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政協

馬召鎮,距周至縣城南10公裏。東臨樓觀,西接廣濟,南踞秦嶺,北連二曲。麵積77.95平方公裏,鎮區6.9平方公裏,耕地4萬畝,轄28個行政村,171個村民小組,一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4.28萬人。

馬召鎮農業資源豐富,糧食生產穩中有升,產業結構調整日趨合理,林果產品以獼猴桃為主,現栽植總麵積6200畝,沿山雜果林主要有鮮食杏、油桃、柿子、核桃、沙紅桃近2000餘畝。圍繞獼猴桃產業,現建冷庫48座,儲藏能力5800噸。國內最大的獼猴桃深加工企業交大秦美和西安美好加工能力達到6000噸。2005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39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2319元。

馬召鎮山環水複,“興隆祖山,雙鳳朝拱,黑鳳西峙,芒水中穿,三台南映,團彪東聳”,有山、有塬、有川、有灘,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便利,108國道與107省道縱橫交叉、貫通南北東西。據史載,後漢馬融,拜關中學者摯恂為師,隱居於黑河畔仙遊寺石室攻讀,大將軍鄧騭奉旨相召於此地,拜為校書郎,本縣人以此為榮,因以名村叫馬召。

元代至正三年成城於曹家梁、金盆梁,設市於梁下大什字,建玉皇樓於市心。明末流賊攻陷二城。火燒城市。清初順治三年移今所,建文昌閣、關帝樓。民國改為關嶽樓、孔文閣,移玉皇樓於馬召鎮西門外,建火神、太白諸廟於東門外。

穆天子與演樂洞

穆天子,即周穆王,周昭王之子,名滿,西周第五位天子,史稱盛世帝王。周穆王武功卓著,西擊犬戎、東征徐夷,戰無不勝。

周穆王既凱旋而歸,欲巡遊仙景,叩其名山洞府,以知天下之大。於是從外進善馬百匹,選精良者二駟,曰:華腓、綠耳、赤驥、白犧、渠黃、腧輪、山子、盜驪,是為八駿。皆龍顱鳳膺。虎脊貌章,振鬃長鳴,眾馬皆驚。有寶馬,還得有良禦。穆王出榜,招募得善禦者造父。造父,汾河人氏,精禦藝。有“立木為塗,何可容足,趨走往還。無有跌失”之本領。穆王既得二絕,攜妃子盛姬,載圭璧寶物,前簇後擁,旌旗蔽日,端坐八駿大輦,肅穆莊嚴騎士儀仗,宮廷樂隊浩浩蕩蕩,出了鎬京,望西起行。車馳馬驟,迅疾如忛飛鳥,光眩如匹練流星,耳畔惟聞呼呼風響,一息數裏,回望車從,絕無蹤影。不覺來到芒水玄池,於平廣之處休息等候,周視四方上下,仰觀終南疊翠、萬仞峻極,腳下黑水湍激、渦漩回蕩,鬆柏蒼鬱,山花爛漫,氣象清幽,風景如畫。攀援西上,半山腰間一石突兀,石心空洞,乃天成石室,中可容數百人,真乃洞天福地,人間仙境。穆王駐蹕玄池,命樂工演奏廣東(天上仙樂),執白圭玄璧、珠燭銀之儀,祭拜天上仙真,鸞歌鳳舞,百獸盤旋。穆王頻斟琬液清觴虛幻心瑤,盡情歌舞。演樂三日,樂而忘返。今黑水口西山之半山腰懸崖峭壁上有演樂洞,即為周穆王在此洞中演樂而得名(黑河,古稱芒水。黑水口之黑龍潭,又稱玄池。芒、玄,即黑色。稱玄池,是改黑為玄,改潭為池。皆因周穆王演樂而美其號)。

與此同時,周穆王還在玄池一帶栽植竹子,其竹大如椽、其密如簀,林林繁衍,廣約百餘裏,史稱芒竹。至明清竹園荒蕪,現仍有小片竹林。清乾隆十四年(1749),周至著名知縣鄒儒遊黑龍潭詠詩雲:

憶昔穆天子,時乘八駿遊。

玄池傳昔宴,芒林到今留。

仙樂隋雲散,空山剩碧幽。

我來尋古跡,惟見白雲流。

又《黑水潭詩》雲:

萬壑雷奔破石峋,芙蓉叢起忽迷津。

水深百丈瞰如墨,浪激千層望似銀。

飛鳥乍窺驚欲墜,老龍眠穩夜長吟。

章君怪底偏題字,險處傳奇見險人。

吹簫引鳳玉女洞

在黑水浴黑龍潭北,有一景觀,名曰:“玉女垂簾”。此景為,突兀聳立的一塊巨石,中心空洞,洞門高約四尺,寬約二尺,石洞內可容納數十人,洞有飛泉,這就是典故“吹簫引鳳”的玉女垂簾洞,簡稱“玉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