半信半疑地說:‘竟然還有那麼大的牛呀!話雖這麼說,還是去實地看一下吧。’等他到了峨嵋一看,果然和公孫伯光說的一個樣。於是,深有感觸地說:‘如果不是別人告訴我,我還始終誇耀犝牛比天下的牛都大啊!’趙國的疆土之大,百姓之多,物產之盛,庫藏之豐,比起那邊遠地帶的小國來,固然是大國,可是比起齊國、晉國來,卻不如了。齊國、晉國比起趙國來,固然是大國,可是比起秦國和楚國來,卻不如了。先生還是不要自滿的好,自以為滿足就會驕傲,驕傲就會輕舉妄動,輕舉妄動就會不管百姓的死活而去滿足國君自己的私欲。如果那樣,想讓國家安定,還能行嗎?”

苫成常本來能說會道,可怎麼也無言答對了。

君子評論說:自滿的人,的確不應該啊!

“評說”

本文的寓意在於勸人不可自狹。立意固然匹俗,寫法卻不乏新的軌跡。

作者以腹擊的長篇敘述而緩緩引入,凡六次設喻而六次推進,愈進則愈豁然開朗,如入深淵,愈進愈深,如履高山,愈上愈高,仿佛把人引入一個知識迷宮,較好地說明了大自然的無盡藏、知識的無涯際、修養的無止境,闡明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主題。所謂步步為營,逐層進擊,終戰告捷,收到了不同凡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