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獒(áo):大而凶猛的狗。《爾雅·釋畜》:“狗四尺為獒”。
(17)繭爾:像蠶繭的樣子。
(18)栗爾:像栗子的樣子。
(19)童牛之牿:見《周易上經·大畜》。意思是在小牛的頂上縛上橫木。牿(gù),橫縛在小牛頭上使牛不能觸人的橫木。
(20)貌牛:畫下的牛。貌,描摹。
(21)咫尺:微小。咫,八寸。
(22)懇:懇求。
(23)驕:誇耀。
(24)矜:自誇。
(25)輿皁:奴隸的兩個等級。此指身份低微的人,仆傭,或指鄰居。皁,同“皂”,“皂”的異體字。
(26)犤(bēi):矮小的牛。可行於果樹下,又稱果下牛。產於高涼郡(今四川涼平縣一帶)。
(27)有:疑為“首”字之誤。
(28)玄:黑色。
(29)捲:當為“犈”(quán)字之誤。《爾雅·釋畜》疏:牛黑腳者名犈。
(30)觔:同“斤”。
(31)盍致之:何不買來它呢?
(32)鬣:獸類頸上的毛。
(33)髀(bì):大腿,此應指牛的前腿。
(34)紺釐(gànxī):天青色的長毛。紺,一種深青帶紅的顏色。釐,疑是“氂”字之誤,氂,長毛。
(35)巴峽:地名,指四川巴縣以東的石洞峽、銅鑼峽、明月峽。
(36)犘(má):產於巴蜀的一種大牛,俗稱莽牛。
(37)拳然:是蜷曲的。拳,同“蜷”,彎曲。然,詞尾。
(38)煜然:明亮而有光澤的樣子。
(39)觺(yí)然:銳利的樣子。
(40)合浦:縣名,即今廣東海康縣。
(41)犎(fēng):項上肉突起的牛。
(42)上葵:向上隆起像椎的樣子。葵即終葵。《周禮·考工記·玉人》:“杼上終葵首。”注:“終葵,椎也。”
(43)龍胡:扭曲的頸下垂肉。胡,獸類頷下的垂肉。
(44)綏:通“妥”,下垂。
(45)詫:誇耀。
(46)岸:岸幘,將頭巾上推,露出額頭(人得意時的動作)。
(47)囂囂然:叫喊不休地(狂樂的神態)。
(48)自溢:自滿。
(49)讎(chóu):讎問,請人解疑。此處指請人鑒別是否為最大的牛。
(50)犩(wéi):即夔牛。
(51)鍑盪:鍑,釜,鍋;盪,滌器,大盆。
(52)頂:頭的上端,頭。
(53)鵠象:此詞費解,未盡其義。周邦彥《汴都賦》中有“鵠象觷角”。《爾雅·釋器》:“象謂之鵠。”疏:“象謂之雕。”
(54)跟:腳後跟,腳。
(55)雕璧:雕飾過的璧玉。
(56)填脂:充塞著的脂肪,貼起的油脂。
(57)惑:疑惑,被搞得糊塗了。
(58)驗:驗證,親眼看一下。
(59)迨:等到,及。
(60)使:假使。
(61)胡海:指邊遠地帶的小國。胡,古人對北方民族的稱謂,此處指北方小國。海,海中的小國,島國。
(62)殘民以逞:傷害百姓來滿足自己的欲念。
(63)得乎:能行嗎?
(64)舌本強:本來善於辭令,能說會道。
(65)自狹:自滿。
(66)其:大概(實際是肯定的意思,並非揣度)。
“譯文”
腹擊到了趙國,趙國的苫成常陪他一塊出去遊覽。苫成常指著趙國的河流山脈說:“疆土是多麼完整而廣大啊!”指著百姓和財物說:“百姓和財物是多麼眾多啊!”指著武器庫說:“武器是鋒利的。”指著皇宮的府庫說:“金玉布帛是充滿的。你來自中原,難道那裏和這些不相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