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學生管樂團與素質教育淺談
快樂課堂
作者:桑吉頓珠
音樂教育強調向學生傳授能夠參與文化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和技藝,學生在學校裏的學習為他們將來廣泛參與文化生活做好準備。教育思想中的文化意識,強化了教育的重要任務,即傳遞文化、體驗文化價值,培養健全的人格。無論是在歐美國家還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音樂教育都已經得到高度的重視和發展。在近100多年裏,各國教育學家相繼總結出了多種針對中小學及幼兒的音樂教學法。在《德國音樂教育概況》一書中教育家明確指出“音樂是一種特殊的體驗範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在其中共同發揮作用:音樂感染著每個學生的思想,並調節他們的情感,影響他們的行為。因此,每個學生都有可能理解音樂、接觸音樂,並與音樂打交道。音樂教育在訓練學生的心理活動能力、完善人格和激發創造力方麵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特殊功能。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和培養各種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許多發達國家,音樂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更重要的是培養人的創造性,因此學校中的音樂素質教育和體能測驗占了中小學教育的很大比重。如在美國,中學和大學中成立的管樂團、籃球隊比比皆是。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在西方各發達國家早就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和普及,並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國家在學生素質教育中探索了多種路徑,目前盛行於中小學和大學的管樂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方式。管樂團,作為新理念下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逐漸走進我國中小學乃至大學校園,其推廣和普及對學生審美意識與集體觀等多方麵的影響也成為教育界積極探討的話題。下文就管樂團的推廣和普及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探討,並且針對國內普通中小學及大學的管樂團建製提出一些建議,供讀者參考。
一、創建學生管樂團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
管樂教學是音樂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已經逐漸走進中小學乃至大學的音樂課堂。筆者多年從事管樂教育,深刻體會到學生在管樂學習過程中微妙的心理和世界觀、人生觀的變化。
1、培養審美意識與健康情操
眾所周知,音樂、舞蹈和美術等藝術形式對人的審美意識形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學習藝術的孩子在觀察能力和思維方式上都表現較為敏捷。
音樂審美教育作為一種審美實踐,早在幾百年前就引起了東西方哲學家和教育家的重視。在東方,人們將學習琴棋書畫作為提升個人修養的途徑;在西方,貴族皇室將古典音樂的學習作為培養孩子貴族氣質和審美標準的重要環節。
聲音的傳播相比視覺來說感應更快,在一定距離範圍內能夠最先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音樂語言更能直接影響人的情感和情緒。不同的音樂能夠讓人們感到愉悅或者悲傷。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也很容易與人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形成審美意識,有助於欣賞者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培養集體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
管樂團是一種必須由集體來完成的藝術活動。通過管樂團的排練、演奏,能夠很大幅度地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參與者必須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聲色彩的分析辨別能力及對音樂的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