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當前音樂教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若幹問題(2 / 2)

情境教學是通過生活展現、實物演示、音樂渲染、圖畫再現、律動表演等多種手段,與語言講述相結合,把學生帶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特定情景中,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憑借情景,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及情感、意誌的陶冶結合成一個整體,作用於學生的心理,以促使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的有機結合。所以,沒有情境的教學其過程是枯燥乏味、蒼白無趣、缺情少意的。實踐證明,情境創設是優化課堂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情境創設的方法與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通過生動的語言講解來描繪情境;可通過聲情並茂的演唱演奏的示範;可運用多媒體展現各種音響與畫麵;可將學生課前收集的音樂資源或教材內容進行介紹;還可以是師生通過詩朗誦、猜謎語、講故事、做遊戲、律動表演等活動形式產生教與學的互動展現情境等。

情境之法類型如下:語言類有提問、談話、對話、交流;文學類有故事、謎語、童謠、詩歌、散文;活動表演類有律動、遊戲、舞蹈、歌表演、演唱演奏:示範類有教師自彈自唱、範唱、演奏;還有多媒體音頻與視頻欣賞。

一些教師總是習慣用單一的形式、單調的手段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隻是被動的觀看或接受,使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此外,情境之法的選擇,應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有機結合,隻有根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情境之法才能發揮其有效的作用。情境創設是增強學生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創新意識的環境和動力源。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掌握好情境教學這一教學手段,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為教學服務。

四、器樂進課堂

中小學器樂教學多年來已成為教學中的軟肋和硬傷。課堂上很難看到豎笛、口琴和口風琴這些樂器,更聽不到它們的聲音。對此,很讓人費解。對器樂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許多音樂教師是非常清楚的,可落實到課堂上總被忽視或被一些理由推辭,導致音樂課堂少亮點、缺特色。每當看到學生在一節課中對一首歌曲作無休止的重複或聲嘶力竭的喊唱,讓人耳不忍聞、目不忍睹。器樂進課堂喊了多年,其呼籲者和有識之士也不乏其人,可並未引起廣大音樂教師的足夠重視,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對器樂教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者有之,半途而廢者有之,無動於衷者亦有之,而能堅持者卻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對課標所要求的樂器不會、不熟、不過硬所致。

如今,音樂課標對器樂教學提出具體的要求,為此,音樂教師不可等閑視之、漠然置之。

五、校園無歌聲、課前少歌聲

目前,許多學校為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惜花費大量財力和人力打造形象工程,在經過精心的準備下,校園得到了美化、校園文化的品位得到了提升、校園藝術的氛圍得到了彰顯。同時,也給各級來檢查督導的領導與同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各種名人、名言、名畫布滿了學校的樓前與走廊,大有讓人觀賞之餘則心曠神怡之感。然而,唯獨對校園中最具生命力、最富感染力的課前歌聲的缺失卻讓人深感遺憾和費解。校園無歌聲,課前少歌聲如今已是不爭之事實,這種現象持續已久且無人問津,對此,應引起學校和音樂教師的高度重視與關注。

歌聲是人類生命中最直接、最真實、最質樸、最強烈的情感表達。歌聲如甘露,可以滋潤人幹渴的心靈,歌聲如色彩,可以豐富人生活的內涵。它可以振奮人之精神、調節人之心情,並擷取音樂的營養,煥發青春的活力。對此,學校要大力提倡、積極開展班班有歌聲的活動,音樂教師更不可置身事外,而應主動去倡導和引導,並將此舉常態化、製度化。讓歌聲唱響校園,讓歌聲浸潤心靈。

上述問題是筆者常年深入學校在聽課評課中的所見所聞,為之談點淺見,如有不妥還望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