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與齊方睦;齊人以燕不虞(1)其入也,將侵之。
武安君(2)聞之,走告燕文公(3)曰:“齊將不利於我。公宜謀之。”
文公曰:“寡人(4)所謂晉、楚大國爾(5)。齊何能為哉?”
武安君曰:“不然也。臣嚐至豚澤(6)。豚澤之人養蜀雞(7),有文(8)而赤翁(9),有群鵌(10)啁啁(11)鳴。忽晨風(12)過其上,雞遽(13)翼(14)諸鵌,晨風不得捕,去。已而(15),有烏來與鵌同啄(16)。雞視之兄弟也,與之下上(17),甚馴。烏忽銜(18)其鵌飛去。雞仰視悵然(19),似悔為其所賣(20)也。夫巫峽之險(21),不能覆舟(22),而覆於平流(23);羊腸(24)之曲,不能仆車(25),而仆於劇驂(26)。此無它,福生於所畏,禍起於所忽(27)也。”
文公曰:“子誠(28)過慮哉!”不聽。
未幾,齊果攻燕,取十城(29)。
君子曰:蜂蠆(30)且(31)有毒,況上國(32)乎?燕人為不知(33)矣。
“注釋”
(1)虞:意料,預料。
(2)武安君:即蘇秦,戰國時縱橫家。曾遊說六國合縱抗秦。居趙國時,被封為武安君。武安,趙國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武安縣西南。
(3)燕文公:戰國時燕國國君,公元前361-前333年在位。
(4)寡人:諸侯國君對下的自稱,意思是“寡德之人”。
(5)所謂晉楚大國爾:認為隻有晉楚那些大國罷了。謂,以為,認為。爾,同“耳”,而已,罷了。
(6)豚澤:地名。
(7)蜀雞:大雞。《爾雅·釋畜》:“雞大者,蜀。”
(8)文:花紋。
(9)翁:鳥類頸上的毛。
(10)鵌:同“雓”,小雞。《爾雅·釋畜》:“蜀子,雓。”
(11)啁啁(zhōu):雞叫聲。
(12)晨風:同“鷐風”,即鸇,一種猛禽。
(13)遽:急忙。
(14)翼:用翅膀遮掩。
(15)已而:一會兒。
(16)啄:覓食。
(17)下上:高飛低落,忽下忽上。
(18)銜:用嘴含。
(19)悵然:失意的樣子。
(20)賣:出賣,欺騙。
(21)巫峽之險:險惡的巫峽。定語後置。
(22)覆舟:翻船。
(23)平流:水勢平緩。
(24)羊腸:山坡名,山形起伏曲折,勢如羊腸,故名。其山在今太原晉陽的西北。後以“羊腸”比喻曲折狹窄的山路。
(25)仆車: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