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毛澤東又致電彭德懷,提出去洛川同東北軍進行談判的代表從前方選派,要彭德懷即刻印刷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政治決議案,由高福源、伍修權去洛川帶給王以哲等人。②《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05、505―506頁。
當天,彭德懷複電毛澤東,談判人選改派李克農,由他帶發電密碼本同高福源去洛川。②擔任紅軍與東北軍談判的代表李克農(1899―1962)是安徽巢縣人。1926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上海市滬中區委宣傳委員。1930年春調入中共中央特科,從事秘密工作。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曆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長、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長、紅一方麵軍政治保衛局局長。李克農是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第二屆執行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長征途中,任中央縱隊駐地的衛戍司令。到達陝北後,任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
1月19日,李克農與高福源到達東北軍六十七軍軍部駐地洛川縣城。
當天,毛澤東同彭德懷聯名致電王以哲轉張學良,電文指出:華北五省危機加深,“日本滅亡中國之行動均得到南京政府蔣介石之讚助與擁護”。電文希望張學良和王以哲“不為奸人謠言所動,脅利所屈,堅持聯合抗日之立場”。《彭德懷年譜》,第137頁。
第二天,毛澤東就同東北軍談判問題致電彭德懷即轉李克農,電報指出:“向彼方表示在抗日反蔣基礎上我方願與東北軍聯合之誠意,務使進行之交涉克抵於成。”電報還要求李克農“向彼方指出,東北軍如不在抗日反蔣基礎上求出路,則前途是很危險的”。③《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07頁。
電報還指出,彼方誠意抗日反蔣,我方可暗示許諾幫助在西北建立穩定局麵。④《彭德懷年譜》,第137頁。
在收到毛澤東這份“萬萬火急”之電文後,彭德懷立即將電報轉發給李克農。
當天晚上,李克農與張學良在洛川舉行了會談。③。
1月21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周恩來,提出李克農與東北軍談判時應注意的幾項原則:凡對抗日表示誠意,不問其黨派、軍隊、團體以及個人過去行為如何,均表示歡迎;目前共產黨在政治上領導著中國民族革命,以求得民族獨立、領土完整,而不是在政權機關的專政,抗日聯軍總司令誠推張學良將軍負責;凡阻礙友軍抗日行動者,紅軍須以實力幫助解決。④。
當天,李克農從洛川致電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報告了同張學良談判中了解到的情況。電報說:張學良表示願意為成立國防政府奔走,東北軍中同情中共抗日主張者不乏其人,對“剿共”態度消沉,願意目前各守原防,恢複通商。《周恩來年譜(1898―1949)》修訂本,第304―305頁。
此後,李克農離開洛川,返回甘泉紅一方麵軍司令部駐地。
為了進一步推動東北軍與紅軍聯合抗日,1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和彭德懷等20位紅軍將領聯名發出《為紅軍願意同東北軍聯合抗日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指出:“中國蘇維埃政府與工農紅軍是願意與任何抗日的武裝隊伍聯合起來,組織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去同日本帝國主義直接作戰的。我們願意首先同東北軍共同實現這一主張,為全中國人民抗日的先鋒。”《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第508頁。
這一書信還提出了關於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的具體辦法,建議互派代表共同協商。
在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的精心部署下,經過多方努力,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與東北軍終於建立起了互相溝通的聯係渠道,為最終停止內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毛澤東致函楊虎城:“既達三秦,願求同誌”。
中共中央在積極爭取與張學良的東北軍取得聯係的同時,還進一步加強了與早在大革命時期就和共產黨有過聯係的楊虎城將軍的聯係工作。
楊虎城(1893―1949),原名?、虎臣,號虎城。陝西蒲城縣人。15歲時即在家鄉組織以打富濟貧為宗旨的中秋會。辛亥革命時,曾率會眾參加陝西民軍,與清軍作戰。1915年參加陝西護國軍。次年任陝西陸軍第三混成團第一營營長。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先後任陝西靖國軍左翼軍第五遊擊隊司令、第三路第一支隊司令。1924年1月加入中國國民黨。次年起先後任陝北國民軍前敵總指揮、國民軍第三軍第三師師長。1926年4月起,與國民軍第二軍李虎臣聯合堅守西安城達八個月之久,粉碎了劉鎮華率領的鎮嵩軍的圍困,被譽之為“二虎守長安”。直至馮玉祥派國民聯軍解圍。1927年起,先後任國民聯軍第十路軍總司令、第二集團軍第十軍軍長、第二集團軍暫編第二十一師師長等職。1929年夏,楊虎城棄馮玉祥而宣布擁護蔣介石,被任命為新編第十四師師長。1930年3月,其部改編為陸軍第十七師,楊虎城仍任師長。中原大戰後,任第七軍軍長。同年9月,任討逆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10月起,兼任陝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7月,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軍總指揮。1933年5月,蔣介石免去楊虎城所任陝西省政府主席一職,委任原甘肅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為陝西省政府主席。楊虎城仍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第十七路軍總指揮,並兼任陝西省保衛委員會主任。陝西各縣民團均為陝西省保衛委員會指揮。為了削弱楊虎城的力量,蔣介石於1934年10月,將楊部第十七師四十九旅改編為新編第五師,調往河南,脫離第十七路軍的建製。從1934年12月起,楊虎城奉命堵截“圍剿”長征北上的紅二十五軍,但屢遭敗仗。紅二十五軍先後打敗了楊虎城所部陝西警備第一旅和警備第三旅。為此蔣介石曾多次嚴厲責備楊虎城。1935年4月,楊虎城被授予陸軍二級上將。張學良到陝後,其部屢遭紅軍重創,更使楊虎城感到苦悶和彷徨。但當時楊虎城部下中還保留了一批革命分子,如共產黨員閻揆要、童陸生等。楊虎城和南漢宸等共產黨員也保持著聯係。就連楊虎城的夫人謝葆真,也是一名共產黨員。謝葆真(1913―1947),原名謝寶珍。陝西西安人。1927年考入西安中山學院婦女運動班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楊虎城部從事政治宣傳工作。1928年與楊虎城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