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音樂院校畢業生職業競爭力的提升(2 / 2)

對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課外藝術實踐活動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音樂院校的學生實踐活動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借助學校搭建的平台,參與各種校內外的表演和比賽活動。比如校園音樂會或團體外出表演、比賽等。在校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既可以提升個人的專業專項技能,還能通過編排節目、團隊合作等鍛煉個人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從而提高適應社會的藝術實踐能力。第二種藝術實踐形式是到各企事業單位參加實質性的實習工作。比如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前應主動爭取更多的機會到中小學進行教學實踐工作,根據實際的工作經驗對自己在校園所學的知識進行反思、查漏補缺,並完善自我,為今後真正走上講台做好更充分的知識儲備。再如任何音樂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到演藝公司、唱片公司、音樂培訓機構或文化館等單位參加實習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通過應對、解決不同的相關問題拓展專業知識,提升應變能力,讓音樂學習在相對應的社會工作中落到實處,並在這個過程中打開藝術視野,為以後的就業渠道開拓出新的領域。這類實踐活動不但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專業主項上台表演,還要求學生具備活動策劃能力,通過參與文案的起草到節目的排練,再到把握舞蹈效果等工作提高藝術實踐綜合能力。

三、良好的社會競爭心理素質

近年來,音樂院校畢業生就業緊張的原因除了大城市音樂人才飽和、畢業生綜合能力不足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音樂專業畢業生自身麵對就業時沒有良好的社會競爭心理。因為專業的特性,大部分音樂院校的畢業生具備自我表現的能力及較強的社會競爭心理,但有時卻扭曲了競爭的含義,導致在就業時出現不理智的現象。良好的社會競爭心理首先應該對自己要有一個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估,縮小理想我和現實我的差距。很多學生認為音樂是一門高高在上的藝術學科,所以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姿態抬得很高,畢業前自我評價過高、對工作待遇期望過高是大部分音樂院校畢業生共同存在的心理,在不了解時下就業環境的情況下對工作想象的過於理想化,對招聘單位提出不合理的待遇要求。很多畢業生還為自己的定位停留在隻留在大城市發展、隻進國有單位、隻接受高薪職業等,因此出現了大城市音樂職位飽和而偏遠地區缺乏音樂人才的現象。所以擁有一個良好的就業心態是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關鍵環節。

培養健康良好的社會競爭心態必須從畢業生自身做起,首先做到關心、重視國家頒布的藝術類就業政策,通過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和自身的實習經驗理性分析就業環境和自身條件,摒棄強烈的地域觀念,應當認識到小天地同樣可以有大作為,偏遠地區同樣存在發展的空間和機遇。同時時刻關注學校及網絡上發布的招聘信息,提前準備好就業自薦書和學校的就業推薦表格等材料,認真對待每一次應聘和實習的機會,把最好的一麵展現在應聘的過程中,為自己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做充分細致的準備。

總之,麵對音樂院校畢業生就業不理想、就業質量不高的狀況,必須理性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學校方麵要根據形勢適當調整專業體係和課程結構,進一步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學生則應該從專業學習與綜合能力兩方麵努力提升自我,並根據現實的環境調整就業心態。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隻要保持理智和上進的心態,相信音樂院校的畢業生通過以上幾個方麵提高就業競爭力後,在進入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會獲得更多的讚賞和肯定。