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還與同行的段君毅、陳丕顯等同誌,談笑風生。對二汽的工業發展水平和遠景規劃,充滿了信心。

在視察途中,段君毅一邊走,一邊向鄧小平介紹二汽在定點、選址、建廠、生產、工人隊伍、技術人員隊伍、領導班子等方麵的情況。

在乘車行進時,段君毅談到了二汽黨委彙報的王兆國的情況。

鄧小平聽後,非常感興趣,又十分詳細地聽取了段君毅對王兆國在二汽工作中的各方麵表現的介紹。

同時,鄧小平又向湖北省委負責同誌,詢問了王兆國其他方麵的情況。

在視察完二汽之後,回到住地,鄧小平便召集有關的領導同誌談話。

在與段君毅、胡立教等各方麵負責同誌談話時,鄧小平說:

這次我出來,最感興趣的是年輕幹部。1966年哈工大畢業的王兆國,副廠長,39歲,又有業務能力………這樣的青年幹部要很好培養。

鄧小平還說:

二汽有個車間副主任32歲,我見了很高興,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辦好這件事,這比什麼都有意義。

在談話中,鄧小平說:

現在任何一個老同誌和高級幹部,合乎不合乎黨員標準和幹部標準,就看他能不能認真選好合格的接班人。

老同誌現在的責任很多,第一個責任是什麼?就是認真選好接班人,選得合格,選得好。

鄧小平在談話中還指出:

到黨的十二大,要組織好3個委員會,一是中央委員會,這是核心;二是中央顧問委員會;三是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鄧小平認為:

中央委員會委員中要有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幹部,50歲以下的同誌,要占中央委員總數的50%左右。

要注重選拔人才、培養人才,一定要把選拔青年幹部的工作做好。

同時,鄧小平還指出:

要安排好老幹部,待遇不降低。顧問委員會不僅中央要設,省裏也可以搞顧問委員會。

在談到如何把德才兼備的幹部標準具體化時,鄧小平多次強調指出:

老幹部的責任就是選拔好青年幹部,這是一項比什麼都重要的工作。

從這次出來看,有的是人才。

在從“二汽”回武漢的途中,鄧小平對陳丕顯說:

“二汽”注意培養青年幹部,很好。

“二汽”領導中的青年幹部不少,有個副廠長,還有個分廠的副書記,都很年輕,一個38歲,一個32歲。又有多年的領導經驗,而且有文化,有專業知識,表現也不錯。

這可以看到我們黨有人才,有幹部。

回到北京後,鄧小平在政治局會議上,多次談到這個問題。

在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一切的動力。隻要有一大批能掌握黨的路線方針的優秀幹部,黨就會有希望,就能很好地掌握未來,就能建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黃正夏對小平同誌的高瞻遠矚、胸懷世界,尤為的欽佩。

黃正夏回憶說:

根據小平同誌的指示意見,當年我就帶著二汽領導班子第一次走出國門,到法國、德國等國考察,接觸和學習國際上成本核算等一係列經驗,逐步對二汽進行改革。

現在回憶起來,當時做的許多工作,都是在小平同誌思想指導下,在中央正式頒發城市改革指示以前實行的。

那時,已經在實質上接近了“市場經濟”這個社會主義的新實踐。

“二汽”作為中國特大型的汽車生產集團,在發展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五、河南之行

●鄧小平說:“你們河南地處中原,你們“算賬”的數字是“中原標準”、“中州標準”,有一定的代表性。”

●鄧小平說:“為了實現小康目標,要敢想、敢幹,敞開思想,找門路。”

●鄧小平說:“提拔青年幹部問題,這次出來看,有的是人才。“

● 河南之行在中原大地談小康

7月22日晚,鄧小平一行在視察了“二汽”之後,在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段君毅、第二書記胡立教的陪同下,乘專列向鄭州方向奔來。

鄧小平,這位當年指揮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在推翻三座大山中,屢建奇功的中原局第一書記,如今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又在這塊當年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為中原人民如何盡快擺脫貧窮落後狀態,早日實現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的“小康”藍圖,而彈精竭慮。

還在湖北視察“二汽”時,鄧小平就對段君毅、胡立教說過:

這次出來到幾個省看看,最感興趣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實現農村奔小康,達到人均1000美元,一個是選拔青年幹部。

段君毅等同誌,向鄧小平彙報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河南農村的發展變化,以及各項主要經濟指標。

鄧小平問道:“你們的賬是怎麼算出來的?”

段君毅、胡立教回答:“我們在火車上算了一筆賬,河南農業按照每年增長8%遞增,就可以提前兩年達到人均1000美元。”

接著,段君毅、胡立教以河南新鄉縣七裏營鄉的劉莊村為例,就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業、鄉鎮工業、副業,在農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和具體數字,向鄧小平算了河南農村何時達到小康水平這本“賬”。

鄧小平聽後,提了一些問題,又讓他們反複核算一下,再三要求一定要實事求是地算準確。

鄧小平說:

如何實現農村奔小康,達到人均1000美元,我做了一些調查,讓江蘇、廣東、山東、湖北、東北三省等省份,一個省一個省“算賬”。

我對這件事最感興趣,8億人口能夠達到小康水平,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你們河南地處中原,你們“算賬”的數字是“中原標準”、“中州標準”,有一定的代表性。

段君毅、胡立教在“算賬”中,談到黃河中遊河南境內段,修建小浪底大型水庫,可以在防洪、發電、灌溉、水利等方麵,產生巨大經濟效益。

鄧小平擺擺手說:“小浪底水庫現在還沒有建成,不能算進去。”

段君毅、胡立教還在彙報中談到,可以在保證完成國家調撥糧食任務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作物,增加農民收入時,鄧小平表示讚同。

段君毅、胡立教還談了河南正在發展棉花生產,爭取通過科學種田,不斷提高棉花產量,使全省棉花平均畝產由50斤提高到70斤。

鄧小平說:“70斤太少了。”

一路上,鄧小平最為關注的話題是,如何使中國農村盡快發展起來,如何使中國農民盡快實現人均1000美元,達到小康水平。

每當談到一個具體問題時,鄧小平總是饒有風趣地掰著指頭,從現實數字到發展遠景,一項一項地仔細地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