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李克農與王以哲從2月26日至28日進行了初步談判,並達成了三條協定草案。李克農隨即電告毛澤東。毛澤東和彭德懷於2月29日複電李克農,對同王以哲初步達成的三條協定草案提出補充意見:一、為鞏固兩軍團結一致抗日,確立互不侵犯、各守原防之原則(包括陝甘邊區及關中區――原注)。二、富縣、甘泉、膚施(即延安)交通可即恢複來往。三、膚施、甘泉兩城現駐部隊所需糧柴等物,可向當地蘇區群眾照價購買。四、恢複紅白兩區通商關係。②③《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17、517、519―520頁。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李克農和王以哲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協商,並達成了口頭協定。②李克農將口頭協定電告中央。3月3日,毛澤東和彭德懷複電李克農,同意他與王以哲達成的口頭協定。第二天,毛澤東、張聞天、彭德懷致電留守瓦窯堡的秦邦憲、李維漢、林伯渠、張雲逸,指出我軍與王以哲軍互不侵犯及經濟通商口頭協定業已訂立,請通知陝甘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省)軍區對富縣、甘泉、延安、洛川等縣,凡屬王以哲軍,務以友軍相待,對其通過蘇區者表示誠意的歡迎與招待;另要錢之光前往洛川找李克農,采辦西藥、布匹等物資。③。
根據這一指示,擔任西北辦事處國民經濟部貿易總局局長的錢之光隨即趕往洛川。在王以哲的幫助下,錢之光前往西安,由第六十七軍駐西安辦事處給以大力協助,采購了一批西藥和布匹等物資。
3月5日,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秦邦憲、彭德懷聯名致電紅一方麵軍各軍,中共陝北、陝甘兩省省委負責人,指出:關於我方與東北軍整個協定,尚在磋商之中。現先與六十七軍王以哲所部訂立口頭協定,於3月5日實行,協定如下:(一)確立互不侵犯,各守原防之原則。(二)紅軍同意恢複六十七軍和?縣(今富縣)、甘泉、膚施(今延安)公路上的交通運輸與經濟通商。(三)膚施、甘泉兩城現駐六十七軍部隊所需糧秣等物,可向當地蘇區群眾購買。(四)恢複紅白區之間通商。②《張聞天年譜》上卷,第307頁。
電文還要求陝北、陝甘省委及軍區口頭傳達協定(不得出布告――原注),“務使我方軍民與六十七軍官兵結成親密關係,以達到進一步與整個東北軍討論抗日討叛國賊之目的。”②就在當天,毛澤東和彭德懷致電王以哲,指出雙方協定雖係口頭協定,會比“尋常外交上文字協定更為誠信無欺”。《彭德懷年譜》,第141頁。
在此之前,由毛澤東起草,以總司令彭德懷、總政治委員毛澤東簽署的《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布告》於3月1日正式發布。該布告全文如下:
為布告事:照得日本帝國主義橫行華北,無人製止。蔣介石、閻錫山、宋哲元,奴顏婢膝,媚外成性。全國喪亡,迫在眼前。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人民紅軍軍事委員會派遣本軍,東行抗日。一切愛國誌士,革命仁人,不分新舊,不分派別,不分出身,凡屬同情於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者,本軍均願與之聯合,共同進行民族革命之偉大事業。本軍所到之處,保護愛國運動,保護革命人民,保護工農利益,保護知識分子,保護工商業。本軍主張停止一切內戰,紅軍、白軍聯合起來,一致對日,凡屬愛國軍人,不論積極地與本軍聯合抗日,或消極地不反對本軍及愛國人民抗日者,本軍均願與之進行協商、協定或諒解。我中華最大敵人為日本帝國主義,凡屬食毛踐土之倫,炎黃華胄之族,均應一致奮起,團結為國。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國既喪亡,身於何有?建義旗於國中,申天討於禹域。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以一當十,是我精神,以十當一,是我實力。中華民族之不亡,日本帝國主義之必倒,勝敗之數,不辯自明。其有大明大義,媚外殘民,甚至抵抗本軍者,是自棄於國人,本軍當以漢奸叛國賊論罪。工農商學兵聯合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叛國賊!抗日民族戰爭萬歲!自由平等與領土完整的新中國萬歲!特此布告。《毛澤東文集》第1卷,第383―384頁。
布告的發布,進一步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抗日主張和有關政策,擴大了紅軍東征的政治影響,也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高潮的興起。
在毛澤東和彭德懷複電李克農,同意他與王以哲達成的口頭協定的當天,張學良由南京返回西安。第二天,也就是3月4日,張學良親自駕駛飛機來到洛川。戴鏡元回憶說,張學良“一下飛機就到住地看望我們。他是化了裝的,身著銀灰色長袍,外套黑絨馬褂,戴禮帽墨鏡,手提文明棍,頗似富商模樣。他來到我們住地大院,有王以哲陪同,雖是第一次見麵,但大家都很親切,不感拘束”。②《中共重大曆史事件親曆記》第一編,第182頁。
據戴鏡元回憶,張學良在會談中向李克農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為什麼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包括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