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承民歌經典,弘揚傳統文化(3 / 3)

5、強化舞台表演實踐能力的培養

聲樂藝術是舞台的藝術。研究與傳承陝北民歌,出發點與落腳點最終都是舞台實踐,也就是要在舞台上展示給觀眾。這就要求高校中的陝北民歌教學要特別重視舞台上的藝術實踐能力培養,而這恰恰是當今高校藝術教育中容易忽視的一點。如何讓學生在表演陝北民歌時達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形神兼備的舞台表演要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人手:一是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樂感的培養。這包括了準確的音準節奏感,符合樂曲音樂表達的旋律感與律動感,良好的音韻感與語氣感。二是訓練學生在演唱表演時要投入真情實感。歌以詠言、聲以宣意,聲樂是音樂、語言、情感三者完美結合的產物。作為一名歌唱演員,尤其是演唱陝北民歌這樣細膩與粗獷兼具,感情表達豐富多樣的地方民歌,更要注重教學中對學生情感表達的培養。三是培養學生掌握合理恰當的舞台表演。作為歌手在舞台上不僅要完成歌曲演唱,還要在演唱過程中加入形神兼備的舞台藝術表演。如果一個歌唱演員在舞台上自始至終都是沒有任何形體動作,一動不動地唱歌,就會顯得呆板而缺乏生命力。合理恰當的舞台表演包括:鬆而不懈、緊而不僵的手勢情感表達,通過運用引、定、開、合、托、錯等幾種手勢可以使歌曲的情感表達更為形象生動;傳神、點睛的眼神交流。眼神是心靈的窗戶,更是傳遞陝北民歌神韻的一個重要表達方式。總之,培養優秀的歌唱能力與舞台表演實踐能力都是高校陝北民歌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兩個方麵,不可偏廢其一。

6、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多角度傳承陝北民歌藝術

多學科交叉、不同課程間穿插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一大特點與優勢,這就為多角度傳承陝北民歌提供了可能。第一個角度,聲樂演唱人才的培養。這包括了視唱練耳、樂理、專業個別課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基本要素。當代民歌教學需要突出理論積澱,而高校或音樂學院理論層麵教學的攝入,則會幫助學生完善理論認識,為其實現科學的演唱提供有效幫助。第二個角度,音樂學多學科的交叉導入。當代音樂學學科具有完整的理論係統,這對教師與學生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層麵,完整的音樂學分類體係及其總體係,能幫助其解決陝北民歌整體分類、教學範疇、教學範式等不同方麵的問題。學生層麵,如民族音樂學、音樂史學等音樂學科的學習,則能幫助他們建立對陝北民歌,進而是陝北文化的整體認識,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曲目所傳遞的情感、內容。

三、小結

綜上,陝北民歌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華麗的瑰寶。當前,我們應當充分借助高校的平台進一步挖掘它深厚的文化價值,建立係統科學的陝北民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優秀的陝北民歌演唱人才,使陝北民歌藝術永葆青春。

陝北民歌在當下的發展離不開廣大專業音樂院校,尤其是對陝西本區域專業人才的重視。從科學教學入手,解決的是陝北民歌的導向問題、規範問題,更是陝北民歌,甚至是陝北文化的傳承問題。留存於鄉野間的陝北民歌活態傳承將會保留,同時勃興的是專注於專業性與建立更廣泛審美意識的陝北民歌及其具體教學。二者的合流,將使這門古老而又極具活力的藝術形態得到更廣泛的認可與關注,作為從業者,我們努力並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